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山河小岁月李舒)(1)

以南都为开端涉足媒体圈,历经多个杂志的创刊,2015年由公众号“山河小岁月”进入新媒体领域,最近,她把美食界著名的饮食文化杂志《Lucky Peach》引入了中国,并开设新的美食类公众号项目——福桃。这是她对于内容变现问题上的一个新尝试。

回顾这些的时候,李舒突然发现,“这些年好像一直都在做创刊。”

民国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山河小岁月李舒)(2)

公众号“山河小岁月”头像,李舒在朋友圈写道:认准蒋公标签,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生活在21世纪的李舒似乎与另外一个时代有着解不开的牵连,在她两年前所著的《山河小岁月》中,这样描述:曾经有一个时代,男子善于妙手著文章,女子也会白描世态炎凉,他们和爱人白日携手游冶,夜里把盏到雾重月斜。离家去国,绵长岁月在壮阔山河里游走,是为民国。

2015年9月,李舒在一次与朋友的“火锅会谈”中,下定决心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山河小岁月”: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追求一点无用,在这个处处谈论有用的世界,主聊八卦,有时夹带私货。

民国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山河小岁月李舒)(3)

山河小岁月公众号文章底部介绍截图

秋雨引发的惶恐

01.一个典型传统媒体人的抉择

复旦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的李舒成了一名传统媒体从业者,毕业之初做电视新闻,后来转战各大杂志,除却世博会期间做过短暂的场馆PR,其余时间都在传统媒体圈子中打转。

与众多传统媒体从业者一样,李舒历经纸媒最辉煌的时代,又迎来了新媒体的兴起,她保留了许多传统媒体人的执拗与抵触。

最早一批公众号建立之初,李舒曾收到过邀请,那时她正忙着写若干专栏,或源于时间问题,抑或如她口中所说的“当时我特别懒”,李舒并未太多理会。

2015年,李舒在与一位新媒体编辑争论的过程中被指摘“你根本不懂新媒体文章。”李舒有些气恼,“好歹念了7年的书,然后也是从事媒体这个行业,我就想我是一个研究媒体的,怎么可能会被媒体抛弃呢?”

那时候北京刚入秋天,李舒与孟大明白一起吃火锅,正好下大雨,李舒突然有些伤感,问对方:“我们是不是不做公众号,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呢?”为了避免成为被时代及早就遗弃的一部分,又或者这股突然冒出的慌乱触发了被新媒体编辑指摘的“旧疾”,李舒开始尝试转战新媒体。

民国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山河小岁月李舒)(4)

李舒

这并未是一次谋定而后动的举措,对于那时的李舒来说,无外乎将专栏文章搬至微信公众号而已。与注册微博时的随性一样,山河小岁月最初不过是被放任自流、野蛮生长。

擅长做内容的李舒很快发现了问题,微信写作有自己的节奏,这与其之前的专栏写作有所区别。

单纯从标题来说,内容消费时代,一个标题直接影响到了文章的打开率,这让李舒显得有些头大。从一开始的随便到后来的慎重态度,李舒也会从后台观察粉丝的反应,他们会说某些标题过于“悚动”。这些小细节暴露出的新旧媒体冲突激发了李舒的研究兴趣。专栏文章“一目了然”的整体呈现让传统媒体更注重文章的结构,但新媒体的阅读习惯让标题成了很重要的一环。

在不断的写作过程的调整中,李舒发现,新媒体写作就是要将观点迅速地表达出来,要去不停地抓住读者,从传统媒体的起承转合的氛围营造,到新媒体的直捣黄龙,她举了个例子:如果福克纳活到现在他的东西发在微信上是没人看的,因为看了半天不知道他的《喧哗与骚动》写的是什么。

如果说拽住公众号尾巴是一次不明就里,李舒被自己不服气推着往前走,那一年后的今天,在14W粉丝的积累实践中,李舒已经能够主动出击。

山河小岁月的粉丝大多是李舒专栏的固有读者以及一部分微博粉丝,对于内容外的运营及推广并不是她擅长的部分。如今正在做创业项目的李舒仍需向别人请教运营问题,这让外人看来,一个已经拥有14W粉丝账号的自媒体人不该为此苦恼才对。

李舒说,如果我能解决如何写爆文这个问题的话,那我现在应该每篇都是爆款吧。

如今再看纸媒的消亡,李舒有了新的体悟,她认为内容的劣质以及同质化现象严重是其一大病因。

但是传统媒体有着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专业性。李舒说这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自媒体善于跟风倒,这些专业度只有机构媒体能够带来,“它有人力和物力,让你有时间去采访,证实。”

她质疑“公众号文章过长会影响阅读”的说法,并试图于山河小岁月进行试验论证。一个月发一篇万字之上的文章,李舒说,这是她做公众号以来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民国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山河小岁月李舒)(5)

李舒

自媒体时代的写作是否会影响到以后的写作习惯吗?

这正是李舒长久以来所担心的,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见识到新媒体的巨大能量,也察觉到了新媒体语言上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在传统写作以及纸质出版仍有执念的她来说,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我自己不觉得我在微信上写的那些文字四可以保存一百年的,那些东西很快就会没有的。”如今正在四处奔波做签售的新书《民国太太的厨房》其中不乏有些在新媒体上发表过,李舒在选择出版时还是会重新组织语言,这是她目前所能找到的解决办法。

她刻意让自己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一个隔离,以使纸质出版与微信内写作有一个很好的区分。

对待自媒体绕不开的热点话题,李舒有自己看法。要么速度够快,要么角度够刁,李舒选择的,显然是后者。

因张靓颖结婚时间所爆的张母与女婿的掐架事件,李舒就此写了一篇《张靓颖妈妈,请向林徽因爸爸学习》讲述发生在林徽因身上的同类事件中,其父所采取的办法。李舒认为,那并不是一个很遥远的时代,相反,与现在极其相似。

李舒的大部分资料来源于平时的阅读,微博就是她的笔记本,这些资料最终都会出现在文章的底部,以类似于论文参考书目的方式出现。新媒体洗稿风盛行,虽有微信原创标的保护,但其仍被多次洗稿,李舒说,自己没法要求别人,只能要求自己,这是一个学术规范,也适用于任何一个媒体,信源和采访出处,这是媒体的基本,决不能硬想。

一年的新媒体写作经历带来的认识踢掉了那场秋雨带来的忧患,也让她看清了公众号这场游戏背后或明或暗的规则。

现在,李舒学会强迫自己,每到深夜十点,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为自己提供一个完整的阅读时间。在微信上耗费的时间与日俱增,让她对于碎片阅读提高了警惕,“这个其实很可怕的,对我个人而言有些吓人,因为有可能我一直这样读下去,可能我就出不了更好的文章。”

我们民国也不这样啊

02.民国并非全部

民国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山河小岁月李舒)(6)

《山河小岁月》封面图

在著作《山河小岁月》的内容简介中,李舒写道:林徽因是如何成为“女神”和“妇女公敌”的?金岳霖真的是“痴情男二号”吗?沈从文和丁玲究竟有怎样的爱恨情仇?胡适真的是“妻管严”吗?张爱玲的梦想是什么?

公众号“山河小岁月”的内容与此相差无二。李舒似乎对于民国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

李舒研究生读新闻史,做申报研究得时候会看到之前的一些老报纸,零碎的史料为李舒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例如探班明星片场,访问蝴蝶,这些与寻常印象中的民国不太一样,反而更接近于现代,李舒有了写民国故事的念头,小时候残留在脑海中的片段也逐渐丰满。

因家庭氛围的熏陶,李舒从小学唱戏,京剧、昆曲,这让她的童年经历充斥着老一辈艺术家,从偶尔的闲言碎语中,李舒听到了很多趣闻故事,“那时候小,不知道是谁,长大后才一一对上号。”

这些细枝末节让她对于民国有着莫名的熟悉感,新书发布时,李舒在微博写道:“我一直有个仲夏的梦,想要穿越回到民国,和周作人一起去买点心,与胡适喝咖啡,约上陆小曼一起去做旗袍……”

潜意识中,李舒似乎将自己认定为半个民国人,郭德纲和曹金云在网上吵得火热的时候,李舒并未有追热点的想法,在看到一篇文章称郭这一套是民国的一套,不太好时,李舒下意识说,我们民国也不这样啊。

在《我为什么要写<山河小岁月>》中,李舒说——

在时间的长河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留下了辉煌的遗产,他们的名字闪耀着诗一般的光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然而,我更想探访的,是在另一个平行空间里的他们,如寻常男女一般,有爱恨情仇,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纵然历史变迁、山河巨变,他们的命运亦和尘埃里的众生一样,一日一日地过下去。

这或许就是《山河小岁月》的由来,写的是他们,其实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就算每夜听戏已经是一种习惯,甚至是特别享受的事情,每周去吊嗓子,热衷民国、听老唱片,这也并未形成李舒的全部,戏剧不是,民国也不是。

在李舒的个人新浪微博@susie李舒,有一段“随便写”的自我标签:丹青水墨、不八卦会死星人、反革命小戏霸、米兰死忠大梨粉、复旦新闻、吃货、拖延症晚期、京剧程派。

著作《山河小岁月》中的作者介绍中也有段相差无几的描述:

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唱戏不务正业,

好八卦囫囵吞枣,

好历史走马观花,

好美食不远庖厨。

终究不是民国人,她喜欢读张爱玲,在《亦舒大战张爱玲,你支持谁?》中写道:

我上中学的时候,文学少女之间会有一些奇怪的品味食物链。

看卡夫卡马尔克斯的瞧不起看雨果莫泊桑的,看雨果的瞧不起看托尔斯泰的,看托尔斯泰的瞧不起看简奥斯汀夏洛蒂三姐妹的,然而简奥斯汀派还要和夏洛蒂派互相瞧不起。

流行文学里,看张爱玲的瞧不起看亦舒的,看亦舒的瞧不起看琼瑶的,看琼瑶的瞧不起看席绢岑凯伦的。

但这些少女又都声称自己喜爱看《红楼梦》。

因为朋友相送的一本亦舒的书使她想起亦舒对于张爱玲的指责,于是写文反击,并称:给祖师奶奶报仇,四十年不晚。

她唱戏学的是程派,一次偶然,得梅葆玖先生称赞嗓子不错可以唱梅派。

她了解星座却不过分迷信,不久前MAC因意外损坏,将此责任推给了水逆,李舒说这样会好受一点,她也是米兰死忠,会在深夜抱着零食刷世界杯。

除了程砚秋、张爱玲,她也喜欢黄轩、福山雅治、陈梦家。

能给偶像排个名么?

李舒笑称:“我很肤浅呀!”偶像每天都会变,这里面,有些是颜值类偶像,有些则不是,稍后她强调道。

24道菜与24个故事

03.《民国太太的厨房》

民国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山河小岁月李舒)(7)

李舒做签售

在李舒的常用标签中,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就是美食。之前的三年,李舒都在做美食杂志,也自我认定是一个美食工作者,公众号中除了讲述民国日常,也经常会提及这些大咖们与美食之间的故事。

民国时期,如果要有米其林评审团,鲁迅同学肯定可以作为匿名评委的。要知道,看《鲁迅日记》,1912年5至12月份,这位爱吃北方饭的绍兴人下了30多次馆子,致美楼、便宜坊、集贤楼、览味斋、同和居、东兴楼、杏花村、四川饭店、中央饭店、广福楼、泰丰楼、新丰楼、西安饭店、德国饭店等等。

而其最近正在签售的新书《民国太太的厨房》与创业新项目“福桃”也都与美食有关。

民国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山河小岁月李舒)(8)

当时为什么想到要叫这个名字?

李舒说,名字来源于冰心的一篇文章《太太的客厅》。客厅具有门槛性,把一部分人排除在外,而厨房寓意食物,家里可以没有客厅,但不会没有厨房。以食物的角度讲述民国的故事,更易于接受。于是便诞生了《民国太太的厨房》。

周作人的海淘包里居然有一大瓶清酒!“吃货”朱自清是饿死的吗?鲁迅可以吃几毛钱的酿豆腐包饭。张爱玲晚年最怀念香肠卷,现在能复原吗?吃胡适家的杂烩汤,会不会对“河东狮吼”免疫?

李舒通过24道菜谱,讲述了24个民国故事。

她把美食界著名的饮食文化杂志《lucky peach》引入中国,并给了它一个全新的演绎:福桃,也申请开通了新的公众号。

这是她对于内容变现问题上的一个新尝试。

她会吃米其林,也会吃路边摊,不迷信任何一个标准,只相信自己的舌头。在她的眼中,食物不分贵贱。

“食物的背后还是人,食物本身的意思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当它和人发生了关系,你就会发现这里面可讲的东西就多了。”

【浑水自媒体江湖】独家深访

只报道最有料的自媒体人

深夜发媸姜思达胡辛束

六神磊磊顾爷王左中右

吴晓波李岩范卫锋

秦朔迟宇宙黄章晋

毒舌电影鬼脚七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三表黎贝卡杜绍斐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自媒体人

浑水备酒,与君共话自媒体江湖

联系微信 浑水小二:lolitayamede

更多自媒体人物采写,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