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山就有独特的情愫,在悠久的中华文明里,随处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山的记录与表达。无论是早期的画像砖还是敦煌壁画;山水国画还是文玩把件,到当代的博物馆收藏和园林建设等,无不体现着世代文人心中对山林的喜爱与向往。

予初游潭记(文房山子找一座山放在案头)(1)

古人交通不利,科技不发达,对万物的崇拜都乃自然所赐,文人爱山,把山浓缩于书案之上,是在微观上对自我的激发意识。以三山五岳为型,以华夏文脉为气,阴阳为体,五行为态。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行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就如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写道的那样:“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覶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予初游潭记(文房山子找一座山放在案头)(2)

古时的文人雅士把这种形似山峦的案头小摆设称为山子是有由头的。山子,最先应该是指小型的带峰峦状的山石。这种自然成形不施工手的天然山石,奇就奇在能在咫尺方寸间展露峥嵘奇崛的势态。这种一掌间的山石或逶迤连绵,或起伏突兀,似有崇山峻岭,悬崖百丈的气象,平添案头景致,给人带来思绪千载,心游万仞的浮想。

予初游潭记(文房山子找一座山放在案头)(3)

山子既然是一种案头文玩,可作为搁笔或研墨的工具,亦可成一角案头小景供主人赏览。如果收藏的主人有兴趣出游交友时还可随身携带,相互把玩中一同与他人分享这微观世界中所涵藏的无尽乐趣,那就更能体悟那种文人所称其“雅玩”的风味了。找一座山放在案头,游目骋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