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大片「囧妈」正在头条免费热映,徐峥导演的「囧系列」电影——前有《泰囧》《港囧》,今有《囧妈》,无疑已经成为一张金字招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囧字如何来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囧字如何来的(咬文嚼字囧妈之)

囧字如何来的

(一)《囧妈》之「囧」——春秋P法,微言大义

贺岁大片「囧妈」正在头条免费热映,徐峥导演的「囧系列」电影——前有《泰囧》《港囧》,今有《囧妈》,无疑已经成为一张金字招牌。


我看了一下《泰囧》、《港囧》、《囧妈》的三张电影海报,都有「囧脸」元素,而且三张海报中的「囧」字的字体、颜色都有差异,显然海报设计者是想「微言大义」,让这个「囧」字与剧情贴合。



可以发现,《囧妈》海报上的那个「囧」,稍微P了一下,但一P多得:



没有观看《囧妈》之前,凭着预告片和剧情简介,我大致能猜到「分」的含义,「囧」字p成火车的原因,但搞不懂「π」究竟有何奥妙?

但是,当我观影完毕,个中内涵,原地秒懂,隐含深度,立即自见。

以我对电影和生活的理解,我想那就是:两个相爱的人,往往需要一点「无理数」,不能尽是「有理数」!

而天下很多妈妈对儿子的爱,爱得那么「无理」,又那么「无礼」!「我妈妈」就是这样的。



所以,《囧妈》之「囧」字,「分」之巧用,「π」之妙用,可谓「春秋P法」的典范。



(二)古今有别——今「囧」象形,古「囧」会意

汉字「囧」其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字,可以说是古字今用,死字活用。

「囧」是始见于甲骨文的一个汉字:


东汉《说文》的解释是:

《說文》:囧,䆫牖麗廔闓明。象形。凡囧之屬皆从囧。讀若獷。賈侍中說:讀與明同。

大致意思就是「囧」象「透光通明的窗戶」之形,本义就是「亮窗」,其实,「囧」就是「在墙之牖」的平视取像,如下图所示: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囧、窗、牖」三个字的意义,我在悟空回答中有非常详细的解释,这里也就不重复了。

「囧」字后来渐渐废弃,基本上成为一个死字,现代汉语基本上不会用到。

我们知道,「囧」这个字最初是在网络上风靡,是因为「囧」非常像一张「愁容满面」或者「无比尴尬」、「小小愤怒」,甚至是「无奈苦笑」的脸。



所以,网络上经常用「囧」来表示「郁闷、悲伤、无奈、尴尬、困窘」的意思。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囧」其实跟「窘」的意义很相近,但是比「窘」更生动。

我们可以发现,若你仔细盯着看「囧」的话,甚至可以看到喜悦的表情,所以,将「囧」的笔划稍微调整一下,立刻就成「囧系列表情包」。

这是因为「人脸识别」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逆天技能」,快速识别人脸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导致我们大脑对人脸形状的图形特别敏感,而且非常善于附会。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空想性错视(Pareidolia)。

比如:面包上的耶稣,火山上的人脸、大笑的万用表


正是这种空想性错视(Pareidolia)的认知原理,将本来已经死了两千年的「囧」字,当成一张表情丰富的脸,从而「快速复活」,并广为传播并被接受。

之后,「囧」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中,成为现代标准汉语。



(三)结尾语

综上所述,今天的「囧」字与古代的「囧」字,其实是两个字,在文字学中叫做「同形字」:

因【空想性错视(Pareidolia)】而「误把窗户当人脸」,从而产生的汉字「囧」,也被徐峥导演利用作为自己的电影元素,在「囧系列」电影海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张扭曲的囧脸,不同姿势的「囧」字。

特别是电影《囧妈》海报上的「囧」字的「春秋p法」:「车、站」都有,「分、π」合一,浓缩了电影主元素,真乃「微言大义抖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