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的瑰宝:榆次老城(一)历史脉络篇

榆次老城有多少年的历史(山西古建3000年建城历史)(1)

文/韩静

在前文中,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讲榆次老城中的重要的、非常精彩的几处建筑,比如榆次县衙和榆次城隍庙,还有明朝的清虚阁;对于这座老城本身,介绍的非常少,几乎就是没有涉及到的,那么接下里应有的朋友的要求,详细讲一讲榆次老城的相关知识。

这是一座老城,距今足有3000多年的历史,严格比较,比太原的建城历史还有长、还要多500多年;

早在西周时期,这里就是榆州国,榆次最早的城市建制就是来自那时候。

那么现在的榆次是什么时候开始奠基的呢?隋朝

榆次老城有多少年的历史(山西古建3000年建城历史)(2)

在隋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原有汉城的旧址一片焦土之上,修筑了新的榆次城池,那是距今1400多年前的事情,当时的位置主要在现在榆次市区的中南部一带,西到西门的瓮城,东到俞家街;北到小井巷,南到清虚阁。

一 榆次的历史

榆次的来历是比较早的,早在《竹书纪年 周书》中就有过对它的记载:

短短一句话,说出了它的来历,那便是榆罔。

这个人是谁呢?不是别人,它就是神农炎帝的儿子,最后一代的炎帝;

他当时的封地在山西榆社县一带,并且在那里建设了榆州国,那么在这榆州国的边缘,跟它接壤,稍微次于它的,从属地位的这么一个地方,就称为“榆次”。

榆次老城有多少年的历史(山西古建3000年建城历史)(3)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榆次属于山西省的晋中市,位于晋中盆地的核心腹地,东面是太行山,西面是清徐,南侧是太谷、祁县,西北与太原市接壤,原来一直是当做太原的“后花园”而存在的。

当然,太原在国内的城市中充其量只能算是三流、四流,如果还是它的一座后花园而已,明显就显得榆次地位实在太有点低了,所以这两年晋中决口不提这个问题,而将对外的重点定位为“太榆同城化”,况且晋中市的旅游在山西是排在首位的,一直是老大地位,又怎肯附属于太原呢?

我们不提西周,因为它太早了;

从隋朝建城开始,榆次城区就一直在扩建,到1950年左右;但是随着新城市区的崛起,城墙都被拆毁了,老城没有了怎么办呢?耿市长主政期间,又开始了修复旧城的工作,复原了一部分,也就是今天的榆次老城。

那么,榆次老城确实是不大,历史上的榆次县大不大呢?

根据记载,榆次县东西有85里宽,南北115里,东到寿阳县的西落镇;北面到阳曲县界约80里,东南到霍城村、和顺县界96里,东北到什贴镇。

二 榆次县城池的发展历史

榆次县足足历经了3000多年的坎坷岁月,大致形成阶段分为三个时期:

榆次老城有多少年的历史(山西古建3000年建城历史)(4)

第一个:创建时期

榆次铸城于战国,自汉代开始前面的事迹就几乎已经不可考证,确切纪年的就是隋唐。

隋文帝开皇二年,将这里原来北齐的中都县改为榆次县,在汉代旧城的东北角营造了新城,这就是现在榆次老城的地址。

当时的规模是周长5里,高三丈,历经了唐、宋、元,历经了唐朝叛军史思明、晋王李克用、女真族、蒙古族等强者竞相围攻,原貌几乎不改。

第二个阶段:扩建时期

主要是明朝,在景泰元年的时候,榆次城向四周加扩了30步,高与旧城是相等的,城池深八尺,留了三座门,东门叫迎曦门,南门叫关澜门,北门叫做望狱门。

这几座门的名字都挺有意思的,具体为何这么叫,不知道。

成化二十三年,当时的知县梁琮重修旧城,仍然还是夯土的城墙,但是已经开始使用城砖砌墙;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榆次老城才正式开始使用城砖砌筑城墙,他将三门用铁皮包裹,并且在池堤上遍栽柳树,开启了绿植营城的时代。

后来,城墙出现了裂缝和破碎,嘉靖十九年,知县杨栋秀在着手修建文庙的时候,看看还剩下了不少余钱,便拿来修了城墙;明中期天下大乱,少数民族数次入晋,烧杀抢掠,纵火烧城池,城墙更是不断毁坏,此后历届知县都募款修葺,屡毁屡建。

榆次老城有多少年的历史(山西古建3000年建城历史)(5)

万历年间,明朝的国力达到顶峰。

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张鹤腾使用城砖将环城的653丈地界都包了起来,高足有三张三尺,设置了敌台十二座,连城还设置了三座楼,南面的为万春,左面的称为东作,右面的称为西成。

也正是在明朝,榆次老城经过长期的扩建、修复,不仅彻底改变了县城的范围,使得它开始变得更宽阔,也增强了它的坚固程度,砖石的大量使用一改过去夯土筑城的传统,也使得它变得更为雄壮。

当然,不仅仅是榆次;事实上全国目前遗留下来的大量古城、砖石结构的建筑,几乎都是明朝万历年间所建造,万历的砖石工艺在全国得到普及,这一事实是确实存在的,也直接造成了后来砖塔、砖殿、砖城的大量遗存,说当时是一个盛世,也并不为过。

第三个阶段:局部修整

明朝基本成型,在清朝则只是局部的修建了。

这一来是是因为清朝人营造技艺和审美的下降,二来也主要是因为难干的活儿、建造的大活儿基本上明朝人都做的七七八八了,也实在犯不上大动干戈。

康熙二十二年,由于连续下了半个多月的大雨,东城城墙坍塌,当时的知县刘星予以修补;有清一代,总是修修补补,这也并不足记载;

民国时期,1916年县长朱鸿文筹款,又一次修整,历时五年告终。

榆次老城有多少年的历史(山西古建3000年建城历史)(6)

从隋代开始,至于明代成型,清朝、民国屡有小修,这构成了榆次老城的发展脉络,而其位置却几乎没有变化,规模在逐渐扩大,开始显出榆次的城建轮廓(韩静)。【轻松订阅 深扒文物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