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这句话出自老子他老人家的《道德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女人是水做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是水做的)

女人是水做的

上善若水,这句话出自老子他老人家的《道德经》。

水无常形,这句话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可能大家对前两句话不太熟悉。

大家也许更熟悉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老人家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三句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话,又有什么联系呢?

有谁说过,女人天生为情感而活!而男人偏偏为事业而生,根本无法长情!这就是女人的悲剧所在!就像现在网络上到处宣讲的:男人什么时候才不好色!——挂到墙上的时候!

女人要长相守,男人要新鲜感!这根本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为什么会存在这么矛盾的情感关系呢?这不是很悲剧吗?

就像《氓》就记录了几千年前女子悲惨的感情命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为什么会这样呢?女人在感情悲剧里竟然还忍受了几千年?为什么呢?

大家都熟悉马克思的一句话,那就是“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但是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就说过很多这样的话!

比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变化规律。比如《老子》《庄子》以及后代的文人墨客,都探讨过存在的一切的一切的静止与变化的关系!上至宇宙万物下至受肉眼凡胎所限看不见的微尘,全都包括进去了,简简单单就说明了时间与空间的无限与变化!

例如超长时间的“沧海桑田”,超短时间的“方生方死”,表感觉的“白驹过隙”,表空间的“移形换影”……

时间空间的发展变化不容易说清楚,所以具形化,实体化后,人们就拿水来做比喻!

女人是水做的,又是什么比喻呢?

我想说说鸡与蛋的关系!世界上,先有跟着环境变化而演化的类似于鸡的鸡的存在,然后才生下鸡蛋的!鸡不是在鸡蛋里演化成鸡的!是在变化着的环境里完成必要的生存变异的!但是它们生下真正意义上的鸡蛋时,只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鸡!

就像世间万物与规律一样,先有原质的存在,才有规律的运行!不是规律制定好了才有物质!

就像女娲造人,先用泥捏成人,吹口仙气,也就是赋予泥人活动的规律,人才算是活着的蹦蹦跳跳的人一样!

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女性不是以正真意义的女性的形态孕育了所谓的男性后,女性自己才拥有自己正真意义上的女性形态!就形态而言,男人先于女人而存在,而实际上,女性作为原质先于男性而存在的!

那么女性是什么!女性是世界物质与变化规律的生物化!而水呢,是人对世界物质与变化规律的拟态化!女性是水做的,是比喻。

我们再说开头的三句话。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是说至善的人性如流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水对世间万物慈祥博爱,却默默地甘居底下而不卑,水能涤荡尘垢,水能顺势而为!

水无常形,水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差异而改变自己的形态,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水在杯里为杯形,在盘中为盘形,在葫芦里为葫芦形。

再说孔子,为什么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现在的人都认为,只有女人与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其实也是说女人像水一样,离的近了就有淹死的可能,离得远了就有可能渴着。就像离女人太近,女人会时刻粘着男人,让男人有种窒息的感觉。离得远了,让男人觉得女人冷淡无情!男人想要的情,就是那种不用负责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情感!所以他们想要的感情像水一样,渴了可以止渴(想高谈阔论就可以高谈阔论,想一起喝酒就一起喝酒,想出去郊游野炊就一起出去浪,想一起睡就一起睡【古代男男很普遍】)不渴就不必时刻带着。相比之下,男人们就觉得女人麻烦得多了,需要负责任,需要照顾情绪,女人因为天天做琐碎的家务没空读书,脑袋空空,语言乏味,漂亮的也像花瓶一样无用!

上善若水,中善若火,下善若石。

孔子追求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是下善,也就是有原则的石头一样的品质。而女性似水,最不可掌控!

古代社会,养个动物,交个朋友,时间久了,脾性啥的都能掌握了!而女人的情绪永远都会根据所依赖的男性的变化而变化,让男人永远掌控不了!所以说难养!

至于小人,就是古代地位低下的仆人,对他们亲近,他们可能会谄媚或放肆无礼起来;对他们疏远,他们可能会心生怨恨!女人的情绪变化看起来也是如此!所以把女子与小人放在一起,也不是没道理!

我们知道,古代女子,小人,都没有独立的人格!为什么没有?还不是男人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们一步步变成自己的附属品、个人物品,他们是怕一旦变化无常的女子独立离开他们,害怕毫无原则的底层人独立后反抗他们,所以才会把女子与小人紧紧圈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而“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是说女人有才,自谦无才,不彰显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其实与前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合起来理解,就是说无论男女,都要以德行为重!

至于后来的理解成女子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不仅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还包含了父权制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实在是一种可怕的封建统治手段,把女性的德与无才联系起来,以德为由,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将她们置于愚昧无知的境地!

女人似水,所以,无论是上善若水,还是水无常形,还是女子难养,内在都包含了女性强大的“变化”属性!

虽然历史上不乏对女性的正面评价,但基本上都是男人对女人的评价!男人对自己母亲的评价!对自己母亲的赞扬与怀念!就像自认为自己是雅利安后代的尼采,自比做太阳的尼采,他说:“世界上的女人都是头发长见识短,但是他母亲除外”。

女人很少对男人评价!因为没那个能力!一直不让读书,自然没有能力评价!再者,也不被允许!

世界上现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都是男人留下的!我们现在学习的,也都是古代封建社会男性对宇宙对社会的认知经验和感悟!而女性的感觉往往被臆测和忽视!

我模模糊糊记得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奇怪的书,现在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记得里面有说,男人做出很多让女人喜欢的东西,就是为了禁锢女人的聪明才智。怎么举例论述的,内容实在是记不得了。也许是思想大解放时候有些人瞎写的,可是,文章开头却是非常古老的神话传说,后来讲的是明代的故事,再后面就记不清了。

对了,什么(西周《诗经•瞻卯》)乱匪自天降,生自妇人、牝鸡司晨、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红颜祸水、褒姒、妲己、杨贵妃……不胜枚举啊!真是被男人书写的历史,女人就是可怕呀!

但是我没有觉得吕雉、武则天等,做的比历史上那些男性皇帝做的差!还有,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若经历吕雉的一半苦难,说不定比她更恨更狠!

女人可以用自己的母爱与宽广的胸怀与乳汁滋养后代(默默付出与承受苦难)也可以像水一样淹死企图呷玩她的人!

女性以自己像水一样的柔韧,由女孩变成母亲后,以强大的适应性,孕育生命。女性像水,言行于表,冷暖即知,可以风平浪静也可以波浪滔天,有像海一样的包容心,有以滴水穿石的韧性!

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最近一百年女性也读书了,也启蒙了,也走上职场了,却一直不断被诟病!什么女性祸乱职场,女性不顾家庭不照看老小,女性工作能力有限等偏见和歧视。职场上,从古至今几千年来,我没觉得男的有多好,没觉得官场职场上男性做的有多好!

男尊女卑思想的一直存在,社会言论的错误引导,经济压制,都造成了女性想立而立不起来,立起来的很多都歪歪扭扭!被女同胞诟病,被男性夸大其词大肆做文章打压!尤其是可恶的该挨千刀的键盘侠的侮辱!唉,难得很!

以《红楼梦》里贾宝玉说的话结束吧,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女人可以像泉水一样清澈也可以像泥水一样污浊。女人可以像春波一样温柔也可以像寒冰一样冷漠。女人可以像流水一样善变也可以像溪流一样长情。

我觉得吧,在婚姻里,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男人如同泥制的容器,女人像水一样盛在容器里,随着自己男人的改变而改变!男人不能要求女人像什么样,而应该看看自己怎么样!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只有权利资源与责任义务统一了,才能在自己上位置做好工作。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也是如此,只有处于那个位置上,才有可能做好自己。还有,实践出真知,就像小牛犊,不下田怎会耕田!而不是不会耕田怎能下田!

看吧,女人在成长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女性对女性的挑剔要少一些,不能抱着“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心理,一味贬低新起来的做的不是很好的女性,就像见不得自己的同胞比自己先独立起来一样内卷!如果社会把女人逼成像水泥的时候,不再像水一样,我觉得,人类社会也就到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