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由松竹书院、《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中国书法在线、载天文房文化有限公司主办,刘正成书法公众号承办的松竹讲坛——绘画中的书法研究”在北京松竹书院举行。此次讲座,刘正成先生邀请了邵大箴、陈传席、何加林先生分别作了专题讲座并回答了现场听众提问。

邵大箴绘画(邵大箴从艺术观讲)(1)

刘正成先生作为本次松竹讲坛的学术主持,致开 讲词:“邵先生说:‘书画在古代是不分家的’,现在分为二级学科为美术学、书法学。书画在传统作品中本为一体,从米芾、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为书画两栖名家,今天被现代学科给划分。这卷书的画家也是书法家,这就可以提出问题,书画在我们现代分科的情况下需不需要融合?书画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今书画受到了西方近代艺术思潮的影响,绘画和书法在形态上有所变化,今天参照我们的文化自信,书法和绘画怎样找到区别点和融合点,我们希望今天三位名家的讲演与现场互动会给我们当代书画美术学的学术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书法在线官网将此次讲专家讲演和答听众问分别整理刊发,以飨同好。此文经录音整理,未经当事人审阅,此注。

《中国书法全集-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81)同步首发。

(侯勇)


从艺术观点来讲,有一点瑕疵,有一点不足,甚至也是你的长处

文| 邵大箴

邵大箴绘画(邵大箴从艺术观讲)(2)

我不是一个书法家,也谈不上是真正的画家,但是画一点画,写一点字。有人说是书法,勉强可以说是书法,但是我对书法和绘画确实是很有感情的,而且从小也受过一点训练,小学的时候就受训练,后来从中学到大学,到苏联留学更不要说了,回来以后从八十年代中期到末期才开始写一点字,画一点画,表示自己的一点娱乐性的活动。所以这几十年以来也有一点体会。

真正懂得西画的人不可能不懂得中国画

西画和中国画有共同的原理,人性是共同的,是没有国界的,没有民族界限的

我到苏联学的是外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也学中国的,但是中国美术史、东方美术史不占主要地位,主要是学欧洲美术史。脑子里训练的就是欧洲的造型观念,所以最早看中国画,是用西画的观点来看中国画,西方重形,中国画重意,因为西画和中国画虽然不一样,但是中国画也有形的,从形来看中国画就产生很多偏差。所以回国以后开始大量地接触中国画,当然在苏联也亲眼看了很多中国画,尤其做了《美术》杂志主编以后,要和很多画家打交道,要处理很多中国画的问题,所以脑子逐渐逐渐从西画的观念转移到中国画上来,自己动笔画中国画,我才体悟到西画和中国画有共同的原理,但是出发点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这是两个体系,都是通过视觉去欣赏的,通过心灵去感受的,人性是共同的,不管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人性是共同的,不管是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人性是共同的,人性的基本原则就是人对人的感情,人对社会的感情,人对自然的感情,这就是人性,人性这个东西是共同的,是没有国界的,没有民族界限的,甚至绘画,虽然中国画和西画不一样,但是它也是有共同性的,有普遍性的。所以你真正懂得西画的人不可能不懂得中国画,虽然有差距,他也在学习,也在研究,他才逐步地懂得中国画,真正懂得中国画的人一开始可能不理解西画,认为西画写实的、表面的,是造型的,不是写意的,和中国画不一样的,但是经过学习研究以后,他会逐渐理解西画。

在清代末期的时候,很多中国的画家写西画都说西画这个东西都是表面的,像照相似的,没有感情的,没有意蕴的,都批评西画,但是真正的中国画家,包括齐白石,齐白石到50岁的时候,看到西画,看到油画,他说假如我再年轻一点的话我也会学油画,齐白石虽然是典型的地地道道的中国画家,但是他了解西画有西画的道理,西画的道理和中国画的道理表面上讲不一样,但是深层的原理是一样的。从造型体系来讲是不同的,观念是不同的,但是是可以互相沟通的。所以我们中国人能欣赏油画,西方人能欣赏中国画,但是都有一个过程,我们中国人通过学习才能理解油画的长处,西方人也通过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画中国写意的体系。

中国画和西画的比较来讲,都是表现人的感情,都是表现思想,都是表现人对自然的关系。但是西画和中国画表现的方法不一样,西画重实、重形,中国画重虚、重意,重形、重实这是西方的特点,写实的绘画,西方从古代希腊、罗马,经过文艺复兴,到18、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基本上是写实的体系,造型写实的体系,后来才慢慢改变,吸收了东方的艺术,吸收了非洲的艺术,吸收了很多营养,西画才发生改变,逐渐逐渐向虚的方面、向意的方面变化。西方实际上现代主义是学习研究了中国画以后,研究了东方绘画以后,才加以变化的。所以鲁迅先生讲,他说法国人、欧洲人研究了中国画才出现了印象主义,鲁迅先生用词用的不当,意思是对的。鲁迅先生讲的实际上是日本绘画影响了印象派,在1885年、1886年法国举行世界博览会的时候,日本的浮世绘是16、17世纪日本的绘画,浮世绘的绘画是彩式版画,是表现侍女的,有表现风景的,主要是表现侍女的,这种绘画传到法国,法国所有的画家,当时最年轻的最出名的一个流派就是印象派,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家,从马奈、莫奈一直到梵高、高更、塞尚,都收集日本浮世绘的绘画,学习日本浮世绘的绘画,学习日本浮世绘的绘画的什么地方?学习平面造型、平面性。西画写实的画是立体的,是纵深的空间,由近到远,精力都花在纵深的表现,从近景到远景,看得很远,精力是花在这个方面。印象主义学习日本浮世绘的版画是平面性,所谓平面性就是在平面上进行创造,放弃历史性,放弃历史纵深的空间,把主要精力用在画笔、用色彩上,用中国画来讲是用在笔墨上,西画的用笔、西画用色彩,色彩实际上是中国画的墨,花在形式语言上,平面的形式语言,很灿烂辉煌的色彩,所以印象派的绘画一下子就成为最核心的一个画派,是受东方绘画的影响,直接的是浮世绘,间接的浮世绘是从中国过来的,间接地是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所以中国绘画的平面性、虚拟性,这种不是很写实的一种表现方法影响了印象主义。这就使我们感觉到中国画和西画,原来西画进行变革,从印象派以后到现代主义,是受东方绘画,特别是东方绘画的代表中国绘画平面性的影响,装置性的影响。你看中国的绘画家里挂着,西方的绘画画宗教题材、画历史题材,挂在家里不合适。到了印象主义以后,画幅小了,画的是风景,画的是周围亲近的景色,所以可以挂在家里,所以东方绘画影响了西方绘画,从什么地方影响?从它的平面性、虚拟性、写意性,从解决虚实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影响西方绘画。所以东方绘画的这一点是中国绘画之最宝贵的地方,它的平面性,它的虚拟性,它的写意性,它的笔墨的韵味,它在语言上的考究,中国画不需要表现纵深的空间,就是近景远景一笔带过,艺术家的精力用在笔墨上、用在形式语言上,所以西方的绘画印象派是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这种绘画,才理解绘画是这样表现。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从宋元就开始了,从北宋、元代就开始追求文人画,放弃院体画,把院体画放在第二位,文人画占主要地位,文人画是什么?文人画就是讲笔墨语言,笔墨语言本身所造成的表达感情、表达思想、表达韵味,强调趣味,强调情趣,强调感情和趣味,这一点是走在印象派之前几百年,从北宋开始,印象派是19世纪70年代。所以中国画的核心从文人画开始,比西方早走几百年,所以中国文人画了不起,当然文人画有文人画的主体,不去说了。但是这个特征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中国画的写意性、虚拟性,实际上中国以虚带实,在虚里面表现实的东西。

中国画从哪个地方来的?中国画相当程度上是从书法过来的。因为中国笔墨的语言,实际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书法的笔墨语言是同源、同根、同性(同一性质)的,所以书法里面用笔、用墨的方式,在绘画上基本上是一样的。当然书和画是不一样的,所以精通书法的人不一定成为一个好画家,但是他更能理解绘画,更能了解绘画的境界。但是说学好书法就一定是好画家,不一定;一个好画家也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书法家,尤其是人物画,不一样,但是人物画的笔墨、用笔、用墨,当然和山水、花鸟都一样的,但是人物画更注重形,尤其是近现代中西融合,吸收西方一些素描造型,所以有很多当代的,中国的人物画家,有的书法写得很好,有的书法写得一般,绘画和书法是同源、同根、同性,都是属于这一类型,都是讲究笔墨语言的,但是有所区别。所以书法和绘画语言的共同点是很相同的,除了语言的工具、材料和手段一样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写书法的人、画画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心境、他的品格,这一点是相同的,中国的书法、绘画都讲究品格、讲究品性、讲究人品、讲究画品,这是相同的。书法和绘画必须是很宁静的状态去从事创作的,没有一个心情浮躁的人能画好画,没有一个心情浮躁的人能写好书法,所以必须要虚静、宁静,从老子的理论开始,从庄子的理论开始,虚静、宁静实际上是艺术的出发点,作为艺术你不能浮躁,一定要非常宁静。假如说中国现在的书法绘画,以我个人的看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浮躁,急于求成,这是第一点。

书法和绘画主要表现真性情

从艺术观点来讲,有一点瑕疵,有一点不足,甚至也是你的长处

第二点,书法和绘画主要表现真性情,真人,绘画要表现你真挚的感情,所以真性情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真性情就是不要造假,不要装腔作势,不要摆谱,不要戴假面具。吴冠中先生说过一句话,中国画,不仅是中国画,整个中国绘画,包括油画、版画,他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戴着假面具跳舞,看不出真人,看不出他的真性情,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人的表现里面有他的特质,有他的个性,他的个性肯定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在书法、绘画里面你想掩饰你的短处,绘画和书法都是真性情的表现,你想掩饰是掩饰不了的,只有提高自己的品性,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自然地流露出来,流露出来不要掩饰自己的毛病,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一切艺术都是有长处和短处的,一切个人都有他的特征,都有他的特性的,所以你自己有点缺点不要怕,所以画、书法都不要求尽善尽美,凡是尽善尽美的东西一定是不实在的,因为是有很多虚的东西,有掩饰自己的地方。要真性情,再加以改善自己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修养,使你的绘画和作品能表达出来,使人感到很自然。人家感到很自然,即使发现你的不足,也不要紧,人家都会理解,哪有书法和绘画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尽善尽美的人也是不存在的,所以不要求全。从艺术观点来讲,有一点瑕疵,有一点不足,甚至也是你的长处。像儿童画,我的最好的一个朋友卢沉、周思聪,大家都认识,我们都在楼上楼下,他们对儿童画痴之如迷,每次儿童画展他一定去看,对儿童画展很多鼓励,儿童画肯定有缺点、不足,但是儿童画都是真正的画家,每幅儿童画都是真正的绘画,因为它真、不虚伪、不假、不掩饰,不是画给你看的,他是真实的流露。所以甚至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要有真性情、要投入真感情,你的绘画、你的创作才可能有一点感人之处。

画一定要虚静,一定要宁静,不仅是作画的时候要虚静、要宁静,整个人,我们人类生存,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相处,和自然相处,我们都要保持自己的心静,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因为我自己做不到,才感觉到这个非常重要,写字的时候只要有一点走神,你这个字马上就完了,马上就不行了。所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书法和绘画都为要急于求成,要真实、要真诚

假如讲对书法界有一点看法的话,书法界现在写草书,狂草,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你写书法、写草书,写狂草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表达思想、表达感情、表达情绪,是传达给别人。狂草是很难看得懂的,你假如没有修养,狂草的规矩,你假如没有通过这个,一般人看狂草看不懂的,你说它是抽象艺术也好,不是抽象艺术也好,很难看得懂,所以狂草也有真感情的。傅抱石的狂草,他的草书,都非常好,所以不要急于求成,假如你楷书都没写好,行书都没写好,草书狂草,尤其我认为写书法家写狂草是为了展示学问深,你看我草书写得好,实际上书法先把楷书、行书写好,逐渐逐渐向草书发展,你写快一点,你自己的草书就过来了,但是你的草书要有修养。我觉得现在的书法家有很多不注重楷书、行书的训练,直接在草书上下功夫,这不是值得提倡的。

所以书法和绘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真诚,当然有很多规矩,比如说书法的用笔、用墨,好比讲笔法,有平、留、圆、重、变,这是书法的用笔,书法的用笔必须线要平,平得像水似的,水也有曲折,但是是平的,它有留,什么叫留?留就是到左边控制一点,向左边走的时候右边控制一点,留住一点。圆,要圆润,要柔和,但是圆要见方,方圆结合,讲究重,不轻浮,讲究变,直线也好,曲线也好,折线也好,书法的变化,书法和绘画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你不在笔线上加以练习,画画并不是说我故意要平,要圆,要留,要重,要变,没有这个,你练习长了,到画画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你不留也留了,不变就变了,因为你感觉画画和书法都是凭感觉的,这个理性思维是融化在感觉里面的,感觉是最重要的。比如说讲到墨法,讲浓、淡、泼、焦等等,七种墨法,李可染先生讲,画一种墨法至少三种,这个画才耐得住看,你不要把七种墨法都用上了,又是浓墨,又是淡漠,又是泼墨,又是焦墨,把七种都用上不需要,都是凭感觉而来的。

书法和绘画都是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相结合的,什么叫胸有成竹?你写之前必须有储备、有准备,我写什么、画什么,但是到了写的时候会有变化,会根据你现在画笔的东西变化,是瞬间变化的,要抓紧变化来变化,稍纵即逝,可以转危为安,可以把你感觉到已经有缺点的地方改过来成为你画面的优点,写字也一样,一笔墨下去水多了,你做出来的点、线、边,甚至成为你这个书法的一个亮点,所以中国画是讲灵性,什么灵性?就是敏感性,是感情性。

绘画的品格,书法的品格,要求也是一样的。你画品和书品都是一样的,品格是什么品格?防止绘画、书法一股邪气、太甜,很俗气。书法、绘画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这是我个人学习书法、绘画的一点体会,我就感觉到这些东西很重要。


答听众问

刘正成:邵老师今天讲得非常精彩,他的讲演给我们书法界、书画界提供了非常都非常及时的理论方面的建议,他从全世界的艺术交流,西方现代绘画怎么学习中国艺术,谈到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中间、书法中间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利用5分钟的时间,邵老师跟大家互动一下,看大家还有什么需要请教、追问的问题,欢迎大家提问。邵老师学贯中西,什么问题都可以回答,机会难得。

邵大箴绘画(邵大箴从艺术观讲)(3)

徐圭逊:尊敬的邵老师,我是王镛先生的学生,在美院也曾经以前听过你的课,我想有一个事想请教,书法与绘画是同性,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绘画中间有八面出风这个讲究,书法对这个八面出风是怎么来叙述或者怎么来理解的?谢谢!

邵大箴:讲绘画和书法所谓八面也好六面也好就是通,通达,不堵,这个非常重要,它的优点可以高处、平处、低处,都能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一个形容词,实际上就是要通,不要堵,上下、左右都要通,这个通达非常重要,中国人的性格是通的,中国的书法、绘画实际上是最平和、最通达的艺术。所以什么叫堵?书法的堵和绘画的堵一看就明白,哪个地方堵了,为什么留空白?空白非常重要,空白实际上是八个面都必须留空白,你不是故意留的,所以说感觉非常重要。我们看画、看书法,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感觉能力,感觉是第一位的,它不是理性思维,我要八面,要六面,不是这样,它自然而然就有了。所以我是这样理解的。

邵大箴绘画(邵大箴从艺术观讲)(4)

张永强:谢谢邵老师,刚才听了您的演讲,觉得您对古今西方和中国绘画互相交流影响这方面很重要。我就有一个思考,在我们中国新疆地区比如早期的壁画,像库车一带、龟兹一带,还有雕塑,它具有古希腊的风格,是受雕塑的影响。刘正成先生的历史小说《地狱变相图》,是以唐代的吴道子为景云寺绘制《地狱变》壁画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了历史小说。我们看到敦煌壁画当中最震撼的场面,比如说《法华经变》、《净土经变》、《维摩诘经变》都是以佛经为题材创造的一些小说,还有一些是壁画,还有一些是一些绘本,上面不仅是震撼的绘画的场面,还有大量的榜题的书法,还有一些文字,这些都可以说是绘画和书法结合的作品,我想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早期的壁画题记这些敦煌经典画方面的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以及这方面对当代书法和绘画创作的影响。谢谢!

邵大箴: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很深入地研究,但是大致了解一点,中国的艺术,闻一多先生讲过一句非常精彩的话,他说“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这么博大精深,之所以持久保持中国艺术的特色,中国艺术有一个字,“授”字,这个“授”字有时候写成授予别人的授,一个是没有提手旁的接受的受,他说中国的艺术就是因为自己的民族有宏大的情怀,既善于把自己的东西传授给别人,又有非常宽大的胸怀接受别人的东西、接受外来的东西,就是接受的受,这是属于中国艺术、中国文化五千年也好、七千年也好,没有像西方,世界上四个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是独立的,一直流传到现在,别的文化消失了,现在的希腊不是古代的希腊,现在的埃及不是古代的埃及,因为人种都变了,种族都变了,现在的印度不是当时的印度人,种族混合了。所以只有中国这个民族,以汉族为中心,结合其他的55个民族,一直流传下来。所以敦煌的艺术,或者是西安地区和中亚交流的文化艺术,对中国的艺术影响非常之深。不管从南方来,从北方来,中国大同的雕塑是北魏的,北魏的雕塑传到中国来,说老实话假如没有写鲜卑人的雕塑传到中原地区、传到南方,中国的文化不会到这个地方,南方是优美的文化,但是没有宏大的鲜卑族的大同石窟的艺术,这种力量经过龙门往中原地区传达,形成中国艺术既雄浑、宏伟又像南方江浙一带优秀、优美,形成中国文化的特色。这对中国文化影响非常深,对今天的文化也有影响,不要排斥外来的东西,外来的东西可以改变你自己的不足,能补充你的不足,能使你的绘画艺术表现更丰富、更多样。

邵大箴绘画(邵大箴从艺术观讲)(5)

王川:我叫王川,也是研究一些书法理论。我就着刚才邵先生刚才讲的内容,我问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刚才邵先生讲到鲜卑文化传到中原地区、传到南方对中国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问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爨宝子碑》、《爨龙颜碑》都是在南方发现的,是不是这两个碑也有浓重的魏碑的影子,我想问一下邵先生,这两个碑是不是就是鲜卑文化向南方传播最后融合的结果?谢谢。

邵大箴:很抱歉,我对这一块没有研究,不敢说。谢谢!

刘正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邵大箴先生今天的讲演,非常非常精彩。


邵大箴绘画(邵大箴从艺术观讲)(6)

邵大箴

1934年10月,江苏镇江人,擅长美术理论,为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国画家。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美术史系副教授。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月刊主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俄国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总主持。

邵大箴绘画(邵大箴从艺术观讲)(7)

现场照片

邵大箴绘画(邵大箴从艺术观讲)(8)

现场照片

欢迎关注诗书画印笔记,每天发送专业的诗书画印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