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软件圈原创)

流浪地球中重原子核发动机(流浪地球中科学名词解读)(1)

《流浪地球》通过CG和模型创建了一个完整的地球逃逸时代地上、地下、太空的场景,其中涉及到众多的科学名词,下面听小编为你娓娓道来。

流浪地球中重原子核发动机(流浪地球中科学名词解读)(2)

洛希极限

影片中地球经过17年的航行来到木星旁,被木星引力捕获将撞向木星,刘启他们点燃木星时李一一的电脑上一直显示着的洛希极限数字在一点点增大就表明木星爆炸的冲击波己将地球推离木星。

洛希极限是指当行星与卫星距离近到一定程度时,潮汐作用就会使天体本身解体分散。这个使卫星解体的距离的极限值是由法国天文学家洛希在1860年首先求得的,因此称为洛希极限。当天体和第二个天体的距离为洛希极限时,天体自身的重力和第二个天体造成的潮汐力相等。如果它们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天体就会倾向碎散,继而成为第二个天体的环。

影片中当地球越过这个位置后,高速运动和另一行星的引力在卫星的向星面与背星面的差异将把地球撕碎,其实不要等到地球撞到木星,地球己四分五裂,碎片成了木星的星环。

流浪地球中重原子核发动机(流浪地球中科学名词解读)(3)

红巨星

影片中人类之所以要建造一万台行星发动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是因为太阳已步入晚年将膨胀为一颗红巨星,会把地球吞噬。

事实上大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还处于青壮年,不会出现影片中情形,要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导致温度上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虽然氦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氢聚变产生的能量少,但温度也更高,因此太阳的外层将膨胀,会把一部分外层大气释放到太空中。当转向新元素的过程结束时,太阳的质量将稍微下降,太阳核心的引力下降,外层将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运行的轨道处,变成红巨星,此时才真的会把地球吞噬,不过到那时人类还在不地球上就地球上就不知道,按现在人类文明发展速度,那时人类已散布到整个银河系了,或者要搬离地球也不是难事,影片把遥远末来的事搬到现在来演绎,确实令人脑洞大开。

流浪地球中重原子核发动机(流浪地球中科学名词解读)(4)

核聚变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大量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这是一种核反应的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就是通过可控核聚变获取能量,当然此时不仅是能实现较轻的元素实现核聚变,己经可以从石头中提取轻重的元素实现核聚变,所以刘启说行星发动机是“烧石头”。

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2018年1月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在合肥集中建设,这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落地的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该设施主要为下一代聚变堆的超导磁体和偏滤器系统提供研究和环境,保障我国聚变堆核心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快聚变能实际应用的进程。2008年3月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连续重复实现了长达400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电子温度超过1000万摄氏度,2016年等离子体中心温度达到5000万摄氏度;2017年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18年等离子体中心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并持续了10秒!

我国的核聚变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顶尖行列。

流浪地球中重原子核发动机(流浪地球中科学名词解读)(5)

“木星的眼睛”大红斑

影片展现木星图像时左下方有一个大大的眼睛,那就是被称为“木星的眼睛”大红斑。木星大红斑是木星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木星上最大的风暴气旋,长约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足可放下一个地球,每6个地球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常卷起高达8千米的云塔。自从17世纪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此风暴,大红斑至少已存在200到350年。它已经改变了颜色和形状,但却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

码字不易,左下方请为小编点个赞,或在留言区留言。

下篇将为大家盘点《流浪地球》有那些冷幽默的梗,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