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苏联第一副总理科兹洛夫来到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位于市郊的别墅,对他说:我这里有一封艾森豪威尔总统给你的特别信件。

信很简短,内容却很震撼——艾森豪威尔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后来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如是写道:我必须说,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从未期待过这样的邀请,我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极为紧张。然而,这里确实是艾森豪威尔、美国总统邀请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中央委员会书记赫鲁晓夫率政府代表团去进行友好访问。

要知道,那是1959年,冷战正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状态。美苏两国正利用一切场合秀肌肉,利用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强硬。

赫鲁晓夫多次公开表示对美国的各种东西不屑一顾,例如著名的克莱斯勒汽车,他说苏联同样能做,而且做得更好。他还曾经宣称,苏联将会像制造腊肠一样制造导弹,此言一出震惊全世界。

美国人也不是吃干饭的,就在两个多月前,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前往莫斯科参加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从头至尾他表现得咄咄逼人,不仅与赫鲁晓夫展开著名的“厨房辩论”,语出讥讽,甚至还用手指戳着赫鲁晓夫的前胸。

这个镜头被美国记者艾维特抢拍下来,被用来向人民证明,美国是能在俄国人面前挺直腰板的。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1)

美苏两国互相看不顺眼,艾森豪威尔又为何主动发出邀请呢?

两个背景。

一是发生于1958年的第二次柏林危机,欧洲局势吃紧,美国希望国家领导人进行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

二是艾森豪威尔第二届任期接近尾声,拿得出手的政绩寥寥。在期满之际,他自然想要多做一些事情。

邀得赫鲁晓夫访美,无疑是件令世界瞩目的轰动事件,面子和里子上都有实际意义。艾森豪威尔青史留名不说,也为他的政党拉拢尽可能多的选民。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2)

赫鲁晓夫如何接招?

并没有太多考虑,赫鲁晓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苏联高层抱有疑虑者不少,说自立国以来,三任最高领袖,从来都没有踏足过美国的领土,您就那么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众人也只敢说说,不敢表示强烈反对。赫鲁晓夫那暴脾气,大家都是了解的,那是敢在联合国大会脱靴挥舞的狠人。不然,马林科夫同志的前车之鉴,了解一下?

在赫鲁晓夫本人坚持下,苏联政府接受了美国的邀请。苏联驻华盛顿大使缅希科夫奉命为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作一切必要的安排。可就在出访事宜准备地七七八八,行程即将启动时,赫鲁晓夫来了个突发奇想,说我还要向美国人提出两点要求:1、希望能参观迪士尼乐园;2、希望能与玛丽莲·梦露共进晚餐。

迪士尼乐园,没去过的人也听说过,不用多作介绍;玛丽莲·梦露,好莱坞巨星,性感的代名词,是当时美国人的梦中情人。国际上,梦露同样是顶级偶像,1959年,苏联唯一公映的美国电影是梦露的《热情似火》,观影人次达4500万,梦露因此在苏联也具有超高的人气。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3)

听到赫鲁晓夫这两个要求,艾森豪威尔有点头大。要知道他邀请赫鲁晓夫访美,本身也是顶着巨大压力的,赫鲁晓夫此人在美国口碑可实在不咋地。绝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苏联是个恐怖的国家,苏联首脑赫鲁晓夫是个魔鬼,他的眼里只有导弹,美国海量的军费支出,都是因为赫鲁晓夫造成的!

赫鲁晓夫即将访美消息公布后,已有很多美国民众表示抵触。听到赫鲁晓夫又增加了两个要求,美国人民不干了,他们认为,迪士尼乐园是孩子们的天堂,不能让那个堪比撒旦的人去玷污那个地方。梦露不仅是美国宅男们的最爱,同时也征服了许多美国女性,怎能让美艳不可方物的绝色佳人,去与那个满身肥肉的赫鲁晓夫共进午餐?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这一幕想想都让人无法接受。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手举“反对让光头佬踏入美国”、“不能把梦露小姐送入虎口”这样的大字报游行抗议,要求艾森豪威尔政府拒绝接受条件。

艾森豪威尔也很为难,历史上破天荒头一遭,苏联领导人访美,把人家要求都给否了,实在说不过去。商量来商量去,想出个折中的办法,美国政府答复苏联,表示赫鲁晓夫访美期间,恰逢迪士尼乐园装修,不好意思,招待不了。不过与梦露吃饭这个事儿,我们可以安排。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4)

不管怎样,赫鲁晓夫的访美之旅还是开始了。1959年9月15日,苏联的大型客机“图-114”降落在了美国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带来了赫鲁晓夫一行。

关于这架飞机,还有一个插曲,图-114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民航客机,也是波音747出现以前最大的民航客机,但绝不是最安全的客机。

图-114其实是个激进的产物,是赫鲁晓夫为了在科技上超越西方,硬是让图波列夫设计局用图16轰炸机魔改出来的客机。它刚刚于两年前首飞,飞行中出现了爆裂和一些其他问题,总设计师图波列夫还在进行试验,找出解决办法。

赫鲁晓夫本可以乘坐更安全,更成熟的伊尔-18,但一则为了炫耀科技实力,二则为了航程方便(伊尔-18沿途需多次停留,图-114能从莫斯科直达华盛顿)。赫鲁晓夫就此问题专门找来图波列夫谈话,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最终决定选择乘坐图-114。

图波列夫的承诺不假,美国人从没见过如此巨大的客机,当图-114稳稳降落在华盛顿时,他们眼中充满了惊讶。甚至还造成了一个尴尬,由于图-114太过高大,机场上的机动舷梯够不到舱门。飞行员不得不动用飞机上的应急舷梯,赫鲁晓夫只得用双手双脚爬下来,没能按照庄严地外交礼仪走下飞机。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5)

这种小事并没能影响赫鲁晓夫的心情,因为艾森豪威尔很快告诉他,吃饭的事儿安排好了,就在您访美的第三站:洛杉矶。

1959年9月21日,一场不同凡响的午宴在好莱坞举行。宴会的主角便是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虽说赫鲁晓夫要求的一对一双人晚餐变成了400人参加的大派对,美国人也算给面子,邀请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娱乐界的众多名人参加,累计400余人共同出席,其中就包括红极一时的玛丽莲·梦露。

这场宴会上,赫鲁晓夫身边坐的是演员加里·库珀、歌手法兰克·辛纳克拉,玛丽莲·梦露也坐在主桌上,但没有同赫鲁晓夫相邻而坐。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6)

对梦露来说,答应出席宴会并不是个难以做出的决定。她虽是顶级明星,也是个特别简单的人。她不关心政治,对共产主义不了解,也不感到恐惧。只要美国官员一句“对苏联人来说,可口可乐和玛丽莲·梦露就意味着美国”,就能说得她乐吱吱同意参加“赫鲁晓夫午宴”。更何况,伊丽莎白·泰勒、加里·库珀、迪恩·马丁、等顶级明星都在受邀之列,怎能缺了她梦露?

略为麻烦的是,梦露本身不是政治人物,她的丈夫,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身份比较敏感。在冷战铁幕之下,对苏联的恐惧也笼罩着好莱坞,美国众议院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曾在电影业界展开大肆调查,列出一份假想中的共产党黑名单,直到1959年,许多人还受到怀疑和迫害。

其中就包括米勒,他被认为是一名过于激进的左翼分子。

所以,米勒尽管也是好莱坞著名编剧,且是梦露丈夫,但他是无论如何不能参加这次宴会的,梦露只能单独出席。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米勒妥协,同意由一名朋友陪梦露从纽约飞往洛杉矶。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7)

午宴开始后,气氛活跃,不拘形式,毫无反苏情绪。当身着紧身、性感的黑色连衣裙的梦露被介绍给赫鲁晓夫的时候,赫鲁晓夫握着她的手,仔细地打量着说道:“你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年轻女士。”

这种恭维,梦露听得太多了,她回答:“我的丈夫阿瑟·米勒向您‬致以问候”,然后补充道,“应该有更多这样的事情。这将有助于我们两国相互了解。”

席间,赫鲁晓夫谈笑风生,慷慨陈词。他首先问候了梦露的签约公司,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老板斯库拉斯;然后回忆了自己贫寒的童年;聊着聊着,赫鲁晓夫又想起了迪士尼乐园,他挥动着拳头吐槽道:“我就不明白了,为何我不能去迪斯尼乐园?为什么不能?难道里有火箭发射台吗?”

赫鲁晓夫这趟美国之行,着实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他那不可预测的滑稽动作,他那口无遮拦的嬉笑怒骂着实“镇住”了见多识广的美国记者。

在马里兰州的一个农场,他怀抱一只火鸡摆姿势拍照。在华盛顿特区,当记者问及斯大林的问题时,他怒不可遏。在纽约,他被困在华尔道夫酒店的电梯里,最后不得不狼狈地爬出来,嘴里还不依不饶地抱怨这是个“资本主义故障”。

老美还搞不清赫鲁晓夫的脾气,也难以找到这种俄式幽默的笑点,看他愤怒的样子,以为他真的很生气,气氛一度出现尴尬。还是梦露开腔解围:“您刚才的话真的太有趣了。”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8)

听到美人这么说,赫鲁晓夫就坡下驴,笑着岔开了话题。这句话重新活跃起宴会气氛,接下来的谈话中,内容就宽泛很多。梦露与赫鲁晓夫侃侃而谈,交流起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看法,梦露还告诉赫鲁晓夫,她梦想着能够饰演格鲁申卡这个角色。

梦露说出这番话,也有她的苦衷。客观地看,梦露靠形象出道,前期表现确实普通,但多年磨合之后,演技提升肉眼可见。比如她30岁开始提名金球奖、英国学院奖等顶级表演奖项,32岁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电影类-音乐喜剧类)。奈何公司对她的定位还是傻白甜,只重她的颜值,多半让她在影片中出演花瓶的角色。

梦露颇为苦恼,吐槽一番也在情理之中,赫鲁晓夫则顺水推舟,顺势邀请梦露到苏联去做客,甚至还许诺为她亲手制作苏联馅饼。不过,考虑到现场气氛和外交礼仪,他也象征性地邀请了其他的宾客访问苏联。

话说回来,你以为赫鲁晓夫爽快同意访美,且一定要和梦露共进午餐,真就只是为完成追星族的愿望吗,那就未免小看老赫了。

赫鲁晓夫是何等人物,那是经历过残酷政治斗争,击败了贝利亚,压服马林科夫等大佬上位的领导人,是敢在联合国大会脱靴怒吼的狠人。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9)

别看他长相憨厚,举止粗鲁,心中却有不凡之志,即:对内思和,对外图变。此为赫鲁晓夫时代对国内外政策总的思路。

诚然,赫鲁晓夫有许多缺点,比如他率性而为,行事无从预料;他急功近利,常常搞出一些不理智的新花样,最著名的无过于“玉米运动”;他文化不高,言行粗鲁。他将中央委员们像小孩子一样随意呼来喝去,对待主席团的同事,在遣词用语上也毫不客气,经常听到:傻瓜、无赖、懒蛋、死苍蝇、可怜虫、臭狗屎之类的词。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10)

但抛开这些,他也是个理想的社会主义者,一心想让国家摆脱贫困。他成为苏联的一把手以后,首先注意到的问题就包括住房和食品的短缺。他曾下令食堂免费供应面包;他主张兴建的“赫鲁晓夫楼”解决了大量居民实际的生活居住问题。

要知道,当时二战结束不久,许多人还无房可住,这对当时许多挤在地下室、工棚、危房等过度拥挤的地方合住的苏联人民来说,绝对意义非凡。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11)

而对外,赫鲁晓夫的“图变”也是货真价实。早在1956年,赫鲁晓夫就提出过一项“三和政策”,可概括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并且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平渗透”。

据此,他较早的涉足了“冰冷”的世界,探索改善国际气氛的可能性。他与布尔加宁访问印度,缅甸和阿富汗等国,就是他进行和平共处运动的开始。赫鲁晓夫多次表示过,“战争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他还特别强调,列宁关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各国和平相处的原则,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苏联外交政策的总路线。

赫鲁晓夫执政的11个年头里,出国访问52次,与深居简出的斯大林相比,他踏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相应地,赫鲁晓夫执政的日子被称为“解冻时期”。

这次他要求参观迪士尼乐园,与梦露共进晚餐,即是赫鲁晓夫内心想法的表现。他想通过这两件事情,向美国人展示,他赫鲁晓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并不排斥西方价值观,绝不是美国人宣传中的心目中只有导弹的恶魔。美国人若能意识到,原来苏联人的审美和自己相同的时候,说明两国之间的隔阂也开始逐渐消除。

总体来说,赫鲁晓夫在宴会上表达了在“自由的国度感受自由气息的”的意思,这次宴会称得上是成功的。但并不能就此说,他这次访美也是成功的。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12)

我们看结果就知道了,赫鲁晓夫在依次对华盛顿、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匹兹堡等城市进行访问后,来到戴维营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会谈。双方就德国、柏林、裁军、美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并发表了会谈公报。

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的会谈是心平气和的,但是,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这才是问题所在。

概括起来,这次会晤没有产生什么成果,美苏没能消除相互间的障碍。赫鲁晓夫事后回忆:

虽然我们审查了这些障碍,但没有消除。我可以说,艾森豪威尔泄气了,看上去就像一个掉进冰窟被人救上来的人,浑身湿淋淋。也许,艾森豪威尔曾向他政府里的统治集团许过愿,说他能和我们达成一项协议。现在,他的希望破灭了,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会如此失望。

赫鲁晓夫还总结道:我们已经失去了为打破僵局而找到一个现实出路的所有希望。除了就艾森豪威尔回访苏联一事取得一致意见外,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写最后的新闻公报,这就使得艾森豪威尔更加烦恼。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13)

赫鲁晓夫的访美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回国之后有人问他:这次美国之行毫无成果,难道你不认为最初接受艾森豪威尔的邀请是犯了错误吗?

赫鲁晓夫回答:不,不接受邀请是不合乎情理的。我们去访问,给美国人提供一个更多了解苏联的机会。对那些较为开明的资产阶级新闻界的代表——他们正打算睁开眼睛观察事物——也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看到苏美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是否签订了具体协议。

还有人争辩道:这次访问仅仅是装饰门面罢了。

赫鲁晓夫回答:难道你认为,观点截然相反的两国代表一见面一握手,两种制度间的矛盾就能一下子消除了吗?那岂不是白日做梦?

可见,赫鲁晓夫此行,对结果已有所预料,不能说他是头脑一发热,就接受了邀请,更不能说他是为了追星才要求与玛丽莲梦露见面。

事实历来如此,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来说,如果对于另一个国家是完全未知的,那么这就会引起他们最大的恐惧。

正如美苏两国之前的处境一样,正是由于两国国民之间几乎完全隔绝,这才为一些夸大其词的谣言,提供了产生的空间。

在很多国家的国际交流之间,舆论往往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程度。赫鲁晓夫此次提出的两个奇葩要求,会让美国人民发现,原来他和我们是一样的人,甚至他好像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喜欢的东西与我们别无二致,并没有那么神秘和遥远。

因而,赫鲁晓夫此举,其实对于美国民众了解苏联,打破过去的固有印象,还是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积极的效果。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14)

肯定有人会问,说得这么好,怎么不久以后,就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关系重新降到冰点?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我还是用那场午宴中的一个片段简单加以解释。

宴会的总体气氛是和谐的,但并不能说,从头到尾都是其乐融融。时任洛杉矶市长诺里斯·波尔森是个极端反苏的共和党人士,宴会进入到后半段,这位市长可能是喝大了,坐不住了。他站起来讲了一段简短的话,言语中充满了对苏联的攻击,令得赫鲁晓夫非常不快。

赫鲁晓夫的脾气,喜怒哀乐都摆在脸上,他当场反击道:市长先生,我是作为你们总统的客人来到这里的。我到你们这个城市来,不是为了受人侮辱,也不是为了来听你对我们伟大国家和人民的诽谤。倘若我不受欢迎的话,那我的飞机随时都准备把我送回苏联。

赫鲁晓夫反击之后,波尔森没有再争辩。但这番令人不快的对话还是产生了后果,回到住处后,赫鲁晓夫开始认真考虑取消下面的访问,拒绝按照行程去旧金山。经葛罗米柯斡旋,得到旧金山市长保证后,赫鲁晓夫才回心转意。

赫鲁晓夫访美邀请玛丽莲梦露(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15)

这事其实能看作美国人对赫鲁晓夫访美一事态度的缩影,民众普遍不关心政治,但政客不同,彼时在冷战正酣,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下,表面波澜不惊,掩盖不了背后的波涛汹涌。在杜勒斯主义大行其道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指望通过一次宴会,一次访问就改变政客根深蒂固的看法,那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角度看,历史也是十分生动的,一些人们看起来稳固的历史时期,实则暗流涌动,其间有很多人在谋划着、互相试探着。

(苏联历史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