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威海新闻网】

在威海临港区蔄山镇,各中小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用简单的优差评价学生,而是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蔄山中学:尚美教育,让“向阳花”在这里美丽绽放

“以爱唤醒生命,用美浸润心灵,用心唤醒自主成长”,践行这般的教育理念,会培养出何样的祖国花朵?蔄山中学是探索者也是领路人。

多年来,蔄山中学坚持“让每个生命都美丽绽放”的办学目标,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扎实开展“教、研、学”研究,构建具有尚美特色的教育文化体系,潜心培养“求真、至善、尚美的好少年”。

“四气”成长,培养内心充盈的“行动派”

清晨,走进蔄山中学,随处可见正在收拾卫生的小少年们,遇上经过的老师,他们会真挚地向老师问好。这样和谐的一幕,在蔄山中学十分常见。在这里,德育教育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在学生们的礼貌待人、勤劳刻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蔄山中学将“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梳理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教育经验,蔄山中学创新了“四气”成长理念。

“‘四气’成长理念,是按照学生学年进行划分,在每一学年,对学生做不同的教育侧重。”蔄山中学副校长丛晓红介绍,初一养正气——依托入校课程,引领学生学习校园行为规范和文明用语,打好中学生“知礼仪,守规范”的人格底色;初二立志气——利用好基地综合实践等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短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品质;初三树勇气——有效利用奖惩措施,持续锻炼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控力,培养学生敢做敢为、勇于担当的气魄;初四展大气——借助生涯规划课程,引领学生自主设计,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培养其发愤图强、敢为人先的品质。

在学生们的“四气”成长中,蔄山中学坚持训在校内、研在校外,内外联动,让学生们在“四气”教育中实现成长。“我们会定期组织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开展‘青春最美的样子’成长大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在青春期内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于初四学生,则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起床、整理内务、跑操等日常训练,促进学生学知识,练举止,强体魄。”丛晓红介绍。

为了让学生真正在“四气”教育中实现丰盈“跃升”,蔄山中学组织学生参加刘公岛研学游、参观郭永怀纪念馆、聆听马石山十勇士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增强蔄中学子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让学生成为内心充盈的行动派。

自我管理,在“放养”中“开花结果”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给它充分合适的条件,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

让学生自己“开花结果”,成为自己行动和学习的“支配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蔄山中学通过“放养”手段,让孩子们实现自立、自强。

“放养”不是“放纵”。“我们学校实行类似于大学的管理模式,每一个级部都组建有级部学生会,学校层面还有一个校级学生会,学生们‘竞聘上岗’,参与学生会管理,通过学生会日常管理,锻炼提升全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丛晓红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每次执勤时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同学们的榜样。”“老师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工具人,更不是一把刀,而是一粒种子,播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开出一朵花,把芳香带给同学。”“我第一次在全校同学前脱稿讲话,却不感到紧张,因为作为学生会成员,日常的锻炼给了我勇气。”……

学生会是学校管理体系中的分支,协助各级部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其“选贤用能”的聘用机制和“三周一述职”的提拔机制,使学生会成员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努力突破和发展自我。搭建一个平台,用成长带动成长,由此,榜样群体的崛起营造了尚美蔄中见贤思齐、和谐向上的进取学风。

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蔄山中学注重心理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合,创设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教育内容,辅之以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等;同时,以活动为主,重视实践,通过演讲、微视频、话剧等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心理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心理健康得到维护,潜能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开发。

家校携手,辛勤育蓓蕾。蔄山中学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促成家校合力,学校以“互联网 ”为载体,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坚定不移地落实“订单式”家教服务,逐渐形成了“一个云平台 每天一推送 每周一课 每月一展 每期一访”的常态化家教服务日历,让教育智慧的芬芳惠及千家万户。

让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成为每一位学子的自觉和能力是蔄中人孜孜不倦的教育追求。秦权故地、尚美蔄中还将以开放腾飞的姿态砥砺前行,努力实现“让每个生命都美丽绽放”的美好愿景。

蔄山小学:厚植“快乐”沃土 助“小树苗”长成“参天树”

始建于1964年的蔄山小学,是一所有着历史厚重感的学校。与时俱进、革故鼎新,2013年,蔄山小学搬进了新校舍,在校园设施提档升级的同时,办学理念推陈出新,办校规模也不断扩大,蔄山小学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生1820人,教师95人。

临港书院教育资源(威海临港区蔄山镇)(1)

因地处威海近郊,镇区工业发达,外来务工子女约占学生总数的80%。为了接纳八方学生,同时凝聚教职工团队,蔄山小学将“快乐教育”作为特色发展方向。

快乐教育,让“小树”茁壮成长

在校生1820人,外地户籍的学生就占了1000多人,余下学生还有部分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忙于工作,不少孩子一定程度上缺少家庭陪伴,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出现一些不良情绪。

“我们不能让‘小树苗’们因接受教育的不到位,在人生道路上比别人多走弯路。”怀揣着这样的信念,蔄山小学早在多年前就着手构思真正适用于本地学子的特色教育,让“小树”茁壮成长。

结合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人生“PERMA”五要素,2021年,蔄山小学正式确立“快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树立“培养乐学习、敢创新、重习惯的快乐好少年,造就乐敬业、有智慧、恒成长的快乐好教师,兴办师生快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快乐教育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余下的便是执着向前。为了将“快乐教育”的路子走深走实,蔄山小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团队“煞费苦心”,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建议,围绕课程项目总设计、社团创建、校园环境打造等方方面面进行细致描摹,只为厚植沃土,让“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快乐教育,对教学内容精雕细琢

开展“快乐教育”,培养快乐好少年。蔄山小学这辆教学“列车”,从“快乐站”始发,经过多年“驰骋”,如今“快乐教育”的成果逐渐显现。

“开展快乐教育,要在教学内容上精雕细琢。”蔄山小学办公室主任孙明说,此前,学校推进国家课程的路子比较“循规蹈矩”,开展“快乐教育”以来,学校转变教学思路,重视挖掘特色,探索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工作实施。

探索过程中,蔄山小学创建了创客教育特色项目,2016年初,成立Arduino编程、航天模型、无人机操作、Scratch创意编程4个社团。年底,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创客教室,新增3D打印实训、智能机器人、激光雕刻、木工机床、益智游戏等社团,创客社团扩增到9个项目。2017年,被批准成为山东省青少年创客教育实践基地首批理事单位,在全国科创类比赛获七巧科技、无人机操作和智能编程等3个项目一等奖,并获山东省中小学科技教育先进单位。2018年,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开展的农村青少年优秀课外科普活动(科技实践)方案评选中,学校提供的方案《发扬工匠精神 培养快乐创客》成为山东省优秀案例。此后,蔄山小学创客教育与快乐教育进一步融合,社团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社团现有学生均达到30余人。

与此同时,蔄山小学主动开发基于校本发展的特色课程,打造丰富课堂模式,包括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课堂、语文的情景化课堂、数学的合作互助模式、英语的情景对话等,挖掘课堂快乐因子。建成10大系列共计58个社团,孩子根据兴趣爱好,主动选择加入社区,在参与社团活动中,收获成长的喜悦,体验成功的快乐。

快乐教育,话语权在学生

“快乐教育”的受教育主体是学生,“快乐教育”到底好不好话语权也在学生。

“参加创客教育的无人机操作社团,让我更有自信了,也不再抵触学习了。”“我平时喜欢自己做手工,知道学校开设了衍纸社团,我主动报名参加,现在我的衍纸作品还挂上了展览墙。”……蔄山学子对于“快乐教育”的热爱溢于言表。

“我带领的无人机操作社团里,有一名学生虽然他已经毕业了,但他的成长仍然让我印象深刻。”孙明介绍,当时有一名学生在加入社团之初,性格很内向,也不敢操作无人机飞行,经过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引导后,孩子逐渐变得“胆大心细”,在一次市级比赛中,这个孩子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自此,这个孩子成长得越来越快,不再胆怯,学业成绩也突飞猛进。

“作为教师,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孙明说,“开展‘快乐教育’,并不是单纯侧重于‘乐’,而是寓教于乐。”

为了让学生们在“快乐教育”中有所学、有所获,蔄山小学倾力打造“四有”教师团队,借力区教研中心指导、市局双助工程、外出培训、专家指点、读书富脑,近几年,蔄山小学师资力量有了质的飞跃。其中,一名教师获山东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称号,40余名教师荣获区市级优秀教师称号。

仁山智水间,蔄山小学把快乐的种子播撒在教育热土上,把创新的信念植根在孩子心灵中,让生命成长无垠漫延。

永乐路小学:多元化评价体系,放大孩子“闪光点”

永乐路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小学,虽然建校在乡镇地区,但智慧校园的建设却不输城市学校。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了综合教学楼、综合办公楼、体育馆、餐厅、300米标准田径场、排球场、室内篮球馆等区域,并在全市率先打造棒球场地。

临港书院教育资源(威海临港区蔄山镇)(2)

2020年,永乐路小学正式启用。作为一所新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过硬的同时,永乐路小学也一直探索“如何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决定重塑教育观念,从学生评价改革入手,实施多元参与的‘棒少年’评价体系,突破‘唯分’困局,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永乐路小学副校长姜涛介绍。

金棒、银棒、铜棒,永乐学子个个棒

“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很棒。”

在永乐路小学,“棒”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永乐路小学的孩子们个个棒,只是棒得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棒少年”,只要评价方式和评价角度多元化一些!

为此,永乐路小学成立学生评价改革小组,在充分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文件、向优秀学校“取经”后,制定了《永乐路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永乐“棒少年”评价细则》《“金棒”“银棒”“铜棒”少年行为准则》等一系列文件,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评价实操、家校共育等方面推出多个研究项目,将学生评价改革研究的触角拓展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增强学习和成长动力。

在永乐“棒少年”评价体系当中,学生评价目标分为“乐德”“乐智”“乐体”“乐美”“乐劳”五个方面,每个评价目标下又细化分为多个小目标,多维度、全方位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们根据日常表现‘争星’,再根据‘争星’排名,每月评选‘铜棒少年’,每学期评选‘银棒少年’,每学年评选‘金棒少年’,这已经成为学生们校园生活的‘头等大事’。”姜涛说。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们参与“金棒”“银棒”“铜棒”少年评先活动的积极性,永乐路小学挖掘“积分兑换”优势,将学生争的“星”等价于积分,在校园内重磅打造了“乐乐积分兑换超市”。“兑换超市里大多是学生们平常会用到的学习用品,也有一些小玩具,我们每年‘六一’和校庆这两天会分别组织一次积分兑换活动,学生会精心挑选自己想要的物品用‘星星’兑换。”姜涛介绍。

不仅可以用“星星”到超市兑换自己想要的物品。全力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永乐路小学“放大”孩子们的个人“特长”。获得劳动“星星”的同学可以兑换研学课程学习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体验活动;获得科学“星星”的同学可以用积分兑换参加创客社团的资格,参与动手制作乐高机器人活动;获得美术“星星”的同学可以用积分兑换参观美术展的门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积分兑换”活动,促进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和成长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成长动力。

“棒少年3 X”爱心评价,用爱催化蝶变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的各方面表现优异,早早崭露头角,有的却被缺点掩盖了光芒,像是被茧束缚住的蝴蝶,渴望成长,又困难重重。

永乐路小学针对这部分待努力的学生建立了“棒少年 3 X”爱心评价通道,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挖掘潜能,使其得以破茧成蝶。

“之前,小华(化名)因为家庭原因,比较‘叛逆’,经常欺负同学,在对这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后,我们与家长进行沟通,决定对小华采取“棒少年3 X”爱心评价。”姜涛介绍,“棒少年 3 X”爱心评价通道专门为单亲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多动症儿童、极度内向儿童等学生打造,这类学生大都内心动力不足,习惯比较差,让他们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专属通道的开辟为他们提供了成功的动力和可能。

这批学生需要定期到心理咨询室和德育处进行“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心理绘画”三个课程的培训学习,期满合格后,7天内自选为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拿到班级同学的认可签名。

为给这些学生注入持续努力的动力,德育处会每半个月组织学习期满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棒少年经验交流分享会”活动,引导每位学生互相学习,彼此激励,共同前行。“棒少年经验交流分享会”持续进行三场,结业后,学生将为家庭、学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拿到家长和学校相关人员的鼓励签名。

约6个星期的“棒少年 3 X”爱心专属通道活动结业后,待努力学生会获得专属“爱心棒少年”胸牌。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的工作人员,看到佩戴这种胸牌的孩子, 会关注他们语言、行为上积极的方面,尽可能地给予其更多、更积极的评价力量。

“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只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就可以了,原来你能认真写半页,现在能坚持写十行,就很棒了!大家加油!”作为学校的“棒少年荣誉讲师”,小华在给第三批“棒少年”学员分享经验时这样说道。

“我们相信‘棒少年 3 X’爱心评价通道还会继续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小华”同学走上成长之路,为其注入动力,用爱催化蝶变。”姜涛说。

黄岚小学:学生在劳动中成为最美风景

地处米山水库上游的黄岚小学,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学校65%以上的面积是植物园。这里,自然秀美、山清水秀、田园惬意,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但遗憾的是,周边35个村里目前只有不到200名学生在这里求学,而这些孩子也多是留守儿童、单亲、贫困生等。这样的一群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同样身为人母的黄岚小学校长周庆龄提出——对标学校门口的两棵36岁老杨树,厚植杨树精神,坚持劳动育人,让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孩子们既扎根大地、脚踏实地,又可心怀远大,仰望星空、奋发向上。

在这里,劳动不再是“走过场”

如果你在清晨走进黄岚小学,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来上学的孩子们放下书包后,聆听着学校广播里的播放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背景音乐,就快乐地拿起扫帚等工具,结伴开始收拾教室、走廊、校园广场的卫生了,伴着清晨的阳光,校园里很快焕然一新。

“在推行劳动教育之前,我们认真做过调查。这些孩子虽然身处农村,但大多数孩子也不会干农活,其实,孩子们是缺乏劳动教育的。”周庆龄坦言,也正因为如此,黄岚小学决定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从多个维度尽可能多地开展劳动教育——

在专业的劳动实践基地上,学校在北面开设专门的樱桃园、在校门口开辟小花园、在学校木质长廊旁栽上紫藤,给孩子们一份专属的“果园”“花园”;

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学校做好学生分工,让学生们每天都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卫生清扫等劳动活动;

在守护老杨树的过程中,学校引导学生参与杨树管理,让学生们了解杨树特征、生活习性,开展“我和杨树共成长”知识竞赛活动,聘请专业老师教孩子们如何给杨树施肥、剪枝等;

……

简单说,为了有效推行劳动教育,黄岚小学统筹了学校内所有可用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孩子们创造参与劳动、用心劳动的机会。劳动,在这里,不再只是“走过场”。

在这里,劳动成为科学教育

有机会劳动,只是劳动教育的第一步。其实,劳动教育不同于劳技教学,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干活儿”,而是强调把劳动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劳动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接受多方面教育。

在校长周庆龄的考虑里,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成为一个既系统、又具备融合性和项目化的科学教育体系。为此,黄岚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落实路径,提高劳动教育工作水平。在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发里,学校确定了杨树领域的杨树精神课程、创意领域的能工巧匠课程、农业领域的幸福田园课程和服务业领域的志愿服务课程。

也就是说,学生们不只是单纯的除除草、浇浇水,学生们需要在200天的时间里,随着节令变化,在参与樱桃园的护理过程中和建设门口小花园的过程中,平整土地、撒种育苗、除草捉虫、收获采籽等,感受种养、记录、探究、实践全过程。

不但如此,对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黄岚小学也制定了配套的跟进、深化、延伸教育评价体系。对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颁发表扬信并获得“清波信用超市”兑换学习用品的机会,同时颁发“劳动小达人”星级奖章。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内容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固化好习惯。劳动教育在这里,成为了学校综合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也成为了学校推动整体教育的助推器,黄岚小学也因此被授予威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

在这里,劳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9月6日上午,中秋节前,黄岚小学食堂里人声鼎沸,学生们正在这里开心地学习做月饼。

临港书院教育资源(威海临港区蔄山镇)(3)

“随着劳动教育的延伸,我们希望课外活动相对贫瘠的农村孩子们可以有更多参与各类社会实践的机会。”周庆龄说,学校在做好校内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协调资源,让学校孩子参与各类校外社会实践。

在蔄山镇范围内,黄岚小学与山马刘幸福大院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生们到这里现场学习制作花饽饽,给村里的爷爷奶奶整理内务、贴心按摩、展示才艺等。在临港区范围内,黄岚小学与威海冰球馆沟通,带领每一个孩子体验冰球活动,去威海植物园举办“杏”在金秋活动,采摘银杏果、制作标本、计算银杏叶面积、吟诵银杏主题诗歌。在威海范围内,学校组织学生到荣成郭永怀陈列馆、文登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劳动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当然,这些还远不够。”采访最后,周庆龄说,学校还打算因地制宜再开设中草药园,丰富实践基地,同时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做好“劳动教育 ”文章,也争取更多机会,让孩子们多出去看看。让更多学生可以像他们门口的老杨树,虽然只是北方常见的乔木,但它们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求上进。(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凌玉 邹良丽 通讯员 谷美瑜 邢喜刚 王琳娜 原翠英/文 记者 杨正/图)

本文来自【威海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