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学科试讲思路01,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资面试有哪些流程 教资面试有救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教资面试有哪些流程 教资面试有救了

教资面试有哪些流程 教资面试有救了

六大学科试讲思路

01

语文试讲思路

【现代文】

1.导入

视频导入、悬念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情境导入、实物导入、悬念导入……

2.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生字词教学: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自主解决,教师检查反馈,强调易错字。小学阶段以讲解和检查反馈为主。中学可以学生自主解决字词,如有必要可以讲解重点成语、词语,若无特殊词语可以不予讲解。

②了解文章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等。

③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或者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2)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①再读课文,找出相关重点句子。(找句子)

②读句子,品词析句,体会句子表达方法。(析手法)

③再读,明确人物品质特点/形象特点。(明特点)

④朗读并提问: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悟情感)

⑤朗读体会:带着感情再次朗读。

3.巩固练习

采用丰富多样、趣味性强的形式进行巩固拓展,如:联系实际生活,口语表达,写小练笔,小组讨论文章主旨,拓展阅读,比较阅读,续编创编,小组表演等。

4.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归纳补充,升华文章主旨。

5.作业

布置灵活性、开放性、趣味性作业,如:调查活动,小组编小品、话剧,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写小作文,拓展阅读等。

【诗歌】

1.多种方式,导入课题

诗歌导入、温故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悬念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诗文:“读”是学习诗词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诗词之前可采用自由朗读、齐声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诗词。

(2)正读音:①引导明确通假字、多音字、词牌名、古代单音节字的读音;②朗读时,注意押韵,将韵字读得舒展些;

(3)纠断句:①划分诗歌的基本节奏,根据音节和意义对节奏进行划分;②正音断句后,可指名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4)析诗题:诗题一般是诗歌所写的中心内容,也可能是在交代这首诗的背景,如《春夜喜雨》《归园田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的诗题不反映内容,但能表明诗词的体裁,如《长歌行》《绝句》《鹊桥仙》。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可能都是困扰学生的难点,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指导。

(5)知作者:了解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也是了解诗词情感的一种手段,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提前让学生自学,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第二种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

3.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抓字眼:抓字眼即在诗词中找寻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让学生领会炼字的妙处。针对动词炼字的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表演法或字词替换法;针对形容词炼字的教学,可以采用板画法、视频呈现或是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针对副词炼字的教学,可以采用字词替换法或者朗读指导法。

(2)寻意象(典故):理解古诗词情感的基础是理解意象和典故的深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和典故时,可采用迁移法(即借助之前学过的相关意象感知)、联想法(即通过想象画面感知)、讨论法和讲授法等,让学生对意象和典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明诗意:在理解关键字词和意象典故的基础上掌握诗词的整体大意,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内容。

(4)知诗情: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词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基调。

(5)多诵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取各种形式的“读”。如朗读、吟读、品读、配乐读、范读等,指导学生通过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徐缓疾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在读中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6)学技巧: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讲解诗词中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

4.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古诗拓展的方法常用的有四种:①读(古诗教学过程的万能练习方式,朗读、竞读、指名读等);②谈,让学生谈一下学习后的感受,如感受到了诗的文字美,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底蕴等;③写,可引导学生尝试着改写古诗,如改写成现代诗,改写成小故事等;④演,叙事性的古诗可以让学生编排出一个小话剧进行表演,补白内容。

5.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学生小结,教师归纳,深化文章主旨。

6.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内容复述、改写、根据内容绘画、搜集诗人的相关诗作、品析诗人的写作风格等。

02

数学试讲思路

【数与代数】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图片、视频、情境、生活、故事、游戏、操作等。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的方式,思考、探究导入生成的问题。

(2)共同优化: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探究结果、解决问题,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引导,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理解。

(3)形成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算理知识等形成系统清晰的认知。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有层次:基本应用、综合应用;形式:小组合作、抢答、学生板演。

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归纳补充,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

5.布置作业,扩展延伸:开放、应用性作业。

【图形与几何】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图片、视频、情境、生活、故事、游戏、操作等)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的方式,思考、探究导入生成的问题。

(2)共同优化: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探究结果、解决问题,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引导,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理解。

(3)形成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算理知识等形成系统清晰的认知。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有层次:基本应用、综合应用;形式:小组合作、抢答、学生板演。

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归纳补充,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

5.布置作业,扩展延伸:开放、应用性作业。

03

英语试讲思路

【听说课】

步骤一(Step 1):导入(Lead-in)

目的: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明确目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

主要活动:出示图片、看视频、听歌曲、猜谜语、头脑风暴等

步骤二(Step 2):新授(Presentation)

目的:呈现本节课的目标语言,包括词汇、句型、语法等

主要活动:TPR(肢体动作和表情)、图片/ 视频/ 单词卡/ 实物、创设情境、虚拟角色或真实人物引出等

步骤三(Step 3):练习(Practice)

目的:由机械操练过渡到意义操练,鼓励学生在准确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达到熟练运用

主要活动:听对话,创编对话,猜谜游戏等

步骤四(Step 4):巩固(Production)

目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目标语言完成任务,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提升和拓展。

主要活动:猜测性任务;解决问题任务;故事链任务;创造性任务

步骤五(Step 5):总结(Summary)

目的: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复习巩固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升华情感目标。

主要活动: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情感升华

步骤六(Step 6):作业(Homework)

目的: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语言知识,尽量避免机械性的操练和重复。

主要活动:选做与必做、开放性与封闭性

【语音课】

步骤一(Step 1):热身(Warm-up)

热身方式可借鉴词汇课。

步骤二(Step 2):导入(Lead-in)

导入的目的有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明确目的(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起内在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链接知识(新课的导入建立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之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以促进学生的知识的系统化)、沟通情感(导入即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感情的过程)。语音课的导入通过歌谣、猜谜游戏、图片等方式,引出含有所教授语音现象的情境或是复习相关的语音现象等。

步骤三(Step 3):新授(Presentation)

(1)新授中可采用TPR(肢体语言、表情)、直观法(图片、视频、单词卡等)、创设情境、听对话等方式呈现含有目标语音的单词。

(2)引导学生观察所呈现单词,尝试总结规律,归纳发音规则。

(3)自然拼读,进一步熟悉单词发音及其规则。

步骤四(Step 4):练习(Practice)

本环节以各种形式进行语音操练,掌握语音特点并且可以灵活运用,主要是语言层面上的操练。

可采用的形式有听音辨认单词、根据词形拼读单词、朗读chant等等。

步骤五(Step 5):巩固(Consolidation)

语音课的巩固活动是在操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拼读规则完成相应活动,如听一听拼写单词、根据拼读规则阅读拓展绘本故事等,达到见词能拼,灵活运用拼读规律。

步骤六(Step 6):总结(Summary)

总结部分提倡学生先总结,教师再做补充,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复习巩固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适时升华情感目标。

步骤七(Step 7):作业(Homework)

为了照顾全体学生,作业应当具有层次性,选做与必做相结合,开放性作业与封闭性作业相结合,应尽量避免机械性的操练和重复。

04

音乐试讲思路

【唱歌课】

1.激趣导入(图片、视频、情境等)

2.新课教授

(1)感受音乐:

①初次聆听,感知音乐要素;

②再次聆听,了解音乐背景,感受音乐风格(可酌情删减)。

(2)发声练习:

①常规练习;

②课题相关练习。

(3)学唱歌曲:

①教师示范,跟琴模唱;

②视唱旋律,知识点播(教学重难点);

③歌词朗诵,体验情感(教学重难点);

④节奏讲解,细致训练(教学重难点)。

⑤完整演唱,细节处理。

(顺序可调整,符合逻辑即可)

3.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多种形式演唱

①男女声对唱、轮唱;

②分小组比赛唱;

③合作唱;

④个人唱;

⑤同类型作品对比。

(任选一种或多种)

4.音乐活动:

a.创编活动

①音乐剧创编;

②舞蹈创编;

③旋律创编;

④歌词创编。

b.音乐游戏

①节奏训练;

②音准训练。

c.知识拓展

①介绍作曲家;

②欣赏作曲家其他相关作品。

(可根据不同作品酌情删减)

5.小结作业:

①学生总结;

②教师总结;

③师生共同总结。

05

体育试讲思路

【田径】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田径类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的区别在于:课堂练习组数、次数、强度、教学要求等不同。一般而言,小学田径类水平一、水平二练习组数可安排一组,以游戏为主,强度较低;水平三可安排两组练习,强度较低。

1.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

(2)点名报数;

(3)检查着装;

(3)师生问好;

(4)安排见习生。

2.准备部分

(1)体育游戏:课程相关或集中注意力游戏为宜(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兴趣);

(2)热身操:全身运动为宜;

(3)慢跑;

(4)专项准备活动。

3.基本部分

(1)激趣导入:谈话导入、挂图导入、游戏导入、视频导入等;

(2)教师讲解示范:完整技术动作示范→分解讲解技术动作要领;

(3)学生练习:

①无器械项目:原地模仿练习→分小组练习;

②有器械项目:原地徒手模仿练习→原地器械模仿练习→分小组练习;

(4)学生展示:学生正误对比、教师纠错、学生强化/纠错练习;

(5)游戏/教学比赛:组织教学游戏或比赛,课程相关为宜。

4.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教师讲评;

(3)布置作业;

(4)整理场地。

【球类】

小学球类以游戏为主,强度较低;水平三可安排两组练习,强度较低。小学低年级大多以游戏为主,教学设计中多以游戏练习配合,进行一个小比赛最好。

【课型思路】

1.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

(2)点名报数;

(3)检查着装;

(3)宣布课的内容;

(4)安排见习生。

2.准备部分

(1)体育游戏:课程相关或集中注意力游戏为宜(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兴趣);

(2)热身操:全身运动为宜;

(3)球性练习。

3.基本部分

(1)激趣导入:谈话导入、挂图导入、游戏导入;

(2)教师讲解示范:整体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示范完整技术动作→分解讲解技术动作要领;

(3)学生练习:

①无球技术:原地模仿、小组练习;

②有球技术:原地徒手练习、原地有球练习、行进间有球练习;

(4)学生展示:学生正误对比、教师纠错、学生强化/纠错练习;

(5)游戏/教学比赛:组织教学游戏或比赛,课程相关为宜。

4.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教师讲评;

(3)布置作业;

(4)整理场地。

【武术】

1.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

(2)点名报数;

(3)检查着装;

(3)宣布课的内容;

(4)安排见习生。

2.准备部分

(1)体育游戏:课程相关或集中注意力游戏为宜(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兴趣);

(2)热身操:全身运动为宜;

(3)武术基本功练习

3.基本部分

(1)激趣导入:谈话导入、挂图导入、游戏导入;

(2)教师讲解示范:整体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示范完整技术动作→分解讲解技术动作要领。

(3)学生练习:

①个人项目:原地模仿、小组练习;

②集体项目:对练、集体练习;

(4)学生展示:学生正误对比、教师纠错、学生强化/纠错练习;

(5)游戏/教学比赛:组织教学游戏或比赛,课程相关为宜。

4.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教师讲评;

(3)布置作业;

(4)整理场地。

06

美术试讲思路

【造型·表现领域】

1.激趣导入

(图片、视频、情境等)。

2.新课教授

(1)欣赏图片(看):视频、图片、作品、实物等。

(2)发散思维(想):造型、用途、形状、色彩、材料、创作方式、步骤等。

(3)语言表达(说):学生总结、学生补充、师生总结等。

3.教师示范

(1)完整画、分步骤画、师生合作画。

(2)确定主题、创作形式、构图、创新点。

4.课堂练习

5.展示评价

(1)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区展示、黑板展示等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6.小结拓展

(1)小结的形式:教师总结、学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小结的内容:知识点、课堂乐趣、学生表现等。

(2)拓展:创作、分享、收集等。

【设计·应用领域】

1.激趣导入

以有趣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课堂,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2.新课教授

(1)欣赏图片(看):视频、图片、作品、实物等。

(2)发散思维(想):造型、用途、形状、色彩、材料、创作方式、步骤等。

(3)语言表达(说):学生总结、学生补充、师生总结等。

3.教师示范

(1)完整示范、分步骤、师生合作。

(2)确定主题、创作形式、构图、创新点。

4.课堂练习

5.展示评价

(1)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区展示、黑板展示等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6.小结拓展

(1)小结的形式:教师总结、学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小结的内容:知识点、课堂乐趣、学生表现等。

(2)拓展:创作、分享、收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