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见堂(又见藻鉴堂)(1)

80年左右,我先生帮大画家黄胄先生创建“中国画研究院”时,曾担任办公室主任。筹备处暂借颐和园“藻鉴堂”。

我们常去那里度假,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清明节刚去为先生扫了墓,今天又见“藻鉴堂”,心中实有些酸楚,欲说还休……

活着真好!

2021.4.14元马红宇于昆仑阁

藻见堂(又见藻鉴堂)(2)

附“藻鉴堂”百度资料

西堤及其支堤把颐和园的水域分成三个部分:西堤东侧就是昆明湖,昆明湖有个南湖岛,由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南湖岛上有个鉴远堂;南湖岛又把昆明湖分成水面相连的两部分:北部是昆明湖,南部又叫南湖(南湖岛的名字即由此而来);从玉带桥向西南有一条支堤,支堤把西侧的湖水也分成两个部分:北侧的叫团城湖,又名西湖,湖中有一座四面环水的圆岛,岛上建筑叫治镜阁;南侧的叫养心湖,湖中也有一小岛,岛上的主体建筑就是藻鉴堂。鉴远堂、藻鉴堂、治镜阁,这都是清漪园最早的建筑,名字也都是乾隆亲自起的;它们所在的三座小岛呈鼎足之势,即承袭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模式,也象征神话传说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颐和园前湖水景的点睛之笔。

其中藻鉴堂模仿的是方丈,乾隆帝曾在此休憩品茗,吟诗赏景。藻鉴堂之名颇含深意,有个成语叫辞藻华丽,所以藻的本意虽然是水生植物,但在这里当文采讲;鉴既可以是名词、镜子,也可以当动词用、照镜子;因此藻鉴的意思就是文采鉴人,古时候朝廷选拔人才就叫为“藻鉴”,所以藻鉴堂还是殿试后的阅卷处,乾隆皇帝以“藻鉴堂”命名,是寓意人才难得。夏天时,藻鉴堂的周围全是荷塘,荷香四溢,沁人心脾。冬天时,周围的湖水结冰、冻住枯萎的荷叶,虽然有些萧条,但满塘残荷,却也有一番别样风情。清漪园时期,藻鉴堂内陈设有许多珍贵文物。

咸丰十年(1860年),有两个强盗闯进北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他们不但火烧圆明园,同时也对颐和园进行了一番洗劫,拿走了藻鉴堂里的文物,还放火焚毁了建筑。

藻见堂(又见藻鉴堂)(3)

藻见堂(又见藻鉴堂)(4)

藻见堂(又见藻鉴堂)(5)

藻见堂(又见藻鉴堂)(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