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忠报国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北史精忠报国)(1)

岳飞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最著名的3个经典历史故事:

(一)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丰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仅知识深博,还练就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关于尽忠报国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北史精忠报国)(2)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晓勇善战,取得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关于尽忠报国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北史精忠报国)(3)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奏松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评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的教诲。

(二)拒诏书

关于尽忠报国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北史精忠报国)(4)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松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岳飞在鄂州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时,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翻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误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睡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你说不给皇帝面子,你能好受吗?从而更使赵构、秦检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文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三)直捣黄龙

关于尽忠报国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北史精忠报国)(5)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鄢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冀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抱头鼠窜。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提合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关于尽忠报国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北史精忠报国)(6)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敬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播动。

精忠报国的意义在于,为国家竭尽,全力牺牲一切。

希望大家留言点赞哟✧٩(ˊωˋ*)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