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认识角、四年级测量角,这些角都是大于0°小于180°,不认识大于180°小于360°的角,也就是优角,优角的认识在初中。为什么小学不认识优角呢?我研究二年级“角的认识”时又想起了这个问题。

我们不妨对学生做个测试:

①测量下面角的度数;②下面的角是哪一类型的角(图—1)。

初中数学角的认识和判断(有温度的数学)(1)

图—1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不会有什么悬念,经测量这个角是30°,它是锐角。很显然学生关注的是这个小于180°的角,几乎不会有学生想到和30°角相邻的那个330°的角。此时学生不是看不到这块区域,而是不会认为这也是个角。那么学生对大于180°角的理解需要哪些准备呢?我觉得理解优角的前提是理解周角。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角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度数”上,也就是说儿童所认识的周角是两个平角的和。除此之外,对周角并没有动作表象。周角是角的一条边绕圆心旋转一周,周角是个动态的定义,而小学阶段角的定义都是静态的,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周角就很难用静态的方式来表述,于是就采取了一个更为直接的方式定义周角,即“1周角= 2平角=360°”。小学阶段的角的表象虽然有动态的成分,比如比大小、活动角,但这些动态的成分都是主观的。当活动角张开的角度大于180°后(图—2),他不认为这还是一个角,儿童认为接下来的动作是在从180°——0°的回归,也就是“0°——90°——180°——90°——0°”,因为他理解的周角是上下两个180°,此时完全没有大于180°角的概念。

初中数学角的认识和判断(有温度的数学)(2)

我觉得儿童理解周角与优角是同步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前提,就是对“圆”的理解。优角和劣角的表象是在圆中建构的,两条半径会将圆分割为两部分,面积上占优的角称为优角,面积上处于劣势的角称为劣角。这样看来儿童对优角的理解至少要到六年级。

另一个原因,儿童在小学阶段建立的角的表象都来源于客观世界。在现实世界中直角最多、锐角次之、钝角很少,优角只在团扇中能见到。这样少的客观素材还不能让学生抽象出优角的表象。

儿童对角的认识和认数一样都是从小到大的,认数要从0、1、2、3……开始逐渐变大,学生认识角也一样要从小角度开始。而且儿童对角的理解要比认数难的多,认数只对“序列化”与“类包含”两种心理发展水平有要求,而认识角则还需要一定的空间观念。

初中数学角的认识和判断(有温度的数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