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导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了,这片从一开始就出了不少噱头,先是上映时间延期,再是圆形画幅,然后是范冰冰素颜出镜演村妇,这几天又出了冯导在排片量上呛声万达的事,还在微博上直接@王思聪,一来一回又上了娱乐头条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电影未上先红,话题性强硬得很,大家想不关注都不行,各种关于“他们都是炒作”的评论层出不穷在这么大的信息量中,我最为关注的却是范冰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范冰冰四大震撼片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范冰冰四大震撼片段(范冰冰的控制力)

范冰冰四大震撼片段

冯导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了,这片从一开始就出了不少噱头,先是上映时间延期,再是圆形画幅,然后是范冰冰素颜出镜演村妇,这几天又出了冯导在排片量上呛声万达的事,还在微博上直接@王思聪,一来一回又上了娱乐头条。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电影未上先红,话题性强硬得很,大家想不关注都不行,各种关于“他们都是炒作”的评论层出不穷。在这么大的信息量中,我最为关注的却是范冰冰。

先不说电影如何,范爷历来带着被大家强行贴上的炒作标签,这回倒是认认真真地把重点放在了电影和角色上,从选角倒开票再到上映,倒真没在范冰冰身上做多少文章。再来看电影,李雪莲这个角色,范冰冰完成得相当不错,“银贝壳”实至名归。

《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非常考验演技的电影。李雪莲是一个倔强又“软弱”的女人,一方面她不服输,另一方面最初的坚持到最后几乎变成了一种生活的时候,她反而开始同情他人,同情这个,同情那个,以期发现对方比自己还惨而说服自己放弃。

也就是说,对她来说,自己在用自己的“软弱”对抗倔强。

这样一个复杂多面的性格,光看脸蛋就不像是范冰冰。《苹果》中的范冰冰虽然也没有和主人公一样接触过底层生活,但好歹懂得一个可以靠外表吸引的女人是如何周旋在男人之间——并承担因此而来的后果,哪怕她仅仅只是为了自保。而《观音山》里的范冰冰更接近本色出演,性格和经历角色相同的地方很多:好强,有能力但又命运多舛,这更像是把她年少时的觉醒历程重来一遍。

但《我不是潘金莲》呢?

有一个流行说法是这样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无力书写这个时代,在文坛上比较活跃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写“文革”、童年,过去,或者说写一个村,一个店,一个沟那点儿事。这个时代的作家,很少有像刘震云这样对现实这么敏感、还有勇气和胆量来反映现实的。这个作品之所以伟大,弥足珍贵,就是因为50后无力书写;80后基本上写当下,写自己的困境,关注的是80后这批青年的生存环境,基本上也不写人民,更不写别人的痛苦、一群人的痛苦,制度的痛苦、人民的痛苦更谈不上了;90后基本上写穿越、未来、幻想。谁来替人民说话?

我基本赞同这个判断,时髦的作家和时髦的导演是范冰冰演艺生涯的常态,她扮演李雪莲注定比巩俐当上谋女郎还要困难,因为无论她的生活还是她的戏,都是跳出圈外在审视底层,虽然善意,但注定充满隔阂。

所以无论我们看《观音山》里的文艺青年还是《苹果》里的洗头小妹儿,能看出的也只有猎奇——这不是我们的生活。

但《我是潘金莲》就剧本故事来说,则必须是我们的生活。虽然看起来怪异离奇,足以堪称魔幻现实主义。但我们就是觉得这是可能发生的,可以发生的,正在发生的 。

她办到了。当我看见李雪莲在拦下县长的车举起“冤”字的纸板时,眼神里流露出的倔强、坚定,不再依靠拉扯面部肌肉的浅薄表演,而是真正属于一个一个韧如蒲苇的农妇,范冰冰真正变成了李雪莲,她也完成了从花瓶一跃成为“银贝壳”的完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