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霍启刚在微博晒出一张,儿子和女儿洗车的照片。无数网友称赞,霍启刚对孩子教育的用心。但他本人却质疑,孩子洗车给钱这种方式对不对?

作为爸爸,他希望孩子长大能学会珍惜,从生活中体验付出才有收获的意义。因为现在科技太便利,孩子体验不到钱的意义。

每个父母教育孩子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双向性,同一种教育方式用在不同孩子身上会有不同结果。我今天想和大家谈一谈,对于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钱?

童话大王郑渊洁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

霍启刚儿童(霍启刚孩子帮洗车给钱)(1)

父母让孩子做家务的目的有两种:一、是让孩子通过做家务赚钱养成正确的金钱观;二、是希望孩子养成做家务的生活习惯。

孩子做家务给钱合不合适?

1.适可而止就好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提到孩子做家务赚钱:

女儿圆圆在上小学,一次逛街看到一个特别漂亮的洋娃娃,非常想要。但那个洋娃娃太贵了,买下来的话要花掉她工资的十分一。

考虑到当时的经济状况,把洋娃娃放回去时,看到女儿沮丧的表情,她特别心疼。

回家和女儿商量,让她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来买那个娃娃,帮妈妈洗一次碗获得2块钱,赚够50块剩下的就妈妈承担。

过程当中,圆圆也有不愿意洗的时候,妈妈不勉强,她花了两个月的花时间赚到钱,把心爱的娃娃买回来。

尹建莉老师认为,可以适当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赚钱,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家长必须明白,哪些钱该赚,哪些钱不该赚。


霍启刚儿童(霍启刚孩子帮洗车给钱)(2)


适当让孩子赚钱,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想要的东西,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如果过度控制孩子对钱的欲望,也会让孩子产生对金钱的匮乏感。

家长的观念和引导正确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赚钱满足自己的需求。

2.当以赚钱为目的,性质就发生质变。

电视剧《家有儿女》,夏东海为了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用做家务积分的方法,每个月月初兑换零花钱。

小雨关心的是一张分卡可以换多少钱,小雪关心的是做家务爸爸看不见算不算数,刘星为了换更多的零花钱,一天刷10次锅。

夏东海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学会做家务,帮父母分担,养成生活习惯。但在孩子们眼里,只看到做家务能得到多少钱,而对做家务只是一个可拿到钱的任务。

当钱和家务挂钩,产生的副作用是,满足了孩子对钱的欲望,掩盖做家务的本质。


霍启刚儿童(霍启刚孩子帮洗车给钱)(3)


哈佛大学曾做个一个调查: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物质刺激只是短暂的效果,时间长就会索取更多,变本加厉。

知乎有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后爸爸为了锻炼她成为做家务的小能手,用钱来刺激她。

结果是,很快她学会了讨价还价,给钱少了不干,没有价格的事情不做。

她享受这份和老爸抬杠又挫败爸爸的快感。

父母把金钱奖励错当成治孩子不做家务的“良药”,孩子反过来“病”得越来越严重。钱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让孩子误入歧途。


霍启刚儿童(霍启刚孩子帮洗车给钱)(4)


之前有个新闻,一个26岁的女孩,什么家务都不会做。她的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毕竟离开他们还是要学会自己独立生活。于是他们想一个“妙招”,故意把100块钱放进要洗的衣服里。女儿看到后,马上主动要求去洗衣服,自然衣服里的钱也就归她了。

在用钱刺激的作用下,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只剩下钱的关系,容易把孩子养成一个唯利是图,斤斤计较的人,完全与父母的初心背道而驰。

3.从赚钱中,懂得承担责任

有一次,牛妞说想要买一个沙子池,因为她还比较小暂时还不能通过做家务来赚钱。沙子池100多快,我不想轻易满足她的要求。给她挖了个坑,我们每周都有固定的零花钱,跟她商量从零花钱存下一部分,攒够买沙子池的钱。

连续半个月,她对于花钱都特别谨慎,有时还自己刻意控制不买零食把钱省下来。因为是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她显得格外珍惜。

培养孩子的金钱观重点不在于赚多少钱,目的是养成习惯。让孩子明白,想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而不是想要什么父母都应该满足。


霍启刚儿童(霍启刚孩子帮洗车给钱)(5)


只有一种情况适合做家务给钱,就是孩子想要得到某样东西,自己又没有足够的钱买,鼓励孩子做一些平常不做的家务,比如洗车之类的。平时是她自己本该负责的事情,不应该用钱来鼓励。

教育家阿米说过,“成长的意义,就是能负担起自己的责任。

和孩子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原因何在?

1、要及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多数家长觉得小的孩子,在做家务这件事上只会越帮越忙。我们知道,孩子天生就好奇,当他对新鲜事情感兴趣,就会想自己探索。往往家长觉得孩子做不来,不如自己做来得快,扼杀了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孩子越小越容易引导他学会做一些他能承担的家务。当孩子长大一些,觉得应该要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时,在要求孩子做家务就显得很吃力。

现在差不多两岁的儿子,特别喜欢模仿我做家务。拖地、扫地的时候,他也学着我的样子,虽然动作看上去有些笨拙。每当他完成一个系列的动作,他就手舞足蹈,显得特别骄傲自己又学会了一件事。

曾有人说,“如果你想让一个孩子学会坐船,你不能去教他坐船,而是让他对大海充满好奇。


霍启刚儿童(霍启刚孩子帮洗车给钱)(6)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伊这样解释心流:“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

只有他的内心充满好奇,才能激发他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不用刻意引诱他,他也会自觉去做。

2、从做家务中获得成就感

让孩子获得成就感,首先是学会称赞孩子。对孩子做的具体事情,认可和鼓励,让他觉得有一种被认可和尊重的感觉。不是通过做家务来讨爸妈的欢心,而是享受做完之后有一种成就感。

女儿在幼儿园里,老师告诉他们,回家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老师喜欢用奖励贴纸或者盖奖章的方式,鼓励孩子做家务。

一次女儿回家叠衣服,叠完后她说,妈妈你要给什么奖励给我?当时我有点惊讶,我问她为什么叠自己的衣服,还要问奖励呢?她说,老师说,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就是好孩子,好孩子可以得到奖励的。

我恍然大悟,后来我告诉她,“你很认真地在叠衣服,妈妈感到很高兴。这些衣服都是你自己穿的,你把它们叠整齐,看上去真的很整洁舒服。给你点个赞!” 女儿点点头,自豪说“这是我自己叠的”

有成就感,孩子才更自觉去做好一件事,就像玩游戏一样,每过一关信心就增加一份。

心理学家鲁道夫曾说,满足感要通过贡献与合作得到,当我们忙着通过奖赏赢得孩子与我们合作时,事实上我们剥夺了孩子从生活得到的基本满足感。


霍启刚儿童(霍启刚孩子帮洗车给钱)(7)


避免金钱产生副作用,关键在于正确的“诱惑”

尹建莉老师说,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

想要孩子学会做家务,学会生活独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家长用钱作为诱饵,他们很快就学会把钱当做把柄要挟父母,很难唤起他们内心做一件事情的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