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夏天,在南京这座古城中不仅一眼可以望穿千年历史,也可以轻松拍出能见度数十公里的“同框照”。不少网友晒出了周边城市远眺南京地标的照片,紫金山、紫峰大厦与河西的高楼群一起,成为市民镜头中的参照物。江南江北相互远眺、老山与紫金山的对望、又或者是几座相隔数十公里的长江大桥“同框”,各种手机摄影和航拍器在能见度的加持下,记录下往日难得一见的画面。扬子晚报联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向读者征集以《南京能见度》为主题的图片,采访每张图片背后的拍摄故事,展现人、城市和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南京有哪些好看的夜景(今年夏天的南京能见度)(1)

今夏虽然炎热,但也有晚霞、蓝天和白云每日相伴,曾经朋友圈里晒出的惊喜,变成了每天都能看到的日常景色。不少专业摄影爱好者还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拍摄“打卡点”,幕府山拍摄新街口,桥北拍摄新街口等等,借助良好的能见度,通过长焦镜头,将远距离城市建筑压缩在一幅画面中,带来全新视角。能见度与气象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对于空气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PM2.5一毫克一毫克地降,VOCs刨根问底地溯源,记者了解到,南京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13年的55.3%提升至2021年的82.2%,提升了26.9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77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29微克/立方米,下降62.3%。不仅夏季蓝天常驻,秋冬季也基本和雾霾说再见,给了摄影爱好者用光书写城市画卷的颜料。

南京有哪些好看的夜景(今年夏天的南京能见度)(2)

本次征集以《南京能见度》为主题,收集过去一个夏天,市民、网友们拍摄的图片,内容既可以是城市建筑、风光美景,也可以是每日蓝天记录等创意作品,只要是反映城市“气质”的图片均可参与投稿。拍摄器材使用航拍、专业相机或者手机均可。投稿请发送至邮箱:csnjd2022@163.com,还有机会获得南京生态环境文创礼品。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摄影 邵丹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