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早秋三首·其一

许浑 〔唐代〕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漫漫长夜中泛着琴瑟的清音;西风飕飕,吹拂而过,好像有青萝蔓枝而生。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

意境最美的秋天诗(秋天的最美诗词欣赏)(1)

2,声声慢·秋声

蒋捷 〔宋代〕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菊花黄黄的开放在那深深的小巷,枫叶红红地映照着低矮的门窗,凄凉的一片都是那秋天的声音。豆子开花的时候却传来了下雨的声音,那中间还夹带着风声。稀稀疏疏一夜二十五点也就到了五更,高高的谯楼大门,却锁不住那些声音。老朋友离我那么远,请问是哪一个摇晃着玉佩的人发出了声音,原来是那屋檐底下的风铃声?系着彩绸的号角发出的声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却还在那里慢腾腾,渐渐地那军营里的人马才接连不断地骚动起来了,可是四周却又扬起了胡笳的声音。邻居的灯光闪烁着,灯前还有那女人为军人在石砧上捣衣的声音。谁知她一边捣衣一边咕咕叨叨地诉说着愁苦一直诉说到天明,碎碎琐琐咕咕咕吱的,就像那数不清的蟋蟀声。她诉说得没完没了,还把一半分给那天空的大雁,让大雁代替她的怨声。

《声声慢·秋声》是南宋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开端写听者时间、地点环境,并点明题面,且以“凄凉”情愫笼罩贯注全章。以下依次写秋雨秋风声、鼓声、檐铃声、画角声、胡笳声等等。通过不同秋声,渲染凄凉况味,传达词人感秋、愁夜、怀人、感伤兵灾、悯惜农家辛苦等复杂情思,末以愁蛩、夜雁收结,以“诉愁”总结。

3,江上秋夜

道潜 〔宋代〕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写苍江阴雨绵绵,时至傍晚仍未见晴,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片,飒飒有声。站在江楼上,风吹到半夜才停,乌云渐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胧月色。

这首七绝通过描写苍江从傍晚到夜半、天气由阴雨转晴的变化过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闹渐入静谧的气氛,构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诗四句四景,分别选择最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阴雨、风起、风停及将晴时分的景色,虽一句一转,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4,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唐代〕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秋日 一作:秋入)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意境最美的秋天诗(秋天的最美诗词欣赏)(2)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感叹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吴公台所见的萧瑟荒凉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声。全诗抚今追昔,感慨深沉,风格悲壮苍凉,意境深远悠长。

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

5,秋夜曲

张仲素 〔唐代〕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漏壶的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为何如此漫长?无边无际的薄云间漏下淡淡的月光。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准备的寒衣还未寄出,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6,开愁歌

李贺 〔唐代〕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傍晚带微寒。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此诗前四句写秋景肃杀,失意愁苦;中间四句写贫困激愤,解衣贳酒;末四句写醉酒失态,主人劝慰。全诗在描摹客观景物时,直接抒发了诗人愁苦愤闷的情怀,有如决堤而出的洪水,滔滔汩汩,一泻千里,笔调豪放,意境苍凉。

7,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李白 〔唐代〕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哪里都不知道吧?

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满船醉客载歌载舞《白苎》曲,连衣服上落满了秋霜都不知道!

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下的一组七绝。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这组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明丽的秋景,也反映了诗人渴望重返长安的心情。

8,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佚名 〔南北朝〕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闺房,唤起了思妇柔柔的情怀。仰头看着当头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多么希望这皎洁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本篇所选是《子夜四时歌》之三,是一首秋歌,它以清新浅近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思妇对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风格哀怨而又缠绵。

9,野望

杨广 〔隋代〕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寒鸦点点,上下翻飞,流水潺潺,环绕孤村。傍晚西斜的太阳将落,这场景让人一看就不免黯然惆怅。

《野望》是隋炀帝杨广创作的一首触景抒情诗,营造了一种寥落和孤寂的意境。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10,在军登城楼

骆宾王 〔唐代〕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城。

在军登城楼》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以对句起兴,写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然后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

11,南乡子·秋暮村居

纳兰性德 〔清代〕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一片烟雾笼罩着数十里湖泊。狗吠声中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掩映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秋日山村之暮景,处处洋溢着词人那跃动的欣喜和向往。全词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其那点睛一般的双音节词语的巧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于是一幅极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12,秋夜

陈与义 〔宋代〕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夜深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中庭;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银河耿耿。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我恐怕没了它们,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

《秋夜》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把几般景色组合在一起,在造句上很见工巧,把秋夜天空的爽朗形象地描绘出来,道前人所未道。三、四句拗折,不但不写悲秋,反说请凌厉的秋风不要把树叶都吹尽,使得耳中缺少了沙沙的秋声。诗通过故意违反常情的豁达语来达到更深层次抒情的目的。

1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李清照 〔宋代〕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龙涎香那沁人心脾的余香。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起笔写深秋凄凉的景色,移情于物,含悲秋伤时之意;接着写酒后喜茶,梦醒闻香,委婉含蓄,道出孤寂无聊的心境;而后引王粲怀远典故,借古寄怀,发思乡之幽情;结尾写借酒消愁,自我劝慰,凄婉情深。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

14,更漏子·本意

王夫之 〔明代〕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滴水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秋天的一切都是显得如此悲凉,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满腔热血地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

词中作者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眼看着“斜月横,疏星炯” 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该词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辗转反侧之状,溢于言表,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天下事,少年心”表达出想要回报国家,为国效力的迫切愿望。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15,客夜与故人偶集

戴叔伦 〔唐代〕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此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

16,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 〔唐代〕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秋露像细微的雪粒洒下前池,阵阵西风吹过回塘,万竹萧飒生悲。瓢忽无定的人生啊,本来就多悲欢聚散;但那池上的红荷花,为什么也零落纷披?我杳远难凭的归梦,只有孤灯才能见证;我空虚落寞的生涯,唯有清酒方可得知。难道到了白头之年还是如此?我早与嵩山南面的松雪两心相期。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前半部分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是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后半部分则是直接发表感慨,表现出诗人的冷落、孤寂之感,宣泄出诗人仕途坎坷、壮怀未成的愤慨之情。

17,长相思·去年秋

佚名 〔宋代〕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去年秋天,到今年秋天,西湖边上的人家(指贾似道家)从极乐变成了忧愁,可西湖水依旧。当年吴潜贬循州,如今你贾似道也贬循州,十五年间转了个圈,人生就是这样啊!

本首词上片写贾似道误国害人的可耻下场;下片道出吴贾两人被贬循州的本质区别。词中表现出对奸臣贾似道陷害忠良、坏事干绝而终无好下场的庆幸,也含有人事无常的感叹。

18,落叶

孔绍安 〔隋代〕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一样。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全诗通过巧妙地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19.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五代〕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湘江上阴云笼罩,使人心情郁闷。深夜里徘徊江岸,想起刘琨的远大抱负。秋风吹动,万里芙蓉花摇曳生姿。暮雨洗尘,千村的薜荔枝苍翠可爱。乡思难耐,看见橘柚更令人悲叹。羁旅他乡,如被弃的山野之人无人看重。就是打鱼人和我相见,也不与我说一句话。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

《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愁,但不颓唐。全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20,晚秋夜

白居易 〔唐代〕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意境最美的秋天诗(秋天的最美诗词欣赏)(3)

宽广夜空明月高悬静寂无声,月光下只有愁人独自徘徊,形单影只。盛开后渐渐凋零的菊花倚着稀疏的篱笆,枯败的梧桐树叶飘落寒井之上。塞外飞鸿感到晚秋已尽,急速的由北向南飞去;邻居的鸡啼推迟因为它知道昼短夜长。积聚着情感不说话,徒然思索着,风儿吹落露珠,打湿衣襟,感到一阵凉意。

《晚秋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流畅爽口,通脱雅致,清淡幽丽,宁静悠远,是一首雅俗共赏的杰作。

(诗文来源于网络,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