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癌中之王”

我国胰腺癌每年新增近6万例,呈上升趋势,胰腺癌可切除者不到10%,一旦确诊,不做手术,70%患者的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即使在手术后胰腺癌的预后极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为8%,5年生存率为3%,中位生存期仅2~3月。我国外科的统计资料显示,5年生存率在5%左右。

因此,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发现晚,手术切除率低,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常规化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发展的几个阶段分别是几年(胰腺癌活不过1年)(1)

为什么胰腺癌生存率低?

1.早期诊断困难

首先是胰腺的位置决定了它不容易被发现。有些癌症比较容易被发现,比如女性乳腺癌非常容易被发现,查体的时候用手检查就能发现肿块,但是胰腺是没有办法触摸到的。有的胰腺癌病人很幸运,在胰头上长了一个肿瘤,肿瘤长到一公分多,会把胆管堵住,病人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黄疸,眼睛变黄色,皮肤变黄色……然后通过检查发现是胰腺癌。这是非常幸运的一部分胰腺癌病人。如果胰腺肿瘤长在胰体部位,或者胰尾部位,就很难在早期被发现。

胰腺的周围,除了一些血管之外,都是一些疏松的腹膜后组织。如果肿瘤没有侵犯胆管,没有侵犯周围的一些组织,可能肿瘤长达三四公分的时候,身上还没有明确的症状。

也有少部分患者会有一些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比如上腹部疼痛,腰部不适,或者后背疼。但是这种不舒服或者疼痛,都是不特异性的。胃部有肿瘤,也会出现上腹部不舒服,因此出现类似症状时,大部分人是不会想到自己患了胰腺癌的,而是想:我是不是腰疼啊?是不是老胃病啊?我先吃点止疼药或者吃点健胃的药吧。过了一段时间疼痛还不缓解,才想着去医院检查,等最后确诊的时候,已经晚了。

胰腺癌发展的几个阶段分别是几年(胰腺癌活不过1年)(2)

2. 手术切除率低

由于胰腺位置比较特殊,缺乏良好的手术空间,胰腺周围全是大血管,如果把这些血管切掉,整个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连饭都吃不了。由于没法做太大范围的清除,导致胰腺癌手术效果也不好。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低,只有20%左右,大部分患者一经诊断都处于中晚期的状态。但如果胰腺部位肿瘤小于2厘米的话,手术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大概在90%左右。

胰腺癌发展的几个阶段分别是几年(胰腺癌活不过1年)(3)

3. 术后复发转移率高

目前胰腺癌首选治疗仍是手术切除。在所有肿瘤中,手术切缘状态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在胰腺癌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无瘤切缘达到1mm才能够延长术后生存期。

胰腺癌具有嗜神经性生长的特性,早期生长时便喜欢侵入周围神经丛中,但是手术无法对周围神经丛完全清除,造成切缘有癌细胞残留,这正是术后早期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

晚期患者的肿瘤大部分已经发生周围组织浸润,并随血液进行全身转移,这为术后康复带来难度。大家都知道,手术之后需要结合辅助化疗,但是胰腺癌根治术与其他腹部手术不同,胰腺位置较深,手术创面较大,因此术后恢复期较长,影响了术后早期化疗的开展,给漏网的癌细胞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此外,不同的肿瘤分期、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也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共同造成了胰腺癌术后的高复发率。

胰腺癌发展的几个阶段分别是几年(胰腺癌活不过1年)(4)

胰腺癌易选中的六大人群

1. 吸烟者、酗酒者

2. 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者

3. 突发糖尿病的患者

4. 胃部良性病变进行过远端胃大部切除者

5. 慢性胰腺炎患者

6. 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如何预防胰腺癌?

1. 生活方式尽量健康,不过量饮酒

少量饮酒可以,但是不要喝大酒,不要无酒不欢,少喝高度酒。慢性胰腺炎患者,还有糖尿病患者,也要特别注意。反复的慢性胰腺炎发作,会引发变异,我们称其为“内瘤变”。

2. 不喝过浓、过量的咖啡

过浓、过量的咖啡与胰腺癌有一些相关性。

3. 不要吸烟

吸烟几乎与所有肿瘤都有关系,对胰腺癌来说,也是一个致病因素。

4. 不要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肝癌是“穷癌”,胰腺癌是“富癌”,长期的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导致胰腺大量分泌胰液,胰腺反复受到刺激,慢慢就会形成病变,它的导管上皮黏膜就容易癌变,这是胰腺癌的一个诱因。

5.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做胰腺检查

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是 1 年内新发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因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既可能增加胰腺癌患病风险,又可能为其早期表现。

6. 保持良好的心情,不焦虑,不郁闷,不生气

情绪的好坏影响到人体的多个器官,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胰腺癌早筛做哪些检查?

胰腺癌发展的几个阶段分别是几年(胰腺癌活不过1年)(5)

1. 抽血化验。有个化验指标⸺CA199,也就是糖类抗原 199

当一个人患有胰腺癌的时候,他的 CA199 会有不明原因的升高,但是它的特异性不是很强,顶多是40%-50% 的阳性率。也就是说 CA199 指数很高,有可能是胰腺癌,但不一定是胰腺癌,胆道炎症、胆囊炎也会造成 CA199 指数增高。CA199 指数不高,也不一定是胰腺癌。

2. 做胰腺 B 超、CT 或者核磁共振,可以看到一公分左右的肿瘤

但是胰腺 B 超有很多限制,比如患者的肠胃里面的气体,可能会影响 B 超乎医生的辨识度。

3. 内镜超声检查

这种有创的检查会用到胃镜。胃镜带着一个超声探头,探到胃后壁来看一下,也可以看到一公分左右的肿瘤。但是用胃镜检查胰腺时,哪怕是发现肿瘤,也不能像胃部肿瘤那样容易拿到病理。做胰腺内镜检查时,要穿透胃的后壁,到胰腺部位穿刺,所以拿到病理的难度很大。

其实胰腺癌没有一个明确的致病因素,而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预防胰腺癌,只能综合预防,尽量防治胰腺的慢性炎症,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定期进行癌筛体检,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重疾不重)

部分内容摘自丁云生老师与北京多位胃肠、肝胆胰腺肿瘤专家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