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乾隆皇帝,共在位六十年,而后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并且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自诩为十全老人,文治武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骨子里也非常狂傲,能让他由衷钦佩之人屈指可数。乾隆曾说:“朕平生最佩服三位帝王,除了祖父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对于乾隆佩服,咱们都能理解,毕竟康熙是他的爷爷,挫败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率领大军亲征噶尔丹,奠定清朝之根基,开创康乾盛世之局面,甚至被学者称为千古一帝。再看唐太宗,一手缔造贞观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

水浒传中谁在浔阳楼写下了反诗(秀才写了一句反诗)(1)

宋仁宗赵祯,做了四十年皇帝,治国才能并不算突出,在位期间边关虽然战事停止,但辽国、西夏的威胁,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从这些方面来看,宋仁宗与秦皇汉武相比,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为何乾陵佩服的是宋仁宗,而不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呢?看完以下几件事,你就会明白原因了。

有一天晚上,宋仁宗肚子饿了,传旨让御膳房做点吃的。在古代皇宫,御膳房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赶紧根据皇帝的口味开灶做饭。不一会,饭做好了,太监把饭菜送到寝宫,宋仁宗狼吞虎咽地大口吃。不知是因为光线不好,还是厨子心不在焉,宋仁宗竟然从米饭里吃出一粒沙子。

太监发现事情不对,看到沙子后脸色大惊,这绝对是御膳房人员的失职。假如要是脾气火爆的皇帝,肯定大发雷霆,从主管御膳房的官员,到做这顿饭的下人,全都要被问罪,轻则打几百大板,重则直接拉出去砍了。宋仁宗并没有生气,对服侍他的太监说:“切勿语人,朕曾食之,此死罪也。”

水浒传中谁在浔阳楼写下了反诗(秀才写了一句反诗)(2)

他的意思很简单,不让太监把米饭里有沙子的事情说出去,毕竟按照当时的律法,这属于必死之罪。一旦此事传开,大臣们会炸开锅,然后找御膳房的麻烦,搞不好要有人丢掉性命。由此可见,宋仁宗多么善解人意,仁慈之心令人称赞,体恤他人的不容易,得饶人处且饶人。

苏轼的弟弟苏辙,去京城参加科举的时候,闲来无事跟路人聊天,听说皇帝沉不理朝政,一些军国大事也不跟大臣商议。年轻气盛的苏辙,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试卷中写道:“据说,后宫佳丽无数,皇上整天饮酒作乐,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从不关心民间疾苦。”

水浒传中谁在浔阳楼写下了反诗(秀才写了一句反诗)(3)

主考官和阅卷的大臣,纷纷替宋仁宗抱不平,认为苏辙胆大妄为,只根据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竟敢诽谤皇上,简直吃了熊心豹子胆。群臣联名请求宋仁宗治苏辙之罪,否则皇帝颜面何存,无论他才华多横溢,绝对不能姑息。但是,宋仁宗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就是为了招贤纳士,广开言路,苏辙如此直言,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

倘若苏辙生活在大兴文字狱的清代,十个脑袋也保不住,甚至被诛九族,幸亏他遇到宋仁宗这样的明君。无独有偶,在当时的四川,有一个落榜多次的秀才,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进而被人赏识,写了两句诗献给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

水浒传中谁在浔阳楼写下了反诗(秀才写了一句反诗)(4)

稍微有点理解能力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句反诗,劝太守谋反。太守惊出一身冷汗,连夜把秀才押送到京城,定一个大逆不道之罪,然后斩首示众。宋仁宗弄清缘由,对侍卫说:松绑,赐官!且对太守说:“秀才怀才不遇,写诗只是发泄一下情绪,朕怎么会治他的罪呢?不如让他做官。”

就这样,秀才不仅因反诗获罪,反而因祸得福,被任命为司户参军。纵观历史上四百多位皇帝,在仁慈方面,宋仁宗称第二,恐怕无人敢称第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