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阿q的名字的由来(鲁迅先生笔下阿Q)(1)

作者:娴清

《阿Q正传》是鲁迅最负盛名的作品,如果生活有味道,那鲁迅笔下的生活一定是辛辣、辛酸的。阿Q只是一个小人物,在他的世界里从来都是“想当然”与“不可能”,想受人尊敬,可偏偏被人作贱;不可能姓赵,因为举人老爷姓“赵”。

他想当然用精神胜利法战胜一切不可战胜的敌人,是活下去的唯一方法。想要娶个女人,却是被当成流氓,成为丧家之犬。阿Q挨了打,从来没被别人正眼看待过,他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不公平,想过反抗,可是又不知如何反抗,只能用“儿子打老子”来取得一点心理平衡。

看上去阿Q是一个可笑的人,可是我们谁没有当过阿Q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能与下比,因为没法和上比。只能看到更惨的人,更弱小的人,心理才会有一点平衡。“不平等”的世态,反而能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取得一点点平衡,这不是最荒唐的事吗?

不是不想面对现实,而是太苦了,痛苦是会摧毁所有的神经,如果阿Q没有精神胜利法,他会活下去吗?这也是一个问题。当然,您可以用一万个理由说,他可以找寻出路,可是当沦落底层,没有更高的理想和更强大的思维,只是想好好活着,就已经这么难了,他怎么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出路?

一个好的社会应该让人的精神更加丰富而完整,有足够的价值来自我肯定,而不是活在麻木与冷漠,自我欺骗与被人欺骗,应该给他们更多时间来形成自我的思考,有更多的资源和余地让一个人更好地成长。

然而,显然阿Q所在的社会是不存在这样的土壤,一个狭隘而封闭,贪婪与人情社会是不能够承载那么多空间来自由呼吸。

阿Q是想过抗争的,离开这个地方去寻找更大的城市,他也深深明白那些欺负他的人都是丑恶的,是应该受到报应的。可是,这些人都是狡猾的,他们可以用资源包装成各种样子,哪怕是革命者。

阿Q却不懂得革命是要当一回真正的人,而不是仅仅让别人看得起,是要改变一个人吃人的社会,要有权力去保护自己,当家作主人。这是需要流血牺牲,要有信仰和理想,奋勇前行,而不是一句口号。缺少正确的指引,没有正确的方向,是不可能成功的。阿Q们找不到药方,却会成为那些丑恶者的替罪羊,连死都糊里糊涂的。

懦弱和勇敢是在他身上同时出现的,也是一些人的精神根源。一边愤愤不公,一边不愿出力;一边抗争,一边后退;一边迷茫,一边安享尊荣。哪怕当一切都被逼到无路可退,也要自我安慰,这就是所谓的“意淫”,珍惜所有美好,也知道现实如此,但是找不到出路,只好幻想乌托邦的存在。

鲁迅先生从来是警世者,纵笔如枪,激发了那些沉睡着的贫苦人民。无论何时,都要沉思一下,让精神少一些奴性,多一些血性,更重要的是理性。作为一直受欺辱的人,仅仅是精神胜利,而不是现实的胜利,那就是失败的吗?是的,残酷的生活会带你跌落到角落里,直到你爬不起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真正要想不失败,只要记住一点,不论有没有路,都要走一走,才能知道。

小青的第三只眼 (搜索readingtea)

鲁迅笔下的阿q的名字的由来(鲁迅先生笔下阿Q)(2)

娴 清 篇篇原创 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