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其形成的位置、形成过程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地理必修一土地荒漠化知识框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地理必修一土地荒漠化知识框架(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

地理必修一土地荒漠化知识框架

知识点
  • 三角洲

    三角洲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其形成的位置、形成过程为:

    ①形成位置: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

    ②形成过程:河流携带着泥沙,到达入海口时,水流向两侧扩散,同时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海水密度>河水密度,河水被“顶托”),流速减慢,因此泥沙逐渐沉积,形成三角洲。

    图1 三角洲示意图


    例题

    34、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陆地变化的特点是______,其泥沙主要来源于_____。

    (2)泥沙主要来源区的______(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3)泥沙主要来源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等。

    精讲精析:(1)分析陆地面积的变化。①从经纬度、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为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的面积逐渐扩大,并向东北方向扩展,并且扩展速度逐渐加快(注意相邻虚线间的间隔,分别为80年、20年、10年)。

    (2)分析影响泥沙沉积的因素。①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主要受到中上游黄土高原的影响;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夏季降水较为集中,暴雨和洪水冲蚀地表,径流中携带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处(黄河三角洲)沉积。

    (3)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③转变经营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④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⑤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建设商品农业基地等。


    总结
  • 黄土高原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该地的位置(黄河三角洲),进而分析泥沙的来源地;②根据黄土高原的特点(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千沟万壑、夏季多暴雨),进而分析影响下游泥沙沉积的气象灾害(暴雨、洪涝);③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营方式、产业结构、专业化生产等方面,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我国分布着四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根据形态分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如下:

    ①气候:位于我国的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能力强;

    ②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斜坡较多;

    ③土壤土质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

    ④植被:人们活动较多,毁林毁草,地表植被稀少

    图2 我国四大高原分布图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