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的人适合和什么人相处(人在迷茫时该干什么)(1)

在迷茫时该干什么?三个方面看问题,会给你‬一些启发‬。

一、为什么会迷茫?

那些努力上进的人告诉你,因为你懒惰无能、只想躺平过人生,所以你会迷茫,这种说辞是不对的。今天我们深剖迷茫的本质,真正了解原因,才能摆正心态迎头解决。

迷茫是自我认知框架与新信息处理不同频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同化,当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事物时,需要调整自我既有的认知框架,让新的信息重新被理解、接纳,处理过的新信息会别同化归属于自我认知框架中的一部分。

也就意味着,接受新信息,原有的认知框架会被打破重建,而打破重建的过程会带来心理上的排斥和强烈不适。因为在重建新信息时,原有认知框架难以打破,加之重建过程中没有得到协助(高人指路),陷入旧认知被打破,而新认知还没建立的窘状。这时候,你就会产生迷茫的‬感受‬。

所以,这种感受我们很熟悉:当我们沉迷于现实生活的可控和对事物的易得时,会很快失去改变的动机,一旦长时间处于熟悉安全的环境,就会害怕失控、受伤,拒绝改变和尝试。


二、应对心态?

迷茫≠失败。谁都会迷茫,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

1. 不要因为迷茫产生自卑焦虑,换个角度,这是件好事。

处在迷茫阶段,代表你接触到了新信息,获得成长的机会,当你把恐慌区变成学习区,新信息会同化成自己的认知框架。需要你不断练习,强化自我,变成舒适区后,迷茫也就消失了。

2、接受失败。

失败的时候容易迷茫,对自己产生怀疑,一蹶不振。你要相信没人能一路成功,也没有人能一直失败。允许自己失败,没关系,一次比一次更好。


三、能做什么?

1、停下脚步,冷静思考。

对当下的事情按下停止键,短暂的放空自己,当然也不要去做无意义的事(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借用空挡时间缓冲,让思考力和专注力慢慢回到正轨,只有冷静后才能对事物有合理的判断。

2、问问自己,梳理思路。

整理好状态后,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抛开外界的声音,由心的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

第一步:制定一个目标。目标最好具象化,越具体对你的鼓励和刺激越大。

第二步:分解目标。第一阶段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要完成目标需要做到哪些事?这些事落实到每天的量又是多少?分解得越详细,你的执行力也越高。

3、行动起来,形成自我驱动。

光想不做,表面努力、自我感动,会陷入死循环:自我感动--苛责自己--迷茫。

大脑本就倾向于简易、懒惰的思考方式,你只有不断对抗它,把精力、思考力、注意力集中在改变的事情上,迷茫的空间就会被压缩,直到消失。

举个小栗子,比如你计划早起,当闹钟6点响起时,大脑的惯性会驱使你按掉继续睡,但这时你需要做的是,不要给大脑思考解释的时间|(不要听大脑的指挥),什么也不想的直接起身,完成你要做的事情。


当你发现没有给自己找理由时,事情能够高效的完成。这个过程是需要不断练习,把自控力变成习惯,习惯会形成自我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