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最丑的女人有多丑呢?40岁还嫁不出去,丑到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不过最后她却成为了王后,还名垂青史,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代最丑的女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古代最丑的女子(古代最丑的女人有多丑)

古代最丑的女子

丑的惊天动地

古代历史上最丑的女人有多丑呢?40岁还嫁不出去,丑到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不过最后她却成为了王后,还名垂青史。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这句话出自《列女传》,这个典故讲的是齐宣王跟他的王后和宠妃的故事。

钟无艳的本名叫钟离春,古书上说她“容貌丑陋,貌比无盐”,于是就有了钟无盐这个名字,后来随着时代的演变,钟无盐就被美化成了钟无艳。

后代很多人将钟无艳的丑当成一种“典例”,那么她究竟丑到什么地步呢?

根据史书记载:钟无艳额头下凹,眼窝深陷,鼻子朝天,脖子又黑又粗还有喉结,整个脸型像石臼,头顶还没有几根头发。

光是听这个描述都觉得钟无艳已经丑地惊天动地了,不过都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钟无艳除了丑的惊天动地,她的才能更加惊天泣地!

钟无艳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神秘人物,因为她的师承大有来历,她有两个师父,小时候拜鬼谷子为师,后来又拜在骊山老母的门下。

这么算下来,她跟孙膑与庞涓师出同门,所以其实钟无艳幼年时期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这是她将来走上“政途”的基础。

关于骊山老母的说法就更传奇了,骊山老母原本是生活在天上的神仙,但是因为她本人喜欢凡间,所以一直在骊山生活。

她的弟子也是遍布各朝各代,比如祝英台、樊梨花、穆桂英,甚至是传说中的白素贞,都是师承骊山老母。

传闻中“铁杵磨成针”的典故,里面那个“磨针”的老妇人就是骊山老母,所以能够看出,骊山老母很喜欢改造铁杵,她就用铁杵改造了一个桑钩送给了钟无艳。

这把桑钩上百斤重,但是钟无艳因为常年习武,力气奇大,抡起来竟是十分趁手。

钟无艳居住在无盐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东平,当时的无盐邑属于齐国,距离赵国很近,这里经常受到赵国的骚扰。

可是当时齐国的齐宣王无道,只会跟妃子们吃喝玩乐,生活极其奢靡,百姓原本就民不聊生,还要遭受赵国的骚扰。

钟无艳在跟赵国的士兵对抗了几次之后,越想越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计划了一番,决定冒死去找齐宣王。

这时候的钟无艳已经是40岁的年纪了,因为长得丑,至今还没有嫁出去,如果能成为齐国的王后,她必定尽全力辅佐齐宣王。

钟无艳独自一人快马加鞭到了齐国的国都,这里有一座行宫,是齐宣王专门盖来享用的,她走到门口对守门的侍卫说道:

“我叫钟离春,听说大王在选美,我是来自荐当王后的。”

守卫们一看到钟无艳煞是吓了一大跳,因为眼前的人实在是太丑了,他们从没见过这么丑的人。

不过即使来选美的人再丑,守卫们也没有直接替大王决策的胆子,所以还是通报给了齐宣王。

这边的齐宣王听说门外有个丑女来参加选美,当时就来了兴趣,他为了看看丑女到底有多丑,欣然答应让人把钟无艳叫了进来。

开启百家争鸣,功在千秋

一个丑女竟然妄想当王后,齐宣王对这个丑女无比好奇。

虽说齐宣王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在见到钟无艳的时候心里还是咯噔一下,他上下打量了一顿钟无艳,憋了半天就说了一句话:

“你这头发也太少了。”

钟无艳听后也不生气,只是说道:“君子头不压重发。”

齐宣王一听见这话顿时觉得眼前的人不简单,于是便问她今日前来的目的,难不成还真的想当王后吗?

在听完齐宣王的话之后,钟无艳反而不语了,过了一会她突然做了一些奇怪的动作,她先是四处看了看之后,又张开嘴,然后朝空中挥了挥手,口中大喊:“危险啊!”

齐宣王看到后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让她说个明白。

钟无艳说道:“我替大王看了朝堂的变化,大王听不见劝谏,我替大王把佞臣赶走,现在敌军快要压境,大王却还在这里盖上行宫日日笙歌,国土危险啊!”

齐宣王听到钟无艳这一番话顿时如梦初醒,随即又觉得愧疚不已,他认为钟无艳是个有着大智慧的人,顿时大为感动,将钟无艳立为了王后

那么钟无艳究竟有多大的才能呢?

齐宣王虽说之前只知道玩乐,但也不是个无可救药的人,钟无艳当初的一番话他真的听到耳朵中去了,当时就付出了行动。

他赶走了身边的一些佞臣,又听钟无艳的话任用了大将田婴为相,还将孟子奉为座上宾。

当时赵国时常扰乱齐国的边境,因为之前朝中佞臣只会对他阿谀奉承,所以这件事他竟然一直不知道。

从前齐国围魏救赵,但是现在赵国却过河拆桥,这简直是太不地道了,这时候的齐宣王才开始大感庆幸,幸亏现在有了钟无艳。

齐宣王一声令下,誓要将赵国打退,不过原来的大将田婴现在成了相国,谁来领兵打仗呢?这个时候钟无艳再次毛遂自荐了。

她告诉齐宣王:“大王要是信任,臣妾愿意领兵出战。”

不得不说钟无艳的确给了齐宣王很大的惊喜,这样的“宝贝”让他找到了,除了人长得丑之外,这简直是世上不得多的人才。

钟无艳虽然能领兵,有治国之才,不过这并不就是钟无艳人生的终点了,事实上,这仅仅只是钟无艳功在千秋事业的开始。

当时齐国的国都是临淄城,也就是如今的山东淄博,国都中有一处城门叫做“稷下学宫”,这个学宫早就有了,但是却一直闲置着。

后来在钟无艳的建议下,这里被发展成了一个讲学的地方,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中心,曾经几代学者都在这里讲学。

战士的称号是用战功承载的

钟无艳辅佐齐宣王将一些大家聚在一起,先是给他们分房子,而后让他们在朝中任职,不过他们并不需要真正的任职,只需要享受待遇就可以了。

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事的时候学者们需要聚在一起探讨国事,商议对策,而后就是讲学,展开学术争鸣,为齐国培育人才。

在《史记》中有这么一段话: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稷下学宫汇聚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数十种学派的学者,在这里展开了流传千古的百家争鸣,创造了独有的中国文化。

除了这些治国之才,钟无艳的确是个优秀的战士。

齐宣王6年的时候,燕国发生了内乱,燕王临终前不知道发什么神经,非要把位子给相国的儿子,燕国太子肯定不答应,大战一触即发。

太子不是相国之子跟燕王的对手,这才想到跟齐国求援,齐宣王原本觉得这是别人的家事他不好插手,但是孟子认为太子是讨逆之战,齐国理应援助

正巧钟无艳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就由钟无艳挂帅领兵征讨去了,钟无艳骁勇善战,军中上下一心,这一战打得惨烈无比。

仅仅用了50天的时间,钟无艳就把燕国打得只剩下都城了,并且这一打就没收住劲,不光是相国之子死了,就连燕国的太子也死了。

当时的局面有些复杂,秦国刚刚完成商鞅变法,正整装待发地问鼎中原,这个时候燕国被齐国打到都城,如果两国合并了,那将对秦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这时候的秦国自然是坐不住了,立即带兵出征齐国,不过就在“齐国要不要吞并燕国”这个节骨眼上,钟无艳与孟子产生了分歧。

钟无艳认为这是拓展势力的大好时机,干脆吞并燕国断了秦国的念想,不过孟子认为这不符合民意,是件道德亏损的事。

而此时的齐宣王也犹犹豫豫,认为孟子说得有道理,所以就把燕国的领土又还给了燕国,这件事让钟无艳无比的郁闷。

不得不说,等到几十年后再看这件事,如果当初齐宣王听了钟无艳的话,也就不至于在30年后遭到燕国复仇,最后差点遭到灭国之灾。

在这之后钟无艳就没了动静,有后人说当时齐宣王的“废后”就是废的钟无艳,这件事虽说只是传闻,但是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齐宣王让钟无艳当王后,也是为了她的才能,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宠幸别的女子,相传当时他的后宫中还有个叫夏迎春的女子,长相美丽,还能歌善舞。

有事的时候就让钟无艳替他打天下,没事的时候就跟夏迎春唱唱跳跳,这才有了“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典故。

钟无艳无疑是历史上的奇女子,她有着逆天的治国之才,又是个勇猛坚毅的战士,即使是身为女子,并且长相丑陋,但是她依旧凭借着自己的本事闯出了一片天地。

随着后世很多故事的流传,关于钟无艳的传说也越来越多,人们都称她为“丑娘娘”,到了元朝时期,人们为了表达对钟无艳的敬佩之情,便将她的形象加在了戏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