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以善于使用计谋而闻名,他的历史原型是东汉末年军阀曹操。在《三国志》中,对曹操的评价是“文治武功,赫赫于世”,可以说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卓越的贡献。在其晚年,面对群臣,他也常常感叹:“吾终无成矣!”。但由于《三国志》中记载的事件是否为真实事件,尚不可知,且有很多争议。那么华容道是什么地方呢?

历史上曹操走华容道真实历史(历史上曹操于华容道出逃)(1)

94版三国曹操

1.华容道

“华容道”一词,是东汉时期,名士曹操为躲避关羽的追杀,逃到华容山时修建的。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汉帝谋臣曹嵩逃至高祖陵墓”开始,便开始出现华容道一词。“华”指华容寺、华容道。《资治通鉴》卷二十六:“建安十二年春四月丁丑曹操南攻徐州”,“先主上遣使将徐世绩等十五万围董卓于下邳”,又以“汉献帝为天子(注:曹操称汉献帝时的自称皇帝)而来(注:汉献帝)”为由拒行其南征。曹操大军渡江到汉中时,刘璋见天下皆知曹氏“世乱不居”后就开始了“屯田备其粮”之计。由于不听孔融(曹操)之言而导致“仓库空虚”、“天下大乱”。也正因如此,汉献帝被吕布、袁绍、刘表等人所杀。也因此华容道成为曹操战略撤退时绕回洛阳躲避追杀和解决粮草补给之路。到华容道时,一支残兵败将正在等待最后机会出逃,最终被曹操率领军队所杀。

2.关于华容道的记载

华容道是我国的一条古代军事要冲的道路。相传此道原为汉代高祖刘邦行军路过此地而开辟的。东汉光武帝时,吕后、曹植等名士都曾从此路去投奔他们。据说曹操在此击败了吕布后,将此路命名为华容道。华容道是指今河南省济源市境内的一条长约20公里的大道。华容道是东汉末年时由董卓部将董卓率领数十万大军所修建的一条军事要道。华容道原被当地人称为天堑。但历史上司马迁所著的《三国志》中没有对华容道这条道路进行记载。因此后人根据《三国志》中曹操出逃事件所说“华容道”中并不存在华容道的问题。

历史上曹操走华容道真实历史(历史上曹操于华容道出逃)(2)

华容道

3.曹魏时期

在曹魏时期,华容道就成为了战略要道,从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就一直在这里进行防御作战,并且还不断地增兵以补充兵力。曹丕即位后,就开始北伐中原,并数次平定北方各诸侯。后来由于中原被割据势力曹操打败后,于太和三年(237年)将曹丕赶出洛阳后,于次年再次征讨,这一次又被赶出了邺城。不过曹操为了收复失地和控制中原做出了巨大贡献。曹魏王朝成立之后,曹操建立了曹魏政权,并逐渐强大起来。这时的曹魏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公元215年曹丕篡汉建立后,曹魏皇帝曹丕就开始北伐中原、恢复中原。此时已经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同时也是曹魏统治时期最为强盛时期之一。

历史上曹操走华容道真实历史(历史上曹操于华容道出逃)(3)

《三国志·曹书》记载:太祖(曹操)……初,及从弟冀州牧张郃、徐晃战于冀州,太祖为之出,使持节出潼关,不能得渡于华容道,遂使曹操与孙权归,遂遣兵击袁绍于长安,遂还”这个记载比较牵强,但又是可以确认下来的。在曹操和袁绍交战前就有出逃这样一个事情发生了,这是肯定的。因为袁绍一方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是同时也是自己在朝中可以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获得利益,这点上是曹操无法拒绝的。但当曹操面临最大的敌人曹操却可以做出反意这种事似乎并不奇怪了。

毕竟是在乱世中找机会逃亡——这在当时是很正常,但是在那个时代却不能解决这种问题(当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如果曹丕能用谋而不是武力解决呢?这是一个问题!但如果说“华容道事件”和曹操“不降”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我觉得可能是曹操不想活了!因为历史上曹操不是一个没有军事才能、不知道敌友双方关系微妙之处而选择华容道作为逃跑手段这就有很大可能是不理智行为所导致或者是他做了某种错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