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人物众多,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曾经对警幻仙姑说过,自家的女孩子都有三四百个。众多的女孩,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人人都有一头秀发。在古代,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虽没有血肉,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人身体的延伸,所以人们对头发看得很重。贾府里因女人头发引发的故事很多,最有代表是两人,一个是多姑娘,一个鸳鸯。

红楼梦十四位女子的悲惨命运(2个女人剪下头发后)(1)

1.多姑娘剪下的一缕头发,让人印象深刻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巧姐出痘疹,贾琏搬到外间书房居住,呆了一两日之后,便在小厮们的帮助与多姑娘鬼混一起。“一时事毕,两个又海誓山盟,难分难舍,此后遂成相契”。 巧姐病好之后,平儿收拾贾琏在外的衣服铺盖,没想到抖出枕套中多姑娘赠给贾琏的一绺青丝来。平儿会意藏好,王熙凤吩咐她检查时,平儿假装糊涂,王熙凤冷笑道:“这半个月难保干净,或者有相厚的丢下的东西:戒指、汗巾、香袋儿,再至于头发、指甲,都是东西。”贾琏听后脸都吓黄了,望着平儿杀鸡抹脖使眼色儿。平儿替他掩盖免了一场风波。

多姑娘之所以要把头发赠给贾琏,是把头发当作了“情物”。女人用自己身体上的东西赠送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男子,既表达了情意,更让男子睹物思人,多姑娘剪下一缕头发给贾琏,表示一种愿与之结“百年之好”的愿望和心意。

在《红楼梦》里,除了头发以外,手帕、宝剑和玉佩等都曾经做为男女之间定情物出现过。多姑娘的这种做法,不足为奇。

红楼梦十四位女子的悲惨命运(2个女人剪下头发后)(2)

2.鸳鸯剪下的半缕头发,让人感叹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荣国府的大老爷贾赦看中了贾母的贴身丫头鸳鸯。先是派自己的妻子邢夫人亲自说做媒,被拒绝后又派出鸳鸯的哥嫂出面,被鸳鸯痛骂拒绝,贾赦知道后,放出狠话,告诉她若不嫁给自己,嫁给别人也不可能,如果想嫁到外面去,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在这种情况下,鸳鸯采取了绝决的办法。

她拉嫂子当众跪在贾母跟前,痛哭自己受到的委屈,表明心志。“……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鸳鸯说完,从袖子中拿出事先藏好的一把剪子,一面说着,一面左手打开头发,右手便铰。众婆一娘一丫鬟忙来拉住,已剪下半绺来了。众人看时,幸而他的头发极多,铰的不透,连忙替他挽上。贾母见状,气得浑身乱战,当场骂了王夫人,事后训了邢夫人,救了鸳鸯。

鸳鸯之所以剪发,一是表明自己坚决不嫁给贾赦的决心,二是表明自己此生不嫁的决心。在古代女性“断发”,就是表示剪断尘缘。佛教中,称头发为“烦恼丝”,剪断头发就是要断绝与尘世的关系,所以鸳鸯才会说出当尼姑之语。

红楼梦十四位女子的悲惨命运(2个女人剪下头发后)(3)

3.两人剪发为何不同?

多姑娘剪发是滥情,鸳鸯剪发是绝情,大多数人认为多姑娘剪下的一缕头发是肮脏的,鸳鸯剪下半缕头发是尊贵的。为何会有这种印象,主要源于三个不同。

一是地位身份不同。多姑娘出身体卑微,无名无姓。原是赖大买回的丫环,之所以把好嫁给多浑虫,是因为看到晴雯的面子上。也就是说多姑娘是丫环中的丫环,身份地位极低。鸳鸯则不同,她虽然是贾府的家生子,世代为奴的身份,但是她作为贾母身边的得力助手,深受贾母器重,掌管着无数的资源,王熙凤当众称她是姐姐,受了委屈还需她向贾母通风报信;贾琏私下里称她是姐姐,困难之际偷当需要她从中帮忙。在贾府众人眼里,是一等一的丫环,可以与主子小姐们称姐妹的人。

二是生活环境不同。多姑娘退给多浑虫之后,多浑虫更是天天只顾喝酒,生活在贾府的最底层,她的人生更的是生存的压力,没有生活的色彩。鸳鸯不仅早已摆脱了生存的艰难,而且生活在贾府里的“上流社会”里。平时除了替贾母上传下达之外,就是陪着贾母同王夫人、薛姨妈等人打牌听戏说笑话,接触的人有涵养,处理的事有层次,生活没有太大压力。

三是生活追求的不同。多姑娘嫁给多浑虫之后,没有更多的人生追求,在贾府糜烂成风的环境里,她随波逐流,有了蒹葭倚玉之叹,红颜寂寞之悲,所以最终遂恣情纵欲,满宅内便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被考试过。贾琏只不过是众多男人中的一个而已。鸳鸯则不同,她不仅了解贾府的上层生活,更对贾府和自己的未来有透彻的理解。在她向平儿、袭人诉说心中苦闷时,曾说过“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从这句话中推断,鸳鸯是不以当姨娘为追求的。她宁愿出家当尼姑,表明她追求有一个自由之身。

红楼梦十四位女子的悲惨命运(2个女人剪下头发后)(4)

4.两人做法哪一人更受尊敬?

站在道德的尺度上,多姑娘的做法自然受人唾弃,鸳鸯的做法自然受人尊敬。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两人究竟谁对谁错,却难以厘清。

多姑娘因为生活在底层,遭遇了失败的婚姻,所以她才会与贾琏交往。她剪下一缕头发有可能是逢场作戏,也有可能是真情流露。《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晴雯被撵出怡红院,在她家中时,贾宝玉私下看望,她搂抱宝玉之后,被贾宝玉百般推托,不仅不纠缠,还肯定两人真情,鼓励宝玉到家中看望晴雯。这既表明多姑娘人性的复杂,也展现出她人性中向善的一面,虽然身在底层,仍向往美好,虽然自己不干净,但不仅不会给别人惹麻烦,还会成人之美。这让多姑娘在很多人的眼里变得不那么丑陋。

鸳鸯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尤其是她痛骂哥哥和嫂子的话,更让人觉得解气和可贵。但是放在贾府的现实生活中,她的做法却并不一定值得肯定。她是家生子,一家之人世世代代都是贾家的奴隶。面对贾赦的逼婚,她想到的更多是个人自由、自己的尊严,而付出的代价却不仅仅是她自己。在贾赦的眼里,鸳鸯的反抗会给她的父母、哥嫂和其他的亲戚带来灾难。一人反抗,众人遭殃,在鸳鸯亲戚们的眼里,她呈现出来的是个人利益至上,是一种自私。这让鸳鸯的选择在一些人看来,其实并值得那么的肯定。而《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贾母死后,鸳鸯不得不以死殉主,更表明她剪断半缕头发拒婚,这种选择其实不是十分正确的。

红楼梦十四位女子的悲惨命运(2个女人剪下头发后)(5)

曹雪芹写《红楼梦》开宗明义便讲,此书大旨谈情,而这个情字里其实包含着更多的世情。什么是世情?多姑娘的活法是世情,鸳鸯的活法也是世情。人因追求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呈现出的生活状态也不同,展现出的世情自然也不一样,在复杂的世情面前,哪一种是对是错,其实都有不同的维护,不同的评判标准。所以无论是多姑娘剪下那一缕头发,还是鸳鸯剪下的半缕头发,都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对错交织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人做法实在难分高下。多姑娘和鸳鸯作为贾府中受压迫的奴仆,选择对错其实不是重要的,因为无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在贾府的这个封建大家族里,迎接他们的都是悲剧。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文/小涵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