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黄河中下游,豫、陕、晋、甘为主。

包括仰韶文化的黄铜片、铜笄和红铜炼渣,红山文化的钩形饰物的陶质双合范,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青铜刀,大汶口文化的一件骨凿上附着有铜绿。在黄河流域的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和江汉平原的石家河文化中,有至少20处以上的遗址,出土了铜器或炼铜遗物。铜器的质料可分3类:以红铜器最多,是采用天然铜加工制成的;其次是青铜器,分为锡青铜和铅青铜,或兼有锡、铅和其他杂质;还有少量是黄铜,为铜锌合金,含有多种杂质。其中的黄铜器和部分青铜器,可能是直接采用共生矿石冶炼产生的;有些青铜器也许已是人工合金产品。 仰韶文化时期在社会生产工具从铜石走向了青铜技术成熟迈出重要一步,延续到秦汉时期,陕西秦俑身下的青铜剑千年不弯是青铜文化最有力的佐证。

葬制中实行女性厚葬和母子合葬,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特点。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广场的统一布局,则表明当时维系氏族团结的血缘纽带根深蒂固。这些与母系氏族社会组织的特征是相吻合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中期则普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逐步迈入中华炎黄文明。上“无”5000年,下“有”5000年的汉族文化奔流不息。

仰韶文化的考古遗存 仰韶遗址-7000年前的中华文明(1)

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的三星堆遗址,长江源头文明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母体,它为新石器晚期写上了浓墨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