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1)

Hello,大家好,本篇文章转载自《金融小伙伴》公众号之前的文章,不符合当下的时事新闻,阅读时请不要激动,如有想要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请私信我呦!

对于很多在金融圈摸爬滚打的老民工来说,金融鄙视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对冲基金(Hedge Fund)> 私募/创投(PE/VC) > 公募(MutualFund) > 投行(Investment Bank) > 战略咨询(Consulting Firm)>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 四大(Big 4) > Others

对于很多金融萌新来说,”食物链“顶端的工作必是恨不得拿命换的工作。在知乎上,关于“如何进入VC/PE行业?”,“应届生如何进入VC/PE行业?”的提问已有上百条。

这些设问里涵盖了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对这个行业的种种猜想——站在整个社会公司化运作的上游,出行头等舱、五星级酒店、百万年薪起跳、一个项目便可财务自由。

但,如果你仔细看看这些问题下面的”专业答案“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劝应届生去PE/VC。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2)

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VC(VentureCapital、风险投资)其实就是资产组合的篮子,相当于投一个Package:找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投资几个发展得很好的项目,形成自己的投资项目组合。

对VC投资人来说,他们投资的都是具有爆发性的前沿赛道,这些赛道的更迭周期会变得更短。

这是高风险与高潜在收益并存的阶段,因为并不能确定所投企业一定盈利,所以有的时候也需要多多转发几次“杨超越”——一些锦鲤加成,有一定比例的运气成分。

其实说白了,VC投资是一种高薪的“算命”,两者区别不大。

在VC金主爸爸的友情赞助下,度过成长期的公司,就可以正式进入扩张期,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但是到哪去拿更多的小钱钱呢?VC退出后,PE进场。

PE即“私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

PE投资经常发生在公司IPO上市前的这一阶段,公司业务趋于成熟,有着经过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更稳定。

相对VC投资风险更小,很可能还会在短期内上市,风险往往更可控。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3)

和PE相比,VC感性的工作比较多,PE更偏向纸面工作和技术性的工作。不同轮次的VC工作内容也不同。

进入VC首先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会先做一些相关辅助分析,比如行业在怎样发展?行业中公司的格局是怎样的?其中创业公司的格局又是怎样的?会把一个行业的项目扫一遍,仔细分析后再判断投哪个项目。

初入VC,也会参与看项目的过程。VC行业对跟人交流谈话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不单单是沟通技巧,还包括和创业者平等交流的能力。

比如,投互联网行业,你可能会跟比你大很多岁的互联网创业者聊天,这时能否让他不看轻你就很考验人。这也是很少人刚毕业就去VC的原因——还未达到与创业者平等交流的层面。

就算进了VC,也还是会先跟有经验的投资经理一起去看案子、对接、看项目等,做了更多类似的工作、形成商业上的判断和跟人交流的方法,算是有了底子。在行业里越到后面对案子的判断能力就越强。

投资过程做完后,就到了投后管理的阶段。当你可以独立判断某个项目走得通以后,便相当于成为了半个联合创始人。

这时CEO会咨询你管理问题,也会通过VC的资源招人、寻求合作资源。不过毕业生进去以后还不会做这件事情,因为此时对公司内部和行业发展没有那么强的控制力;同时对创业公司如何合理分配资金缺乏了解,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介绍。

合伙人阶段涉及到如何给自己的基金做大品牌、如何找到更多的合作、给基金融资LP等,会做更多宏观层面上的东西。不过看案子是从头到尾一直在做的事。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4)

这是一个投资圈

在日常浮躁的名校应届生面前,一个需要直面的事实是,进入这个行业的通道并不宽敞。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万一失足,失去的可能就不是一点半点。”

其实市场上很多文章都有分析,说是的,就不应该去,投资圈哪里是你们应届生混的地方,好好先去XX行业做做积累之后再来吧…..

而我经常被问到类似的问题,很久以前的我,面对这个问题,也会回答:是的。

毕竟我当年作为应届生的时候,按照有篇说“清北复交被投资圈残害”的文章的说法,应届生太不适合这个行业了。

可惜因为我不是“清北复交”,导致进不了“投资圈”,根本没有获得被残害的“资格”。

不过,后来兜兜转转从事了投资行业之后,加上这些年看到的身边各种形形色色的案例后,我觉得我的答案也有所改变。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5)

应届生真的不适合去PEVC吗?

其实,很多文章逻辑是有问题的,因为其实就是在论述应届生做投资很难,但其实把“应届生”替换成其他的词语,同样成立。

投资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

也不是应届生们被“洗脑”,想要“更有色彩”,你上大街去问,大家都会觉得做投资,或者做风投是一件很酷炫狂拽的事情。

似乎进入投资圈,就是“飞机往返,高级宾馆”,平时“出入CBD,指点CEO”…..当然很多是假象,但普通民众不知情。

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一样很想来这个行业尝试。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也不是光应届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去实业里面待过的普通人其实也同样这样的问题。(实业转金融的,基本都是本身在该行业混得好的)

尤其是如果只是在实业里面做某项“螺丝钉”工作的时候,其实要他谈对他所从事的整个行业的认知也依旧是片面的。

可以说,任何人想要从事投资行业,都需要非常努力刻苦地学习,以及不断地在各种失败中提高认知。

你一定要拿在其他行业工作过的人来跟应届生比,那确实一般情况下,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认知更高,问题是应届生进到投资圈也是还在从头开始学“认知”的过程,即使进入了投资圈,也还是当学徒,开始慢慢积累和学习呀。

不能看到了某些“幼稚”的投资人,就否认了很多应届生进入了这个行业,同样表现得非常优秀。

相比于“应届生不适合做投资”,“应届生不适合创业”的说法更甚。

其实再你去找,百度搜搜“年轻人不适合XX”,会发现年轻人有一大堆工作都是不适合的。

但凡专业要求非常高的、要求综合素质高的,年轻人都应该先去其他行业多积累再说。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6)

年轻人招你惹你了?

确实,投资圈对应届生的“不友善”也是公认的。

所以,面对想去做PEVC的小盆友,我也一样会说这行当一般不太喜欢应届生,你要么去其他行业锻炼锻炼再来试试会更顺。

因为私募基金一般人员精简,要求大家都需要独挡一面,每个人都很忙,很多应届生未必能受到良好的培训,刚来都很难上手。

但这里有两种情况除外,第一是你有一个很好的“带教师傅”,真的愿意手把手地去教你很多东西;第二是你的学习能力、自律能力真的超强,你可以完全比较快的时间内从自我进化到成熟投资人阶段。

前者可遇不可求,通常要看运气;后者数量更少,但真的有,而清北复交里面这样的人确实更多一些,毕竟能考上这样的学校,学习方法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比一般人强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7)

应届生欠缺些什么?

1、基础财技

应届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去实践学过相关的财务、法律、行业分析、估值方面的技巧,光靠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离实践有距离。

2、行业认知

研究行业,确实需要对行业本身有深刻的认识,而应届生往往不具备。这样刚入行就需要快速搭建研究框架,但是认识不够牢固和深入。

3、人生阅历

第一份工作往往是应届生的第一次深入接触社会,很多时候“三观”尚未养成,而做投资除了看项目,更多是“识人判物”,应届生很可能阅历和磨练不足。说白了就是容易“被骗”。

4、耐心与浮躁

投资行业也是跟拼努力和时间的行业,成果短期内难以产生,而应届生很多往往是看重财富和成功进入行业,未必会有足够的耐心打好基础。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成功人士,容易急功近利。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8)

为什么PE/VC会要应届生?

其实,上面讲那么多,是反对刻意地去说“被残害”的现象,这样的说法也是对那些我所认识的“应届生进入投资圈”,而且做得很优秀的人的不尊重。

即使刚开始在各种人的眼中他们很“稚嫩”,但绝大多数人都很努力,也在飞速地成长。“速成的框架”固然是经不起长远的推敲,但努力的投资经理是会随着时间,逐步地补足自己脆弱的认知的每一个角落。

至于为什么对应届生不友善的机构,愿意要应届生?

即使招聘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少,很多机构还是会通过实习留用的方式招收新人。虽然单个机构招人少,但中国有2万多家股权投资机构,将近30万从业人员,算个比例还是比券商投行从业人员多多了。

其实,即使对单兵作战能力要求再高的机构,从人力资本的角度,人员的能力和工龄呈一定阶梯才是效率最高的,工作10几年的领导,下面是工作10年的团队长,再带着工作5年的业务骨干,下面再是执行层面的投资经理。

而真正把工作拆解细了之后,还是有很多的基础工作是比较简单且重复的,比如说基础的研究工作、资料检索、数据整理等等,这些工作交给应届生来做会完全可以胜任,而让成熟的工作人员把时间经历花在大量的基础工作上也是比较浪费。(当然也有些机构是通过实习生解决,就是不招正式员工,哈哈)

所以,发现实习生特别靠谱的话,可以给予留用,也是大家常用的人才培养路径。甚至说有的机构还偏好这种“自我培养”的模式。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9)

直接PEVC还是积累经验再说?

因为以前有小盆友问我,说自己在投资机构实习,看每个BP都觉得企业很好,每次路演都觉得创始人很牛逼,但是最终往往领导觉得不是好项目,确实无从下手。

我当年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也问过一个资深从事投资的前辈类似的问题,如果我未来想从事股权投资,那么我应该从事从投行开始,还是直接选择做投资?然后他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刻,我在很多地方也讲过这个故事。

他回答说:“投资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本就没有固定的学会的方式,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所课程能说就能马上教会你做投资。

你说的两种方式都是很好的学习路径。你去投行锻炼了过来,主要去看的是成功的案例,在金融技能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在风控上比较能在意细节,这都是好事。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 有人说做PEVC就像算命的(10)

但是直接从投资起步,各方面其实你都得靠自己自学,更多还是从行业着手。具体成长很多是从失败中获取的,本来做风投的话投十个就只能成功两三个,本来失败就是占多数,而每次就应该在失败中复盘和进步。

前者你打下的基础确实不错,也比较拘泥于细节,降低出错率,但也容易错过好项目,毕竟经手的大多数是很好的项目。后者需要你更自律,但如果你真的很适合这个行业,你也会进步非常快。”

无论从其他行业做起,还是直接从投资做起,只要能静下来,长期努力学习和钻研,未来都不会差的。

不管是什么行业,壁垒多高,无非也就是长期的关注,和不断的跟踪,持续的研究。

卖油翁说的:无他,唯手熟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