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孟琳

【编者按】2021年的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该市将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更有影响力、国内同类型城市中更有辨识度的新势力城市。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新势力湖州》专栏,关注该市上下在全面开启新征程之际,如何以系统观念认识和把握大局、以系统方法谋划和推进全局,从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品质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进程。敬请垂注。

一波寒潮来袭,围巾成为冬日保暖必备品,德清县新安镇的围巾又卖爆了,眼下当地围巾厂商都在加班加点赶制“双十二”订单。

杭嘉湖平原人口数(杭嘉湖平原藏着一个)(1)

共享联盟德清站 姚海翔 摄

“今年前10个月,全镇已卖出围巾1.6亿条,连起来可绕地球10圈。”新安镇副镇长杨凯介绍,天越冷,围巾厂越“热”。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该镇围巾销售额超5000万元,12月围巾销量还会持续增长。

新安镇可以说是一个“系”在围巾上的城镇。该镇从事与围巾相关产业的有6000多人,占全镇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围巾生产的个体工商户达400余户。2020年年产围巾超2.2亿条,实现产值约20亿元。

围巾产业缘何成为小镇雄踞一方的“龙头产业”?

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新安镇,耕织文化源远流长,蚕桑养殖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早在1946年,新安镇就兴起织造产业,著名蚕桑专家姬木陶在新安创办了“西封漾丝厂”,这是德清县历史上首家丝厂。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家庭纺织机遍布各村,当地不少村鼓励村民转型当个体工商户,将蚕丝织成绸缎,卖到杭州丝绸市场,掘到了“第一桶金”。1994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崛起让新安人看到新发展契机。一批丝厂出身的织造能手转战义乌,从丝织业细分出围巾织造,并依靠“围巾经纪人”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接外贸订单,一家家织造围巾的个体工商户共同“织就”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最主要的梭织围巾供应基地。

“新安镇的围巾远销中东市场,并打入欧美、日韩等高端市场,Gucci 、Burberry、Louis Vuitton 等国际大牌的围巾,很多都由新安镇企业代工。”杨凯说,到2013年前后,该镇集聚600多户围巾商家,每年为义乌小商品市场输送围巾上亿条,占据义乌市场围巾份额的80%,年产值达1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40%。

杭嘉湖平原人口数(杭嘉湖平原藏着一个)(2)

从接单、采购原料,到打样、织造、打结、送货,新安镇“织”出一条完整的围巾产业链。

虽然订单多,但新安镇生产的围巾一直以贴牌为主,脱离大品牌的加持,在市场上极度缺乏辨识度和竞争力。随着围巾产业的发展壮大,不少围巾企业萌生做响自有品牌的想法,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更高利润。

“新安镇的围巾加工户多处于产业链中端,我记得当时一条优质围巾的外贸订单价是50元上下,我们这里出厂后,经过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围巾厂商几度转手,到我们手上订单价不到20元,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德清县围巾协会会长沈雪红回忆,当地不少“围巾经纪人”尝试跟国外一些大的围巾外贸厂商直接接洽。

2013年,新安镇舍东村村民陈海平和合伙人一同成立德清汝兰围巾有限公司,注册“汝兰”、“汉丝”商标,主打日韩风和欧美风两大品类,开始向高端市场靠拢。2019年,“汝兰坊”围巾销售额超500万元。

新安镇政府也不愿本地企业继续“拾人牙慧”,下决心破局提质,整合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投资“大手笔”建设集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新安围巾交易市场,吸引500多家围巾厂商入驻,打造起“围巾之乡”。

杭嘉湖平原人口数(杭嘉湖平原藏着一个)(3)

为了展示新安围巾的品牌风采,政府搭台每年举办“围巾会市”,为“新安围巾”树品牌。同时,搭上电商发展的快车,在围巾企业集聚的舍东村兴建可容纳200多个商铺的新安围巾电子商务产业园,帮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抱团形成联合体。当地政府还聘请了专业的互联网运营公司,成立“新安围巾市场”微信商圈及阿里平台在线商友圈。

杭嘉湖平原人口数(杭嘉湖平原藏着一个)(4)

在“互联网 围巾”的新格局下,新安镇围巾的网络订单成倍上涨,13家规上企业中,10家销售收入实现了增长,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均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产品线上线下、外贸内销双布局。

“在产业成熟的基础上自建平台,一方面吸引客商现场看货下单,减去中间环节,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是效仿海宁皮革城、绍兴轻纺城‘前店后厂’的经营之道,把本地的家庭小作坊推向‘幕前’,合力打响‘新安围巾’的地域认知度,炼出一批具备竞争力的品牌集群。”杨凯介绍说,围巾产业的转型发展,也让被誉为“中国围巾村”的舍东村走出一条致富路。

“我们村里没有闲人,人人都会做围巾。”舍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晓峰介绍,舍东村从事围巾产业的村民近2000人,织布机1000余台,围巾年产值近10亿元。每天一辆辆货车将“舍东制造”的围巾从电商产业园运往世界各地。

眼下,村民“钱袋子”鼓了,老人老有所养,年轻人回村创业反哺农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据统计,2020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78.5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3.35万元。

“围巾产业的茁壮成长给村里引来了‘资金活水’。”陈晓峰介绍,目前该村正在进行中心村集聚,并积极打造未来小区。朱家漾沿河景区、多功能运动场和网红围墙等已纳入规划。村里的三产物业用房项目和工业厂房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届时将为村集体带来更多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