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先生是一名出色的警察,然而近期却发现,自己体能越来越差,甚至快步行走或上楼梯都出现了气促不适,遂来我院检查。行心脏超声发现,Z先生的心脏右心、左心房明显增大,而且房间隔存在缺损,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然而,通过更为精确的经食道心脏超声惊奇地发现,Z先生的这个缺损口总共有4个!

据我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杨希立主任介绍,心房间隔缺损为常见的心脏先天性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3%。房间隔缺损患者其心脏在先天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阻隔左右心房之间的“墙壁”未能完全闭合,遗留一个缺损口,这一缺损口使得左心系统的血液回流到右心系统,增加了右心系统的容量负荷。多数人因年轻时心脏代偿功能较好,并未出现明显症状,但随着年纪增大,心脏逐渐出现失代偿现象,表现为气促胸闷,体能下降,同时由于心房不仅承受着体循环回流的血液还额外接纳左心房的部分血液,久而久之心房变大,容易出现房颤等心律失常。更为严重的是,若不早日纠正,心脏功能继续恶化,右心的压力反常性超过左心系统,即“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将出现不可逆的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力量型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表现为(体检发现心脏竟有)(1)

左图为正常心脏的血液流动方向 右图为房间隔缺损患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

心内科先天性心脏病专家胡晖主任医师介绍到,目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有开胸手术修补和微创的介入封堵治疗,后者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既避免了开胸的创伤,也减少了全身麻醉潜在的不良风险,在临床中备受推崇。然而,介入封堵对缺损口的位置有一定的要求,简而言之,需要一定长度的残端用于夹闭固定。

力量型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表现为(体检发现心脏竟有)(2)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原理

Z先生的超声提示其有4个缺损口,且最下面的缺损口距离下腔静脉较近,更艰难的是患者存在房间隔膨出瘤,势必影响介入操作,乍一看通过微创介入封堵的希望渺茫。然而,略显沮丧的Z先生并未放弃,他说:信任我们佛山市一的技术水平,希望我院能给予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听从相关建议。我院先天性心脏病团队也并未急于定论,通过仔细研读心脏超声的具体影像并亲自对患者复查心脏超声后发现,虽然患者存在4个缺损口,但缺损口之间紧密靠近,将封堵器锚定在中央最大的缺损口,然后选择适当的封堵器,依靠其封堵盘的边缘将其他缺损口一起覆盖,这样还解决了下腔静脉残端不足的问题。但是,封堵伞越大其带来的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越高,并且在无法直视的前提下,如何在才能避开其他缺损口准确地将封堵器固定在最合适的中央部分?此外如何避开房间隔膨出瘤的影响?这对手术者的技术经验及空间抽象思维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我院先天性心脏病团队术前通过反复模拟手术过程和研读超声影像,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手术由我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专家蒋威主任主操。手术如术前预料的一样艰难,因房间隔膨出瘤的影响,术者很难精确将导管送至锚定点,且患者心脏已出现明显增大,锚定点和正常的位置已发生变化。然而先心脏介入团队沉着耐心,在不断鼓励患者的同时,凭借其娴熟细腻的操作及强大的空间立体思维,通过将近1个半小时的努力,终于将封堵器送至了理想的位点。术中心脏超声提示,4个缺损口完全覆盖,封堵器未影响到瓣膜和心电传导,手术成功。术后3天伤口愈合,复查心电图未见传导阻滞,且心脏超声提示手术效果立竿见影,左心房大小从术前39mm回缩到35mm,右心房从57*49mm回缩到52*37mm,右心室从31mm回缩到28mm,患者于10月18日顺利出院。

力量型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表现为(体检发现心脏竟有)(3)

先心病介入专家蒋威为筛孔样房缺患者进行手术

我院从2004年至今已能成熟开展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手术数量和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手术并发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安全有效地为众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解决了疾患。我院也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党中央“办实事,树新局”的要求,不断吸纳国内外前沿的医疗技术,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大湾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胡晖 先天性心脏病专家 出诊时间: 周五早上 特需门诊

蒋威 先天性心脏病专家

出诊时间: 周三早上 专家门诊

供稿:李炜杰

责任编辑:孙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