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开学季

文|王玉芹

又到开学季了,在家闷了近两个月的学生们面带灿烂的笑容又高高兴兴地返校了。新入学的大学生也个个斗志昂扬,如愿踏进了高等学府的大门,心怀梦想坐上了人生的“高铁’”。

很多的开学季匆匆而过。可有一年的开学季已经过去三十七年了,但它的每个细节、每个画面还久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又到一年开学季的感言(就是那一年开学)(1)

一九八三年,在银行已上了三年班的我,如愿来到了美丽的滨海城市烟台,要完成三年的学习深造。记得开学的前一天,父亲骑着大金鹿自行车送我去火车站,我坐在后衣架上,肩上背着一个较大的黑色人造革“皮包”。这里面藏着我除被子以外的全部家当。我一只手提着被褥,它是用绳子捆好,外面又用一层塑料布包裹着,另一只手紧紧抓住父亲衣服。虽然我已上了三年班,但那时我只有十九岁,这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远赴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当我踏上火车的一刹那,眼泪立刻盈满了眼眶,一时竟然觉得自己是那样的无助。车厢里人挤人、人挨人,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把被窝卷放到行李架上,终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接下来满车厢找座位,这辆唯一路过禹城的北京至烟台的普快列车,与现在的高铁相比,简直慢得像一头老牛,逢站必停。那时车座还没有座号,我就拉网式的挨个去问,幻想着有早下车的。可事与愿违,从禹城一直等到莱阳车站,才盼来了梦寐以求的座位。这时已在车上站了十个多小时。人多的时候连站都站不直!晚上八点,这辆绿色的铁皮车终于把我送到了目的地。

又到一年开学季的感言(就是那一年开学)(2)

我艰难地提着行李走出了检票口。目不转睛地寻找着学校的接站车,唯恐一眨眼接站车就会不翼而飞。终于,我等到了一辆130汽车,接站人员高举着“烟台农行职工中专学校“的牌子。见状,我心花怒放!就急急忙忙地上了车。坐着这辆车,经过崎岖的山间公路,穿过了数个小山,终于来到了坐落在烟台南郊的目的地。学校的每座楼都建在半山腰上,而且错落有致。

我的宿舍楼在四楼,室内有四张上下两层的铁床,共住着六位同学。另一张床则用来放东西。学校每周要检查宿舍的卫生秩序,因我的“黑皮包”躺在那个角落里显得非常不协调,多次被评委提出意见,于是我就一咬牙,干脆花了三十五元钱买了一个棕色的人造革皮箱。这个皮箱它整整陪伴了我三年的学生生涯!后来这个皮箱送给了在门岗看大门的舅舅,它至今仍躺在舅舅的卧室里。

就是那一次开学,我第一次见到了巍峨的高山,第一次领略了浩瀚大海的宽广胸怀,也第一次远离家门,从此也练就了我独立生活的本领。

如今,每当看到晚辈们上学拉着漂亮的拉杆箱,由父母陪伴车接车送,坐着高铁、飞机那样的悠然自得,我便经常感叹社会的进步、祖国的繁荣。在新的开学季,我不由又想起了我自己终生难忘的开学季!

作者系山东禹城市人,共产党员,系某国企退休干部(图片来自网络)

壹点号河南王豫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