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光【为什么神农架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世遗委员会和我国许多媒体都认为是独特的地理过渡带造成的,这一点我是不赞成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神奇美丽的神农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神奇美丽的神农架(也说丰富多样的神农架)

神奇美丽的神农架

■林之光

【为什么神农架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世遗委员会和我国许多媒体都认为是独特的地理过渡带造成的,这一点我是不赞成的。】

2016年7月中旬,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全票通过了神农架入遗。使神农架成为我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的“三冠王”遗产地。使我国入遗项目达到50个,总数居世界第二。

据报道,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神农架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过渡带塑造了它的生物多样性,其生物多样性弥补了世界遗产中的空白;它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为大量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可见,神农架丰富的多样性确实是神农架申遗成功的主要基础。

但是,为什么神农架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世遗委员会和我国许多媒体都认为是独特的地理过渡带造成的,这一点我是不赞成的。

因为地理带主要是气候带决定的,不同的气候带有不同的动植物、土壤和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所以,生物多样性也主要决定于气候的多样性。以植物中的水果为例,温带主要是梨和苹果等,亚热带主要是柑、橘、橙等,热带主要有椰子、菠萝、榴莲等。越界种植不是种不活,便是活不好。

但是,神农架面积很小,在北纬31度至北纬32度之间,南北相差仅0.7个纬度(其中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差仅0.25纬度),77千米,相当于安徽省内的芜湖到合肥之间,这点纬度差实在不会引起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变化。而且,我也不同意媒体和书籍上具体解释为“神农架位于亚热带到温带的过渡地区”。因为在中国气象局2002年编制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的“中国气候区划”里,神农架地区全部都在北亚热带气候区内,向北一直要到河南南部的淮河和陕西秦岭才是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这也是我国地理界的共识。

所以,神农架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不是由于水平的气候地带性造成的,而是由于垂直气候带造成的。

因为,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迅速降低的。据神农架地区6个气象站,2001—2010年共10年气象资料,从海拔500米的阳日到2043米的燕子垭,平均每升高百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47℃。

而神农架地区最低海拔为398米,最高神农顶3105米,高差2708米,相应年平均气温温差约有12.7℃之巨,大体相应从寒温带(山顶部)到中亚热带气候(山谷底部)。

而且,神农架地区由于降水丰富,河流下切侵蚀剧烈,地形山高谷深,山体坡度陡达30~50度。因此神农架许多河谷中都有从谷底常绿阔叶林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带、阔叶落叶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到针叶林带(寒温带)。比起同纬东部地区来,基部多了中亚热带,顶部多了寒温带(因为山高),岂非生物多样性会更加丰富?

那么,为什么神农架地区基部,虽然海拔比同纬东部地区还高三四百米,但却还会有东部地区(北亚热带)没有的,冬季更温暖的中亚热带呢?

我认为,这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所共同决定的。我国位于西伯利亚(冬季北半球寒极)之南,冬季中频频南下的冷空气使我国成了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但是这种冷空气厚度是有限的,在西伯利亚源地尚可有2000~3000米,但南下到神农架纬度一般只有1000~1500米,其主流不能越过平均高度在1700米左右的神农架南下,只能被迫沿神农架山区东侧南下。这样,没有冷空气主体影响的鄂西山区冬季便显得温暖许多。例如,在30度纬度上,用当地历史上出现过的极端最低气温作指标进行东西对比:在冷空气主流通过的武汉,极端最低气温为-18.1℃,但向西进入长江河谷口的宜昌,由于已开始受到鄂东北山区屏障北方冷空气作用的影响,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到-9.8℃,再向西去,到达秭归,虽然海拔一路升高,从武汉23米,宜昌131米,到秭归151米,但秭归极端最低气温反上升到零下5.0℃,气候也从北亚热带进入到了中亚热带。

因为,一个地方某种植物能否生长,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与当地越冬期中的极端最低气温有关。例如,亚热带指标植物柑橘,在武汉不是不可种植,只是几年一次的-9℃至-11℃以下的低温,常可使柑橘地上部分基本全部冻死,因此种柑橘没有经济价值。宜昌只是偶尔可受到中等程度(-7℃至-9℃)冻害,而秭归连轻微冻害(-5℃至-7℃)都基本没有,因此秭归脐橙优质高产,全国著名。而秭归位于神农架南仅50千米。所以神农架基部河谷就可以生长常绿阔叶林,成熟脐橙,成为中亚热带。而东部同纬地区则不能。

那么,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既然神农架地区有中亚热带气候,为什么中国气候区划中又把它划为北亚热带呢?

原来,中国气象局气候图集是根据全国655个基本气象台站资料绘制的,主要表示全国气候分布的大趋势。因此,即使东部地区站点较密,也要平均1万多平方千米才有一个站点,区区705平方千米的神农架是没有点的(前述神农架6个气象站是产业部门后来自建的,气象部门也不列入全国整编资料范围)。也就是说,神农架地区的气候等值线和气候区划都是根据紧邻地区的气象站数据,参照大形势绘制的。而神农架周围冬季气温,或因纬度高(北邻),或因处于冷空气主流位置(东邻),或因海拔高(西邻)而偏低,因此神农架地区冬季气温甚至画出了低温区,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何况,即使神农架气象部门有个别气象站,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了有一定代表性,一般而言也是不会设在最低的河谷底部的。

最后,还有一点我也不赞成。即说神农架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因为这里上无寒带、冰雪带,下无南亚热带、热带、赤道带,何来世界上“最完整的”?因此至少还要加上“亚热带纬度上”类限定词,不是吗?

《中国科学报》 (2016-12-09 第7版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