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

违抗圣旨,辛弃疾建飞虎军

淳熙七年(1180),40岁的辛弃疾任湖南安抚使。当地盗贼频起,军事武备却极其薄弱。他向宋孝宗上奏,要在湖南建立一支飞虎军。宋孝宗知道辛弃疾有平乱的才能,况且地方安稳尤为重要,当即批示,建立飞虎军可以,经费自筹。辛弃疾于是发动当地囚犯"以石赎罪",并将税酒改为榷酒,严格限制民间私酿自卖酒类,政府独专其利,以此来增加收入。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2)

没想到,这些措施受到朝野上下的批评与议论,宋孝宗紧急叫停。辛弃疾怎么舍得放弃?他将宋孝宗亲自下发的紧急御前金字牌藏了起来,加快组建飞虎军。天下起了大雨,无法烧制建设军营的瓦片,辛弃疾就下令以官府出资购买的方式,让当地老百姓每户献出瓦片二十片。上天不负苦心人,一个月后,飞虎军如期建成。宋孝宗虽然没有责罚辛弃疾,却从此开始对他产生了芥蒂,就在那年冬天,将他调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

宋孝宗头像

强力治乱,却被诬为"酷吏"

辛弃疾来到隆兴的时候,才发现江西正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春天的种子刚播下去,老百姓就眼巴巴地等着秋收的粮食,而奸商却乘机囤粮,故意抬高米价。饥馑笼罩着城市乡村,终于爆发了平民强抢商人粮食的恶性事件。辛弃疾觉察形势严峻,不用强硬手段,根本平息不了暴乱,于是下令:凡是商人敢囤积居奇、不肯向百姓出售粮食的,一律按法流放;凡是无视王法强行去赎买粮食、抢劫粮食的,一律处斩。这道严厉的命令下达后,暴乱得到了暂时的抑制。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4)

辛弃疾敢说敢做,不拘小节,跟庸碌保守的南宋官场极不合拍。他曾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说:"臣平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每到一处,他都以铁的手腕,雷厉风行,迅速还地方以清平,难免伤及他人利益。淳熙八年(1181)底,监察御史王蔺弹劾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用起钱来就像用泥沙,杀起人来就像割草。由此,辛弃疾有了"酷吏"的名声,被撤销了一切职务。

带湖造屋,宁静又有孤寂

辛弃疾知隆兴时,得知饶州城以北一里左右有一片空地,三面挨城,一面靠着带状的澄湖,是一块天作地设的风水宝地,便依地形地势,"高处建舍,低处辟田",修建了一座庄园。他根据"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的理念,把带湖新居命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5)

淳熙八年(1181)底,无官无职的辛弃疾来到带湖庄园,做了一个躬耕的农夫。他亲手在湖边种下一排排柳树,并插上稀疏的篱笆。辛弃疾甚爱带湖,作词《水调歌头·盟鸥》,说他拄杖纳屦,徜徉湖畔,竟一日千回。他爱湖而及湖中之鸥鸟,欲与鸥鸟结盟为友,鸥鸟却兀立水边苍苔,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一首词透露出辛弃疾摆脱了官场的烦恼,心情归于宁静,宁静之中又有几分孤寂与无聊。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6)

辛弃疾与陈亮

第二年春天,他收到了好友陈亮的来信。陈亮(1143-1194),字同甫,才华盖世,为人气概超迈,喜欢谈论兵事。辛弃疾刚刚投奔南宋时,陈亮前去辛宅拜访。辛宅前有座桥,马怕水,不肯过桥,陈亮一怒,竟拔剑斩落马首。辛弃疾在自家楼上目睹了整个过程,叹服于陈亮的豪气,遂一见而定。二人都力主抗金复国,由相识而相交,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此番写信,陈亮告诉辛弃疾,他秋天要到带湖新居造访。然而,信发出不久,他就遭诬告系狱,未能成行。

瓢泉相会,共商恢复大计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7)

鹅湖之会

淳熙十三年(1186),辛弃疾到铅山县游玩。铅山最著名的景点是鹅湖,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曾在鹅湖寺相会,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辛弃疾踏着前人的足迹,一路寻访而去。鹅湖寺北20里,有一个奇师村,村后有周氏泉,泉形如瓢,泉水澄淳。辛弃疾一见钟情,流连忘返,夜晚即宿于泉边。后来,辛弃疾决定在泉边建一个别墅。淳熙十五年(1188)春,别墅建成,他把"周氏泉"改为"瓢泉","奇师村"改名为"期思村",以寄托他期待再次被起用的心意。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8)

瓢泉遗迹

这年秋天,他又收到了陈亮的来信。原来,太上皇赵构上一年底驾崩,宋孝宗赵昚终于能独立主政。陈亮又看到了一丝恢复中原的希望,便给辛弃疾和朱熹写信,约他们冬天同赴紫溪相会,商讨恢复中原大计。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9)

陈亮形象

冬日的期思村,雪后初晴,一匹大红马载着陈亮徐徐而来。辛弃疾迎到村前石桥,亲自为陈亮牵马。两人踏雪而行,边走边谈论国是。说到国家不整,朝廷却抱残守缺,辛弃疾痛心疾首,拔出剑来,力斩坐骑。随后,二人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互答,共话恢复大计,说到激动处,无不血脉贲张。

难掩失落,醉里挑灯看剑

十日后,他们赶到紫溪,却不见朱熹到来。原来朱熹只想谈学问,不想谈政治,便回信一封,自况腐儒和闲汉,要留在"山里咬菜根"。只是陈亮性子太急,未等朱熹回信,便独自一人前去铅山,与辛弃疾相会了。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0)

陈亮踏雪而来

第二天早晨,陈亮要回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辛弃疾依依不舍地看着陈亮离去,心情从理想的颠峰一落千丈,跌回冰冷的现实。当夜,北风怒吼,辛弃疾吃了很多酒,在梦里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自己正驰骋沙场,纵马杀敌。梦醒后,他点上灯,一遍遍地摩挲着自己那把宝剑,不胜感慨,遂写下一首《破阵子》,寄给陈亮: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1)

醉里挑灯看剑

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辛弃疾在这首词里追忆了他早年的抗金生涯,表达了他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渴望。然而,现在的他"可怜白发生"!那个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将军已经英雄迟暮,辛弃疾通过这样一个形象,透露出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屡遭陷害,陈亮不幸早逝

后来,人们把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鹅湖之会"后第二年,刑部以"言涉犯上"之罪,逮捕陈亮,并施以酷刑。宋光宗即位,大赦天下,陈亮被免死罪,遣返家乡。陈亮返乡后,却被仇家诬告,说他纵家仆杀人,被囚入大理狱。辛弃疾远在饶州,无职无权,无计可施。幸而有个正直的少卿叫郑汝谐,向宋光宗求情,陈亮才得免死罪。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2)

鹅湖书院

绍熙四年(1193),陈亮年近五十,终于考取进士,而且是状元及第,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但此时的状元郎陈亮已疾病缠身,未能赴任。第二年的一个冬夜,在遗憾和不甘中去世了。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3)

陈亮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