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宅空吟草木深(秋意诗起民间故宫)(1)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县以东的渭溪边的笔架山下,朝南坐北,抱阳负阴。仰俯大宅,屋脊连云。前有案山之叠叠,后有龙脉之腾腾。左揽而右抱,南敞而北峻。一千七百间闾阎扑地,六十条巷道贯横,纵横交错,无论多次来访,皆难辨东西,区分南北。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张谷英村,至今已度六百年风云。因始祖张公谷英起建而得名,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享有“民间故宫”,“天下第一村”之美誉,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置于张公何人?今天相传的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与朱元璋争霸的张士诚。当年,朱元璋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梦想,先与占据东吴张士诚签订友好盟约,互不侵犯。但等到南征陈友谅成功后,剿灭张士诚便成了当务之急。

结果,朱元璋大胜, 张士诚兵败平江,被俘不屈,绝食而亡,其夫人刘氏也在城破之际,率家人自焚于齐云楼。这是缘于《二十四史》的记载。

北京老宅空吟草木深(秋意诗起民间故宫)(2)

但《续白话资治通鉴》与《温张族谱》卷的记载与史书相异,只活了45岁绝食而亡张士诚,在家谱上赫然活了68岁,其夫人刘氏更是记载活了73岁。而他们后来得以延续,正是隐居在岳州的渭溪边的笔架山下,即今天的渭洞张谷英村,只不过张士诚将名字改为张谷英而已。

当然,官方认定的说法,或者今天张氏普遍承认的说法是,张谷英村的始祖是张谷英。他是明朝的都指挥使,曾在沙场,叱咤风云;后因厌倦兵燹战祸,遁迹深山老林。自赣而西来,择地以遴胜;三千口人丁而聚居,廿六代后嗣以传承;阅尽尘世冷暖,不问秦汉魏晋。”

无论何种说法,对张谷英村而言,真是徒增了一种传奇色彩。

张谷英村,现完整保存了天井206个,巷道62条, 可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人们穿行其间“晴不曝晒、雨不湿鞋”,一派“山绕一环穿四坳,水流百步过三桥”的田园风光。藉此,张谷英村被推选为“岳阳十景”之一,命名为“古村遗韵”。

今逢金秋,拾韵访古,特赋作诗词几首,以铭心迹。

北京老宅空吟草木深(秋意诗起民间故宫)(3)

第01首

《张谷英村》

渭溪村落古时烟,竖栋条陈石井连。

旧瓦琳琅盈满目,老墙鳞次接千筵。

一帘天眼苍松映,百步三桥翠竹绵。

袖外乾坤看不尽,万家灯火照无眠。

第02首

《千古遗风》

渭溪河上古村幽,屋宇青灰百载秋。

天井观云知昼夜,暗廊转景问忧愁。

家风尚德崇文武,族韵修身向川舟。

忠孝读耕千古道,至今朗朗在山丘。

北京老宅空吟草木深(秋意诗起民间故宫)(4)

第03首

《古村落》

结庐虽罕至,今有马车喧;

阔野依山傍,古村倚壁穿;

新风开老路,好政话当年;

漫步乡间道,感怀已忘言。

第04首

《张谷英村古井》

相传古井有神奇,两水相安百载宜。

虽有翻云奔浊浪,乾坤自在吐清漪。

注:两水指井水不犯河水。

北京老宅空吟草木深(秋意诗起民间故宫)(5)

第05首

《古绣楼》

绣楼闺阁锁春深,几度光阴寄礼琴。

苦束清心终有日,红娘凤泪亦占襟。

第06首

《鹧鸪天•张谷英村》

渭溪千年淙淙流,沧桑村落好川丘。古时碑匾迎新客,暖日松杨拂旧楼。

多少载,几经秋。乾坤却挽旧风留。今朝闲看青梁绕,烟雨轻歌若梦游。

北京老宅空吟草木深(秋意诗起民间故宫)(6)

参考资料:

1、《张谷英村史》;

2、《二十四史》;

3、《温张族谱》;

4、网络相关史料的引用。

【作者】

谷新光:湖南岳阳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经营治理专家、红色文化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