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制造企业的管理从粗放精细转化,外来的一些管理工具,如ISO标准化、TQM、6sigma、精益生产、SPC、QCC、5S、绩效管理、阿米巴,不同程度地被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要说这些工具无用,肯定不对。要说都物有所值,很多情形下,好像也不对。

据我所了解,企业导入这些管理工具的动机,基本上来自外部的压力(如客户要求、投标需要、政府奖励)或宣传(咨询公司为主),极少数是自发的、主动的。对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

华为很早期花巨资主动导入流程管理,内部阻力也很大,但任正非顶压坚持,经过阵痛期,最终受益良多。从这点来看,任总的个人品质是顶牛。

然而,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各种管理工具被动引入,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有的成为鸡肋,有的甚至产生反作用

比如,我比较了解的ISO体系认证,武断些说,取得证书的企业中,80%成为摆设(给客户看的,给认证机构交差的),对企业流程管理基本无用,15%有些作用,5%真有用(流程按企业实际策划,执行到位,并形成不断改善的机制)。

企业管理的三不原则(企业管理中的两张皮现象)(1)

我认为,原因无外乎如下几条。

一,企业既存的管理机制(即使未能标准化、人性化、长效化,但天然存在的),与新导入的管理方法不能有机融合,形成所谓“两张皮”现象,执行时无所适从。正如,一张白纸反而更有利于创作出好的作品。

企业管理的三不原则(企业管理中的两张皮现象)(2)

二,没有一种管理工具是全球通、无副作用的(而咨询公司通常只强调好的一面、成功的案例)。不顾自身实际(行业、文化、成长阶段等)、赶潮流式的导入,甚至互相攀比(诸如你搞5S,我来8S),能有什么好的结果?

企业管理的三不原则(企业管理中的两张皮现象)(3)

三,再好的管理工具,也需要落地,即流程再造。这个过程中,PDCA(策划-执行-检查-改善)的P是重点,也是难点,却少有愿意在这下功夫的。

四,高层不重视、少决心,资源配置不足。所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不力,先输一地!

五,新的管理制度对员工培训不足够,理解不深刻,执行不到位,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如果能把以上几条反过来呢?说来容易做来难啊,这么复杂的事情,哪能随随便便成功!

好像写了这么多,对企业管理正面改善也没啥用。那些别人踩过的坑,起码您避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