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年级的小汤圆入校后,对一切事物都是新奇又紧张的,作为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小汤圆爸爸妈妈也是感同身受。家长总是想从点滴做起,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例如,如何高质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大约两周前,也就是“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小汤圆“领旨”老师布置的假期任务——完成一份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如下:

  1. 原创手抄报,主题围绕“中秋节”,不得跑题;
  2. 使用材料A4白纸和彩色铅笔;
  3. 图文并茂,不能只有图画或者只有文字;
  4. 以孩子为主创,家长可以帮忙,但不得代劳。

吃完晚饭后,妈妈就带着小汤圆开始做作业了。秉着“先作业、后玩耍”的原则,小汤圆妈妈想:争取今天把手抄报搞定,后面几天假期就可以放松一些。然而,理想美好、现实骨感——

小汤圆在入小学之前,所经历过的最复杂的“工程”也就是手工贺卡(少量的图片和稀疏的文字),因此孩子对“手抄报”根本没有概念;而小汤圆妈妈虽然对“手抄报”有所了解,但却一时无法具化到底要画什么、写什么。想来想去,两人决定先在网上搜索一下教程看看……然后,就不知不觉的到了睡觉时间,一家人带着满肚子的茫然入睡啦。

正式假期第一天,小汤圆妈妈觉得应该把宝贵的亲子时光让给经常出差在外的小汤圆爸爸,于是正式授予小汤圆爸爸“手抄报CEO”头衔。爸爸带着孩子在纸上又比又画,草稿打了一份又一份,看着满桌子的橡皮擦沫子和一地被判了“死刑”的纸团,小汤圆和爸爸得出了结论:我们的绘画水平,画着瞎玩可以,要交给老师,并且想争取上台面展览的,画不出来。孩子也是又沮丧又着急,只能到此为止,调节一下心情和状态。

“中秋节”原创手抄报 1

第二步,筛选内容。引导小汤圆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考虑自己想要表达哪些内容,自己能够比较满意的画出来哪些图片。这样筛选出的内容,就在孩子能够掌控的范围之内,从而在整个过程中,为孩子增添乐趣、树立自信心。

手抄报辅导老师该写谁(你是不是也是那个被老师布置的)(1)

“中秋节”原创手抄报 2

第三步,补充思维导图。在初步呈现的草图上,让小汤圆利用更直观的视觉感,进一步开放思维,添加一些自己喜欢,但之前又没有想到的细节。

手抄报辅导老师该写谁(你是不是也是那个被老师布置的)(2)

“中秋节”原创手抄报 3

第四步,再做筛选、修改细节。小汤圆从内容丰富性和美观性,最后一次做必要的筛选,同时考虑文字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并摸索如何将图片与文字进行合理排版。因为孩子自身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主动询问妈妈关于“中秋节”的英文表达,并要求将手抄报丰富为双语版本。

手抄报辅导老师该写谁(你是不是也是那个被老师布置的)(3)

“中秋节”原创手抄报 4

第五步,定稿、上色。小汤圆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力所能及的用铅笔勾画出图形和文本框,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并细致的上色。小汤圆试着自己写字,但却碰到有些中文和英文字不会写,于是就主动要求大人用铅笔写,自己亲手再描一遍,这样既做到了美观,又不算父母代劳。

中秋节假期返校后的第一天,小汤圆放学时得意的对妈妈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吧,我的手抄报得到了老师的夸奖,还被贴到了展览板上呢,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有这样的机会呦,说明我很棒,对吧!”

手抄报辅导老师该写谁(你是不是也是那个被老师布置的)(4)

“中秋节”原创手抄报 5

看似一份简版的手抄报,不仅花费了小汤圆一家人好几个小时的时光,更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从迷茫、沮丧、焦躁、烧脑、坦然、乐观的心路历程。细细想来,学校布置这个任务的意义远远不至于完成作业:比起全家人懒洋洋的刷网剧、看动画,这才是更有质量的亲子时光;比起“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看手机”,这才是中秋佳节、团团圆圆的真谛;比起一张精美的,但非基于孩子自身能力完成的“手抄报”,这份简单又稚嫩的作品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

我们即将迎来祖国70周岁生日,预计届时孩子们还会领取到新的手抄报任务,希望此文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各位家长们。

手抄报辅导老师该写谁(你是不是也是那个被老师布置的)(5)

此图片摘自网络

4R4P责任动力学分析:

此案例的整个过程涉及多位责任主体、责任客体,在此我们以责任主体家长为分析对象。

作为孩子家庭教育的负责人,家长首先承担有角色责任。在4R4P理性责任矩阵中,角色责任用R1表示,对应“四做”中的“必须做”,即在制度、规定、政策等显性约束条件和外驱动力作用下,不得不做的事情。如果不做,会受到惩罚,体现为非值,责任符号R1(-1);如果做了,不会受到惩罚也不会受到表扬,体现为常态,责任符号R1(0)。例如,老师针对“手抄报”的各项要求,是对孩子的规定,也是对家长监督孩子如何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遵守了就是R1(0),常态,不表扬不批评,不遵守就是R1(-1),如同小汤圆爸爸最初想在网上直接下载模板,若被老师识别,会连孩子家长一起批评。

其次,本案例中,家长还涉及义务责任。义务责任用R3表示,对应“四做”中的“应该做”,即在道德、文化、宣传等隐形约束条件和外驱动力作用下,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如果不做,不会受到惩罚也不会受到表扬,体现为常态,责任符号R3(0);如果做了,会受到表扬、赞许、鼓励等,体现为增值,责任符号R3( 1)。例如,小汤圆妈妈从起初“早做完,早轻松”的应付态度R3(0),转而耐心的引导孩子,陪在孩子身边,通过抽丝剥茧般的理思路、找方法、求改进的方式为孩子树榜样,并帮孩子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R3( 1)。

假期三天,小汤圆父母对待“手抄报”态度的逐步转变,其实源于理性责任中XY思维的转变。

在理性责任矩阵中,约束力由Y轴表示,驱动力由X轴表示。因此,约束力责任思维又称为Y思维,驱动力责任思维又称为X思维。

手抄报辅导老师该写谁(你是不是也是那个被老师布置的)(6)

Y思维,是以约束力为责任思维导向,当遇到问题时,责任思维常常受客观条件所限制,容易产生消极、悲观、负面与消沉颓废的责任思维;X思维,是以驱动力为导向,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弱化客观约束条件,强调个人主观意识,常常表现为积极、正面、乐观向上与进取的责任思维。

正如小汤圆妈妈最初的想法“早做完,早轻松”和小汤圆爸爸“因为绘画水平不好,所以从网上直接下载模板”的计划,都是典型的Y思维的体现,因此被“手抄报”折磨的头疼欲裂;之后,小汤圆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头脑风暴,转变思路,将“手抄报”视为学习技能、体验生活的载体时,全家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都随之提升。故此,以点见面,如果您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又出现逃避,甚至厌学的征兆时,家长们不妨以身作则,从引导孩子转变责任思维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