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一部长达五十六回的长篇小说。与其他古典小说不同的是,它没有一个主线人物和主线故事。

每个人物在各自的故事里都是主角。

如周进、范进、杜少卿、鲍廷玺等等。

吴敬梓在讲述这些人物故事,都非常冷静客观。对这些人物有批评、有谅解。

他似乎是无动于衷地在看着这些人表演。

也这是这种委婉,才更能营造强烈的讽刺氛围。

他对笔下的众多人物,都留有一手。

唯独对严贡生这个人“情有独钟”。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吴敬梓笔下的人都没有绝对的好人,绝对的坏人。

但是,严贡生是个例外。

他是整本书里最无耻、最混蛋的人。

同时,也是书中运气最好的人。

那么,作者为什么给这样一个恶棍安排这样美满的结局?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严贡生的世界。看看这个恶棍是如何走向人生巅峰的!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2)

在看严贡生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作者不像写前面几个人物一样宽容。

因为严贡生无论从外貌到言谈,再到所作所为,都让厌恶至极。

张静斋与范进到高要县打秋风,在土地庙前遇到了“蜜蜂眼、高鼻梁、络腮胡子”的严贡生。

严贡生知道这两人的身份后,立即搬出汤知县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小弟到衙门去谒见,老父母方才下学会来,诸事忙作一团,却连忙丢了,叫请小弟进去,换了两遍茶,就像相与过几十年的一般。”

《儒林外史》中人,上至官僚,下至百姓,都擅长吹牛。

有的人吹牛吹得粗糙,一听就是假的,引人发笑,比如胡屠户;

有人吹牛吹得极有画面感,有模有样,让人难辨真假,比如严贡生。

在这里,作者似乎并不打算戳中他,好让我们读者自己去发现。

后来,发生的事,才让我们渐渐看清严贡生的真面目。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3)

正当严贡生和范进、张静斋聊得正起劲的时候,严贡生家的小厮来找他。

原来,以前严贡生的小猪跑到邻居家。他说猪跑到别家不利主家,非要邻居买下。

邻居将小猪养到100来斤。谁知有一天,猪又跑回严贡生家。

严贡生一家就扣着猪不还,坚持说猪是自己家的。

邻居来讨猪,严贡生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把人家的一条腿打断了。

邻居的哥哥气不过,到衙门来告他。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官司找到了严贡生。

农民黄梦统到县上交粮钱,一时缺钱,就想跟严贡生借。字据立好了,但是还没有放款。

黄的朋友听说了此事,赶紧劝他不要向严贡生借钱。朋友把钱借给他后,他就回乡下了。把立字据这件事给忘了。

几个月后,想起来,向严贡生要字据。

哪知严贡生却跟他要几个月的利钱。

黄梦统气不过,将严贡生告了。

这两个案子都不算大案子,但足以看出严贡生这个人品质低劣。

严贡生欺行霸市,横行无度,卑劣下流,暴露无遗。

这时,汤知县的评判,直接戳穿了严贡生的谎言:

“一个做贡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其实可恶。”

严贡生口口声声说汤知县如何看重他,都是在说瞎话。

严贡生的“恶”,还集中体现在这个人物在作恶之前的处心积虑。

严贡生带着二儿子从省城迎亲回来。

在船上,他突感肚子不适。吃了几片云片糕,奇迹般地好了。

随手就将云片糕放在船板上。艄公也是贪嘴,见没人拿起来就吃了。

严贡生远远地看着,并不着急发作。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4)

下船的时候,船家来要船费。严贡生这时展现了自己高超的心理素养。

他先是不紧不慢地问下人“药”在哪里,下人如坠云里。

船家接话说以为云片糕是不要的了,所以把它们吃了。

于是,严贡生开始了表演:先是发怒,然后搬出省城各位大老爷来恐吓,最后说失了这个药自己发病了,要找这些人算账。

船家慌了,严贡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骂毕,扬长上了轿,行李和小厮跟着。一哄去了。船家眼睁睁看着他走去了。”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5)

论有名,严贡生没有弟弟严监生出彩。

严监生凭借“两茎灯草”,荣获“四大吝啬鬼”之一。

其实,严贡生的吝啬并不亚于弟弟严监生。

严监生的吝啬,更多是中国人的一种节约习惯。让人心生怜悯。

而严贡生的吝啬,就是一种坏。

对于这两个人,作者却安排了两种不同的结局。

胆小怕事的严监生,只一个儿子,还早夭了。而无恶不作的严贡生却有五个如狼似虎的儿子。

严监生的儿子死的时候,严贡生还在省城忙活二儿子的婚事。

那时,他心里已经开始谋划夺取弟弟的家产。

严监生的继室赵氏想过继严贡生最小的儿子,但是,狡猾的严贡生却想让已经成婚的二儿子过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6)

回到家后,严贡生的老婆正在忙活给二儿子腾房子。

严贡生则胸有成竹地带着儿子去了弟弟家。

在跟赵氏争夺财产时,他能一下子抓住问题的要害——赵氏不是正室。

族里一直没有承认赵氏继室的身份。

严贡生就这样继承了严监生的大部分财产。而这些钱都是严监生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积蓄起来的。

最后严贡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严贡生无疑是成功的。

他的狡猾的生存智慧,让他每一次阴谋都能得逞。

两件官司,他自己逃了,留给弟弟严监生善后。

他深知,胆小怕事的严监生必定会帮他解决这件事。

云片糕事件中,他抓住了百姓怕官的心理。

一上来,他就把云片糕说成名贵药材,还搬出了省城里的几个大老爷。

船家被唬得不行,只能眼睁睁看他大摇大摆地坐轿走了。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7)

围绕严贡生的几个人物都对他没有好感。

因为他不讲理,是个彻头彻尾的无赖。

但是,他说话时却能句句抓住道理的中心。

就拿夺遗产这件事来说,他就抓住了赵氏不是正室不能继承财产这个宗法观念。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8)

中国古典小说大多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伦理理想。

可是,在严贡生身上,这个理想却破灭了。

吴敬梓特意安排了这个恶棍,而且给了他世俗的成功,不得不说作者境界高深。

作为一部意义非凡的讽刺小说,它的基础就是现实。

看看,我们身边,不是有那么些人作恶多端,却依然逍遥快活?

“大雨中,百鬼夜行,有的人混在其中,比鬼还高兴。”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9)

严贡生这个比鬼还恶的人,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现状。

他这个典型绝非偶然。

在道德观念陈腐不堪时,自然就诞生了这些最腐朽,最狡猾的分子。

礼义廉耻不重要,重要的是金钱。

有钱的就是大爷。

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

严贡生前面的劣行只是小打小闹,最大的好处来自弟弟的遗产继承上。

在这件事上,严贡生能够成功,是因为传统的伦理观念。

他夺弟弟遗产这件事不在理,但是他说的话在理:哪里有小老婆继承的道理?所以,他信心满满,穷追不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伦理观念在保护他,贡生的身份在保护他。

尽管,乡里人都反感他,族里的长辈都怕他,县令也不待见他。但是,他依然自信非常,嚣张跋扈。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10)

严贡生的斑斑劣迹,不断地刷新我们对卑鄙粗劣的认知。

吴敬梓也通过这个人物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如果严贡生这样的人都能横行自如,那么这个社会还能好到哪里去?

金钱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道德必须是堕落的。

教人礼义廉耻的科举考试,自然也是虚伪的。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本是劝人读书立志的《劝学诗》,竟被功利之徒玩弄成,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工具。

呕心至极!

儒林外史中武林败类的典型人物(恶霸严贡生的成功史)(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