在这个星球上,女性是个美丽的存在。


不论是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还是散文、小说或演讲,歌颂妈妈伟大的形式,不胜枚举。但是很多事情也都在提醒我们,妈妈的爱不要太窒息,不要太完美!

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Adler认为,追求完美是最为纯净和最为本质的动机。追求完美的动机的不同取向,可以导致四种生活方式∶统治型、获得型、回避型和社会型,除第四种外,其他三种都意味着个体心理的失调。


心理学家霍妮Horney用“完美主义”指神经症者的一个亚型。在她看来,完美主义者是一类力求完成“应该”做的事,尽职尽责,礼貌客套,表面诚实的人。荷妮指出,“完美主义者对他人有很强的优越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智力上和道德上的标准高于别人”。当生活中遇到不幸或发现自己并不是完美无缺时,完美主义者将面临心理上的巨大失衡,甚至导致心理崩溃。


完美主义者企图通过对他人的完美控制来救赎自己,达到内在的平衡,而忽视了自我功能。毫无疑问,一个功能良好的成年人,应该着眼于自身的功能完善,来达到自身的修通.

觉察自我,做个60分妈妈是最佳良方

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妈妈做到good enough就可以了,不必做到perfect,这就是最早的“60分妈妈”的来源。


现实中,很多人都想做“完美”妈妈。


1、追求完美是无法正视自身弱点的表现。


无法正视自己,是人格脆弱的表现。如果我们的内在足够强大,我们是不惧怕别人说什么的。在做自己与在意他人评价的天平上,永远偏向左边。

如果以二八法则来衡量,我们需要这样做:80%以上做自己,20%以下关注他人评价。


精致有品位的妈妈(有一个双标)(1)


追求完美的人有许多的“内心戏”。现实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完美主义者会觉得:


我不追求完美,我就会落后于人。


我不对孩子要求高,孩子就会落后,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我不追求完美,获得好的业绩好的评价,我在朋友面前多没面子。


但是,事实上会这样吗?其实,这是她自身人格脆弱的表现,她需要通过子女的优秀来补偿自己的不足。


设想这样的画面,是很常见的:当别人说,你的孩子很优秀啊。父母的脸上别提有多光彩,原来抑郁的表情也许立马容光焕发。


2、了解孩子的期待,让妈妈的功能回归真实。


孩子在3岁左右,开启了人生的全能自恋感。因为有了全能自恋,所以开启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原来很乖的小宝宝,开始学会向爸爸妈妈说“不”。这意味着,孩子需要自己去完成一些事,体验一些感受,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去探索自己、探索世界。


而追求完美的妈妈向外呈现的,是一个强势的、“无微不至”的管理者。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让子女分离与远行。


精致有品位的妈妈(有一个双标)(2)


完美的妈妈,与孩子的关系是高浓度的,是没有缝隙的,那么,她又如何去呈现一个良好的妈妈的功能呢?


她呈现的只是“假性自我”,是经过伪装的、虚假的自己。一个人的“真性自体”应该是有缺点、有瑕疵的、鲜活的。


一个伪装的,带着“假性自我”面具的妈妈,如何养育一个真实的,有力量的孩子呢?这样的一个妈妈,必定无法“涵容”孩子的叛逆与反抗,反过来,孩子的“不听话”的言行则随时可能“撑破”妈妈的焦虑。


3、留点空间,做个60分妈妈就足够了。


在现实当中,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空间和自由度的。而60分妈妈恰好可以给到这样的空间,这可以由剩下的那“40分”来提供。

做个60分的妈妈,才能为孩子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才能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学会“后撤”。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父亲和未来亲密关系的进入创造空间,从原来的母婴二元关系,过渡到非母婴之外的三元关系。


光和青春2天天生骄傲家庭成长课,焦青春期困惑,改善亲子关系,激发孩子自主性,找到实现梦想的动力!


学会做个“60分妈妈”吧,比如:


早上起床,孩子晚起了,让他自己负责,不必为他包办。


孩子吃饭时把碗摔坏了,不要大声呵斥他,平静面对,让他自己思考怎么办?


周一要上学了,周日晚上让孩子自己准备书包,漏了什么,是他自己的事。


外出旅行,放手让他自己照顾自己,不必事事躬亲,“武装到牙齿”。


精致有品位的妈妈(有一个双标)(3)


学习时,不必每题都帮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为自己负责,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你要做的是:放手,过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