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王简《道德经》已经开讲了五讲从大家的提问中,觉得很有必要,把《道德经》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精准定义,并予以解释,让大家更快入门,直抵黄龙,掌握精髓所以增加了此篇第零讲此章可以做为工具篇收藏,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1到81讲解完整版文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道德经1到81讲解完整版文字(道德经王简精解)

道德经1到81讲解完整版文字

作者/原创:王简

《道德经》已经开讲了五讲。从大家的提问中,觉得很有必要,把《道德经》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精准定义,并予以解释,让大家更快入门,直抵黄龙,掌握精髓。所以增加了此篇第零讲。此章可以做为工具篇收藏。

本词典列出了《道德经》中最重要的十一个概念。个人认为,这十一个概念,在二千五百多年以来,要么是错误的,要么不完整,要么说不清楚,要么干脆回避了,包括我们最熟悉的“道”、“理”、“德”、“善”、“无”、“有”、“无为”、“有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目前你能看到的书,能在网上查到的,包括你手头的《道德经》,对上述关键词汇的解释都是严重失真和的极不完整的!而这十一个核心词汇,已代表了《道德经》的八成精髓!

之所以后学说《道德经》难懂,是因为直至今日为止的通解中,解出的整个体系是自相矛盾的,不自洽的,大量核心概念无从下手就直接跳过,还混杂着阴阳、太极、玄学等元素,更加混乱,我在《道德经·王简精解·说明 》一文中详细说明了原因(可自行查阅):

1、概念不清。

2、没有建立老子的完整思想体系。

3、版本问题。

4、方法问题。

5、汉代以后的偏离。

6、“道统”格式化的思维。

国内学界最具权威的一位道学研究老学者,其专著列为老子注译的权威范本。其中专辟一章,对老子思想体系提出了七大批评,在王简看来却有不同看法,认为一条也站不住脚,而且这七条恰是老子道论的精髓部分,对老子的误读和偏差程度可见一般。皆因其自身及整个学界对历史偏差“道统”的继承以及上述六条原因,并未贯通整个老子思想体系。自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之后,中国传统哲学陷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境地,被西学攻城掠地,实令国人痛惜不已。

这篇词典,展示了王简对《道德经》关键核心内容的破解和研究成果。这在《道德经》研究史上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积极的探索。也是大家走进玄之又玄的道德经殿堂的必备钥匙。

‬说明

1、在研究《道德经》的过程中,通解体系实难使用,哲学思想体系最基本的要求一一概念,也大量缺失,如何推进?迫不得已王简自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和解释系统,绝大部分采用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和术语,以中解中,以老解老,与《道德经》思想体系完全匹配、兼容和自洽,并没有否定老子任何观点和思想,并使之更趋完善、清晰和完整。

2、对于老子没有提及的或不完善的领域,比如,“理”,“人性”、“人欲”、“需求”、“感情”、“命运”、“价值交换”,“求圣”等,王简在中国传统哲学框架内,进行了疏理、完善和重构。以老子之道为基石,并不以其它诸子等思想家为准。比如“人性”,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自以为都不满意,没有说出人性的本质。简自定义曰,“人之性,源于己,满于需;欲无穷,达至简。”“人性就是从自己角度出发,满足自己的需求;欲望无穷无尽,最简单地达成目的。”这样就从人性”的起点、目的、认知和行为四个核心底层,力求挖出“人性”的最根本实质。这样的例子很多,包括本章的“道”、“理”、“善”、“无”、“有”、“一二三”、“无为”、“有为”、“道体”等。

3、为便于区分,王简创建的思想体系名曰“简学”,是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底层思想架构的一次大疏理和完善,使之更为清晰和系统化。王简一直认为中国哲学同出一脉,一干多枝。花开一树,各自缤纷而已。因新创颇多,有别于其它学说,为免纷争,故自立简学,归根溯源,自担责任,实则可视为老子道学之延展。故不会以其它学说或其它思想家(老子除外)观点作为标准。“简学”全部思想收入《道理经》,共计四十一章,6900余字,作者王简,原创。精采道、儒、法、墨、名等诸子、理学、心学等各家精髓,空白领域作了补充和完善,在老子“道--理--德--善”的思想架构上意图构建统一的中国传统哲学底层思想体系。已在头条号“王简论道”发布,欢迎批评指正!

4、在前文归纳了古往今来对“道”的十二个定义。王简将“道”定义为“宇宙体系”。不同的定义,思想体系自然不同。与采用其它定义的思想系统难免相冲。比如,程朱理学的“道即理”,“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在“简学”体系中,道即道,理即理,分得清清楚楚,“道”是“宇宙体系”,“理”是“宇宙规则”,两者不是一回事。自然会和程朱理学或陆王心学某些思想相冲。

二千多年来,“善”也是没爹没娘的孩子,孤苦伶仃扔一边,无情无义又无才。“上善若水”可是中国哲学的五大顶级词汇之一。王简为“善”找到了亲娘“道”,亲爹“理”,亲兄弟“德”,“道、理、德、善”,中华国学第一家,骨肉终于团圆。

5、用“佛学”、“西哲”、“玄学、神秘学”或者“佛 西 玄神混合系统”求解《道德经》,是极为错误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只能是用中国传统哲学去解,因为《道德经》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总论,与佛学、西学、玄神系统根本不匹配,不兼容,不自洽。

6、王简“以老解老”,会说明推理的依据和过程,说清楚老子的哪句话、那段话或者什么思想支持这个命题和推理。才学疏浅,必有不完善之处,欢迎批评和指正!

‬《道德经》核心概念词典

重点概念:宇宙万物、道、理、德、善、无、有、一二三、无为、有为、道体。

宇宙万物

宇宙万物,简称万物,即事物,包括事情和物体。其中物体是指不以人的思想和意志,独立存在于宇宙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物体和物质,无形的能量、信息和一切现象。(仅限万物特定词汇)。事情是指有人参与的一个时间段内,人的一切活动和现象。

注:宇宙万物的万物,与物体、物质、物定义不同,万物是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包括宇宙一切物体、物质、现象、信息、能量。单独使用的物体、物质、物不包括现象、信息、能量。物质与信息、能量一起构成宇宙交换体系的三种基本要素。

“道者,万物之动,宇宙之衡也。”

道,就是宇宙平衡体系,万物在此体系内运行。

道分为天道、地道、王道、人道。

天道:天运行的系统。(地球以外谓之天)

地道:地球运行的系统。(世界系统)

王道:王运行的系统。(国家系统)

人道:人运行的系统。(个人系统)

道可分为物道和事道。

物道:物的系统。物中的所有小物都是道(子系统),比如以张三为例,从出生到去世,他在运行自己一生的道(人道)。他也可以自己设置,任意时间开始到任意时间结束做为一个道。身体各器官各自也是独立的道(子系统),比如头脑系统,心脏系统,消化系统。甚至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胞中的原子,都是一个道(子系统)。

事道:事情的系统。(事情由始至终整个过程的系统。)比如:倒一杯水这件事情。从产生念头开始,直至完成倒水,整个过程是一个道(系统),这个系统支持完成倒水这件事情,事情结束或者中途放弃,道(系统)结束(中止)。如果同时做三件事情,则同时在运行三个道(系统),均从属于以人为中心的最大的道(人道系统)。

道交换体系:万物万道,万事万道。各个系统相交,相融,相通,不间断交换着三大基本要素,物质、信息、能量。

“理者,万物之轨,宇宙之规也。”

理,就是宇宙规则,万物在此规则下沿各自轨道运行。

道、理同生同存。道法自然,理法自然。

理分四理,法、势、术、器。

天地称理,天理,地理。

天理:天(宇宙)运行规则。

地理:地球运行规则。地定,天制。

王人称法,王法,人法

王法:王运行规则。王定,地、天制。

人法:人运行规则。人定,王、地、天制。

:能量

:信息

:物质

“得道而为谓之德。”

德,就是万物按照宇宙体系的要素交换规则而作为。

得道者(人)十德,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

仁:爱己爱人

义:正义不辞

礼:尊礼守法

智:聪智善思

信:诚实守信

孝:孝敬长辈

悌:悌兄敬友

忠:忠心不二

廉:廉洁自律

耻:知耻自省

“知耻而后廉,知廉而后忠,知忠而后悌,知悌而后孝,知孝而后信,知信而后智,知智而后礼,知礼而后义,知义而后仁,知仁而明德,明德而知善,知善而达道。”

明德知善,达道循理过程:

耻一〉廉一〉忠一〉悌一〉孝一〉信一〉智一〉礼一〉义一〉仁一〉德一〉善一〉道、理

德:得道而为。道体系的万物交换规则,知。

善:循理而行。理规则的万物运行轨道,行。

明德知善=知行合一,达道循理=天人合一。

“善者,循理而行也。”

善,就是万物按照宇宙规则而运行。

循理者十善,处善下、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浊善清、攻善胜。

处善下:处众所需之处

居善地:居善选择地方

心善渊:心胸宽广深邃

与善仁:给予利己利人

言善信:言语诚信守信

正善治:政事治理清廉

事善能:行事才能卓越

动善时:行动善寻时机

浊善清:止浊善静徐清

攻善胜:进攻战无不胜

无,就是空间。空,没有,有可能。

两种情况:物的无,事的无。

物的无:是指一件物体(物质)诞生的条件具备,出现诞生可能性,即空间。

举例:一个人要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简化版)

怎样从无到有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出生地(如地球)存在可以容纳不小于他身体体积的物理空间。

2、这个人的父母需结合,或者有一对精子、卵子需成功结合(试管婴儿)。

当上述第一条与第二条同时成立,我们说这个人出生的“无”(空间)存在。然后“无中生有”,这个人就是“有”,从“无”中诞生。如果两个条件缺一个或者两个,这个人诞生的“无”就不存在,空间不存在,当然也不会存在“有”。这是“物”的例子。

事的无:是指一件事情做成的条件都具备,出现做成的可能性,即空间。

举例:请您倒一杯“火星上的水”给我。

对您来说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不存在这件事的可能性(空间),就是不存在这件事的“无”。如果再请您倒一杯白开水,有可能性,存在“无”,您倒过来了,“有”就产生了,事情完成了,无中生有。

这是简化版的例子,中间还有过程,讲一二三道生万物的时候,再讲这个过程,要求具备全部要素(条件),缺一不可。

有,是指事物(事情或物体)以及事物的组成元素(条件)

物的有:已诞生的物,和组成物的各种要素(条件)都称为“有”。还是上一个例子,已诞生的小孩称为“有”,诞生过程中需要所有的要素(条件)都称为“有”。列举如下:1、物理空间。2、父亲努力母亲受孕,或者试管精子、卵子成功结合。3、待孕期间胎儿正常发育。4、出生时有医院。5、医院里有医生,如果不在医院有接生人员。6、接生过程顺利。上述六条都是“有”,少一条都不行。虽然“无”(空间、可能性)存在,但是也需要“有有相和”,六个条件按顺序,逐一混和,才能生万物(小孩)。

事的有:已完成的事情称为“有”,完成过程中所有的要素(条件)都称为“有”。还是上一个例子。完成倒一杯白开水的事情称为“有”,倒水过程中所有的要素(条件)都称为“有”。列举如下:1、有杯子。2、有水。3、有充足的时间。4、有人去倒水。5、倒水过程不出意外,比如摔倒、火灾、地震。上述五条都称为“有”,少一条都不行。虽然“无”(空间、可能性)存在,但是也需要“有有相和”,五个条件按顺序,逐一混和,才能生万物(完成事情。)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清楚“无中生有”的大致过程了吧,现在我们马上破解二千五百年来的大谜团,一、二、三是什么?

一、二、三

《道德经》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是《道德经》最关键的一句话,没有之一。是贯穿整个老子“道论”体系的灵魂和线索,就像老子书简上的那条绳子,将全书各章节连为一体。这句话解不出来,全书无解!主树不现,其余枝末。所以今人仅得十之二三,再加鬼神得之更少。无为和有为这一重点也解不出来。

二千五百多年来,历代名家注者何止数千,就没有人解对过,都往阴阳太极方向去了。只因一句负阴抱阳,沖气为和。阴阳不是老子重点啊,全书仅此一处。老子那年代除了阴阳只有金木水火土了,又没有原子、分子、粒子,没有物质、能量、信息,更没有元素周期表,让他形容物质的构成,除了阴阳还有其它选择么?阴和阳是构成万物的两种基本“元素”,我觉得阴阳更像是,物质与反物质,能量与暗能量,或许还有信息与潜信息。阴阳是同一层面的一对概念,如何解释“道”的庞大体系还待探讨,一团和气,是阴多点还是阳多点,令人头痛。所以聪明的老子也点到而止,把重点放在了有、无。

这句话其实并不难解,老子已经自解了。由此可见,传统文人、后学受所谓正统、“道统”,八股文、“圣贤之言”的禁锢太深,条条框框,脑子格式化了,循规蹈矩,不犯错误,突破创新,鲜有闻之。

我们看下老子的自解:

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套进去就可以了,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顺序也有了,无一〉有一〉万物,无、有套进三个数字里面的两个,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

我们前面解读了,“道”这个宇宙系统要生万物,首先是不是要给万物一个空间(可能性),这个空间就是“无”,“一”等于“无”。无中生有,“二”就等于“有”,“三”是什么?前面“一杯水之道”我们已经知道,“二”的“有”是由5个“有”(要素、条件)组成,分别是:1、有杯子。2、有水。3、有充足的时间。4、有人去倒水。5、倒水过程不出意外,比如摔倒、火灾、地震。少一个都不行,所以“三”的第一步当然就是“有有相和”。第二步还要“有无相合”,看看这个“空间”还在不在,假如倒水的墨迹半天,喝水的等不及了,自己找水喝去了,或者喝水的临时有事情要出去,叫倒水的不要倒了,是不是这个“无”(空间)就合上了?这就是天时和天机。这个窗口不会一直开着,系统是在随时变化的。好了,假如一切正常,您把水端过来了,事情就完成了,有无相合。我们把两个步骤连在一起,第一步是有有相混和,第二步是有无相结合,我们各取一个字,“三”就是“有无和合”,万物就诞生了!

“道生无,无生有,有无和合,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为无,二为有,三和合,有有和,有无合,有无和合,生万物。”

至此,“一、二、三”的二千五百年谜团破解了!如果看懂了,恭喜同学们!您已得《道德经》最精髓的部分,知道了“道”是如何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宇宙第一定律!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商、从政等人类的一切行为均是遵循这一法则。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对论!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明白了一二三,剩下的“无为”和“有为”的破解就很轻松了,这两个词也是二千五百年以来没有人清晰、完整地解释清楚,我们再接再厉,一起搞定他们。

无为、有为

无为,就是无中求为。做有空间的事,做有可能的事。

有为,就是有中而为。做无中生有,有无和合,序度时宜的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一者,无为也;为二者,有为也;为三者,合为也。”

为一,无为;为二,有为;为三,合为。这个大家应该懂了。我们再说清楚什么是无为、有为,以及他们的关系。

无为,就是无中求为。做有空间的事,做有可能的事。天道是按照天理运行的,无为是天的行为,作为天道的一员,宇宙万物的一员,其实人类的大部分的行为都是无为,最重要的行为,也是无为,天都帮我们做了!

无为就是人类不经过思考,身体的天赋本能按照天理的规则,自动去做的行为。随便举几个人类最重要的无为。比如呼吸。我们一生都在不停的呼吸,除了运动员比赛训练,瑜伽等少数情况,我们不需要去想今天要呼吸多久呢,一分钟要呼吸几次呢,每一次要吸多少量呢,无为帮我们做了。比如生理反应。饿了肚子会叫,困了就想去睡,渴了就去找水喝,荷尔蒙会提醒您去找朋友,这都是无为。我们也不会指挥我们的心脏一天跳多少下,还在母亲的肚子里它就自己学会了欢快地跳,一生大概跳25亿至30亿次,要自己数着去跳还不累死。整个身体系统也是有条不紊,按部就班,配合默契。病毒入侵了,不用您亲自上阵拖把刀去砍吧,白血球召集大军殊死搏斗,浴血奋战。我们就吃几颗药好了,给白血球兄弟输点弹药,脏活累活都让无为做了,老天多眷顾我们!

现在知道老子为什么这么推崇婴儿了吧,全书五章写婴儿。10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20章,“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28章,“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49章,“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56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婴儿二岁开始才逐渐有自主意识,几乎全部行为都是无为,二至四岁发育中,绝大部分行为也是无为。老子的眼中,婴儿完全能做到无为啊,超级厚德之人,圣人一般的存在。

人类的无为是受上天禀赋自发而为,人不能有意识的去无为,人有意识的行为只能是人为。人为包括:有为,合为,少为、多为、强为和妄为。人要做有为之事,有所作为。无中生有,有中而为,有无和合,序度时宜的事,尽可能接近无为的标准。

序度时宜非常重要!是“人为”中的“合为”,有无和合的关键,我们解读一下。

“前后相随,谓之序;不多不少,谓之度;和合有时,谓之时;持之以恒,谓之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无中生有,有无和合,万物生焉,万事成焉。”

(《道理经》)

我们在合为时,牢牢记住四个字:序度时宜!有有相和时,第一步是“序”,前后相随,谓之序。把所有的要素(条件)都找出来,缺一不可,然后排序,顺序不能乱。“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二步是“度”,不多不少,谓之度;每个“有”的度争取不多不少最合理的比例,少了推不动,多了浪费资源。有无相合时,第三步是“时”,和合有时。抓住时机,抓紧战机,把握窗口。天时稍纵即逝,时不再来。第四步是“宜”,持之以恒。万物生成后,万事做成后,保持系统稳定、保持平衡的状态,使道持久不破。

最后就是少为、多为、强为、妄为了。少为就是“不足之为”。有有相和时,“有”不够,或者“度”不足。多为就是“多余之为”,“有”多余,“度”过头,强为就是“不合之为。”就是“序”错乱,“有”不足,“度”不均,或是时机未到,窗口未开,强行和合,必将险象环生,难以持久,最终道破,财失,人涉险。妄为是“无无之为”,最恶劣的一种,都不存在空间,不存在可能性,妄想而为,霸王硬上弓,未为道已破,劳师动众,劳民伤财,轻则破财招祸,重则死生绝地,害己害众。

总结一下:

“无为,无所不为,无中而为也。

有为,有所作为,有中而为也。

合为,和合之为,有序有度也。

少为,不足之为也。

多为,多余之为也。

强为,不合之为也。

妄为,无无之为也。

过犹不及,多为而过之,少为而不及。无无之为,无一而为,妄也。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常有为而有不为。

人之所为,常少,常多,常强,常妄,常失时,常失宜。

去少、去多、去强、去妄,天之无为,人之有为也。”

(《道理经》)

道体

道体,就是宇宙空间体系的结构。

这是我在破解《道德经》的诸多章节中,难度最大的一个,而且几乎错过,也是觉得最神奇的一个,破解之后觉得不可思议,头皮发麻!老子太疯狂了,他居然在勾画“道(宇宙)”的四维空间。直至二千四百年后,才出现二个人在做同样的事,俄裔德国数学家闵可夫斯基,和他的学生爱因斯坦。

《道德经》2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

【王简译】“有,是无中产生。难,是容易积累而成。长,是短相比较而成。高,是低呈现而成。音乐,是各种声音混和而成。先,是后跟随而产生。”

老子对大自然的感觉是极其敏锐的,他竟然发现了大自然万物存在的最基本六种状态,就是“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

他是在构建“道体”,即“宇宙空间体系”!而且精确到“四维空间”。以及在描述“道生万物”的全过程。由无到有(有无相生),序度时宜,量变到质变(难易相成)的万物生成过程,还有能量传播的方式:波(音声相随)。

有无相生:有,是无中产生。万物、万事的诞生,均由无(空间、可能性)中产生。

难易相成:难,是容易积累而成。

难易相成说的就是“有有和,有无合,有无和合”,序度时宜,量变到质变,生万物。

长短相形:长,是短相比较而成。这是在描述“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线、面,长和宽,X轴,Y轴。

高下相盈:高,是低呈现而成。这是在描述“三维空间”,高,Z轴。

音声相和:音乐,是各种声音混和而成。这是在描述“道体”(宇宙空间体系)中,能量的传递方式:波。老子发现了声音这一独特的宇宙空间特征。

先后相随:先,是后跟随而产生。这是一个时间概念。在描述“四维空间”,时间。

老子精妙的宇宙空间系统模型:

有无一一空间,难易一一和合(有有和,有无合,万物生),音声一一系统交换(能、信、物),长短一一X轴 Y轴(一、二维),高下一一Z轴(三维),先后一一时间(四维)。

宇宙空间体系=四维空间+有无+和合+序度时宜+万物+系统交换。

多么美妙的哲学公式!这就是老子心目中对“道”的完整勾画,对“宇宙空间体系”的完整理解,要知道,那是2500年前。

老子才是第一个提出宇宙“四维空间论”的人,比西方早了二千四百多年。

(详细推理参见专文《重大发现!老子才是“宇宙四维空间”第一人!比爱因斯坦早2400年》)

这一讲,把《道德经》最重要的十一个核心概念简明解读了,8个密码也解读了6个。

25(道),2(道体),81(不争),1(道可道),42(一二三),48(无为),8(善、理),38(德)。

剩下2个“道可道”和“不争”可以翻阅《王简精讲》系列专题。

把这章宝典收藏好,做为《道德经》玄而又玄之门的密码钥匙。字字千金,彻底弄懂。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参见《道德经·王简精解》系列专题。这十一个概念是《道德经》全书精华中精华。看明白了,可得全书十之六七。剩二三分在其它章节,有机会提高班再讲,还剩一二分要靠自己去悟了。静下心,不着急,慢慢研究,吃深吃透。

如果觉得有收获请转发,并告诉你的朋友们,老子留下的遗产无比巨大,珍贵的精神财富免费让国人继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更多的人分享,更多国人喜欢上中国传统哲学,喜欢上《道德经》,并且少走弯路,简单快捷地掌握精髓,享受老子圣人留给我们的珍贵宝藏。

《道德经》的六一,值得庆祝的一天!

(注:未标明出处的文言文均引自《道理经》,作者:王简)

作者/原创:王简

202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