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质的概念首次于192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相对论运动方程(狄拉克方程)的解中预测认为应同时存在一种“镜像”的电子,这些另类的电子与普通电子的质量相同,但带正电荷仅仅4年之后的1932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安德森在研究一种来自遥远太空的宇宙射线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正电子,证实了狄拉克的预言,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和轰动它是偶然的还是具有普遍性?如果具有普遍性,那么其他粒子是不是都具有反粒子?于是,科学家们在探索微观世界的研究中又增加了一个寻找目标狄拉克把这个反物质的概念延伸到了所有物质粒子,并统一用“反物质”这个概括性术语来描述反物质的特性之一是,物质粒子如果与其镜像反物质粒子相遇,会转化成纯能量比如,一个正电子与电子相撞时,两个电子将会湮灭,释放出一组伽马射线这引出了现代宇宙学最恼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宇宙中还留有物质?根据预测每个粒子形成时,一个与之对应的反物质也会随之产生,它意味着所有物质终将会被湮灭成能量但是,恒星、行星以及星系的存在明确地显示出有物质残留答案有些古怪:理论计算揭示出大爆炸之后,每产生十亿颗普通物质粒子的同时,只形成 9.999 999 99 亿颗反物质粒子这些粒子湮灭相对应的物质,留下一颗孤零零的物质粒子在早期的宇宙中,这个过程循环往复,逐步产生了足够多的粒子用以构成所有的天体它意味着当今存在的每颗物质粒子都曾经是10亿颗,但是所有其他粒子都已湮灭变成了能量,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至于反物质的来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第一种来源于我们头顶之上的大气外层在来自星际空间、充满电荷的宇宙线的轰击下,那里不断产生正电子第二种来源则隐藏于放射性物质的原子中某些不稳定的原子核拥有多余的质子,如钠22、溴35或碘122,实际上它们最终将衰变并释放出一个中微子、一个光子和一个正电子第三种则是由雷暴制造首先风暴云极化,然后雷电使云层突然去极化,大气中的电子突然发生喷射,接着产生伽马射线,最后伽马射线撞击大气中其它原子核,产生电子与反电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反物质发生了什么 反物质是什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反物质发生了什么 反物质是什么

反物质发生了什么 反物质是什么

反物质的概念首次于192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相对论运动方程(狄拉克方程)的解中预测。认为应同时存在一种“镜像”的电子,这些另类的电子与普通电子的质量相同,但带正电荷。仅仅4年之后的1932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安德森在研究一种来自遥远太空的宇宙射线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正电子,证实了狄拉克的预言,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和轰动。它是偶然的还是具有普遍性?如果具有普遍性,那么其他粒子是不是都具有反粒子?于是,科学家们在探索微观世界的研究中又增加了一个寻找目标。狄拉克把这个反物质的概念延伸到了所有物质粒子,并统一用“反物质”这个概括性术语来描述。反物质的特性之一是,物质粒子如果与其镜像反物质粒子相遇,会转化成纯能量。比如,一个正电子与电子相撞时,两个电子将会湮灭,释放出一组伽马射线。这引出了现代宇宙学最恼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宇宙中还留有物质?根据预测每个粒子形成时,一个与之对应的反物质也会随之产生,它意味着所有物质终将会被湮灭成能量。但是,恒星、行星以及星系的存在明确地显示出有物质残留。答案有些古怪:理论计算揭示出大爆炸之后,每产生十亿颗普通物质粒子的同时,只形成 9.999 999 99 亿颗反物质粒子。这些粒子湮灭相对应的物质,留下一颗孤零零的物质粒子。在早期的宇宙中,这个过程循环往复,逐步产生了足够多的粒子用以构成所有的天体。它意味着当今存在的每颗物质粒子都曾经是10亿颗,但是所有其他粒子都已湮灭变成了能量,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至于反物质的来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第一种来源于我们头顶之上的大气外层。在来自星际空间、充满电荷的宇宙线的轰击下,那里不断产生正电子。第二种来源则隐藏于放射性物质的原子中。某些不稳定的原子核拥有多余的质子,如钠22、溴35或碘122,实际上它们最终将衰变并释放出一个中微子、一个光子和一个正电子。第三种则是由雷暴制造。首先风暴云极化,然后雷电使云层突然去极化,大气中的电子突然发生喷射,接着产生伽马射线,最后伽马射线撞击大气中其它原子核,产生电子与反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