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逛成都博物馆【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看到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龙形金项饰(晋代)】,龙形金项饰五兵佩,这让我想到了黄龙祥教授《图说中医 · 针灸》中关于针灸针具起源相关的论述,九针与五兵。

砭石点穴锥用法(砭针微针与五兵)(1)

图1 龙形金项饰 晋代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

项饰为国家一级文物,整体为龙形,龙身用金丝编缀成绞索式管状空腔,外观似鳞片相叠。两端有龙头,样式相同,龙耳、目、口、鼻等处用一道金丝加一道连珠纹勾出轮廓,个别间饰有料石,龙头前部饰有金环,以便两端互相衔接,颈上饰一圈花纹带。龙身上有七个附加装饰,分别为两盾、两戟、两梳、一钺,其上均有圆圈纹和鱼子纹,部分残存有蓝、绿料石。

砭石点穴锥用法(砭针微针与五兵)(2)

图2 龙形金项饰 晋代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

龙形金项饰在西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造像中开始出现。陕西三原出土十六国时期菩萨像,胸前垂下编结的项链辨识龙首,这种造型的项饰在犍陀罗造像中常见,应是受到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龙形金项饰上的坠饰应是文献中提到的五兵佩。

《宋书·五行志》中记载:“晋惠帝元康中,妇人之饰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当笄。”……五兵佩源于印度……龙形金项饰带有浓厚的佛教因素,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以上内容来源于 龙形金项饰 解说文字)

ps:《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五兵多泛指各种兵器,比如包括:斧钺钩叉刀枪剑戟等等。

《图说中医 · 针灸》针灸起源--九针与五兵

以往提到针法的起源,人们总认为针法的前身是砭法,由于金属针的出现,石质的砭针自然过渡为针灸针。

砭针与微针是两种起源不同、特征不同的疗法。

砭针发源于东方,微针发源于南方

砭针--主要用于排脓、放血、放水等外科病症,无需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实际上是外科的前身,从后世外科器具图中仍不难看出其脱胎于砭针的印迹。

……

从战国以前出土文物中现已鉴定用于医疗的砭石形态特征来看,其均取法于兵器,皆适宜于放血刺痈。

《黄帝内经》以九针比之五兵,复以刺法比兵法。古代针具简直就是一套古代微型兵器。

砭石点穴锥用法(砭针微针与五兵)(3)

图3 仿古九针模型

在古人的观念中,兵器---特别是宝剑、腰刀,还具有驱邪逐鬼之功。因此驱鬼之门神多为手持宝剑之形象,在古代打鬼之神--钟馗被塑造成手持铁锥以逐鬼的形象,于是剑形或刀形之铁器也就被赋予了驱鬼邪之功。在古代,人之患病也被认为是鬼邪所中,所中部位不同,症状也各异,因而有鬼打、鬼击、鬼排等病名。以针刺鬼邪所中之部位---穴位,就能驱逐鬼邪以治病。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的代表人物扁鹊传有治疗癫狂的“十三鬼穴”---人体十三个重要腧穴,而且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百姓。

《黄帝内经》也以周身腧穴为病邪所侵袭之处,需要用针刺邪之所在以去病,所谓“邪气之所客,针石缘而去之”是也。

以此类推,以剑形、刀形或箭形针具刺病,乃古人最初“驱邪逐鬼”观念的一种直观表达,因而砭石疗法所有针具--铍针、鑱针、锋针也是直接取法当时的兵器--五兵。

砭石点穴锥用法(砭针微针与五兵)(4)

图4 九针取法兵器

从上述的记载中,不难理解我国的先民是如何萌生“以针治病”的直观认识的,而且早期的针法---放血,其主要目的即在于驱邪,在黄帝内经中凡被认为由鬼邪所中的病症,如“癫狂”、“疟疾”等仍大量采用针刺放血法治之。另外,“火”也被认为有驱鬼邪之功,因此相传扁鹊治“横邪癫狂”之十三鬼穴,皆用火针法。当然火灸法也是常用的治法之一。由此可见,“驱邪逐鬼”的观念应当是针法产生的初始因素之一。

《九针十二原》即开宗明义指出要用金属微针系统替代古老的砭石疗法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毫针的出现

△扩大了针刺入的范围

△可长时间留针

△避免了出血

△催生了支撑针灸学两大支柱:针法与气穴

△针法从简单的“制砭石小大”的砭法---提插、捻转、轻重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补泻手法

△在刺血的血针之外,诞生了以调气为目的的气针,随之产生“气穴”的概念

△腧穴部位也开始从砭法、灸法时期较笼统、宽泛的面(部位)向较局限的点(穴位)方向发展

△随着腧穴定位的不断精确,以前属于同一个针刺部位的穴位也演化成多个不同的穴位

(内容摘自黄龙祥、黄幼民教授 所著《图说中医 · 针灸》)

《灵枢·玉版》: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岐伯曰:何物大于针者乎?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唯针焉。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

砭石点穴锥用法(砭针微针与五兵)(5)

图5 山西师怀堂 师氏新九针

后记:

在老家,腰痛有时候被乡亲们认为是为“阴箭”所“射中”,腰痛之人常先求助于略懂治疗的普通群众,方法即是:“挑阴箭”,大概是腰痛者站立,施术者先拍打腘窝(使之充血),再以针等尖锐之物在腘窝部位挑刺,过程中还伴随施术者“口念咒语”,黑血得出,常有收效。

“挑阴箭”之法极具原始针灸样貌。

其一:认为疾病为“鬼邪所中”;

其二:以“挑刺出血”、“口念咒语”等方法“驱逐邪气”;

其三:《素问·刺腰痛论》:"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刺其郄中”,刺其郄中当是刺腘窝血络。这也让我们窥得刺法从“血针”到“气针”;穴位从“刺其郄中”之面-部位演变成“腰背委中求”之点-穴位的演变。

耳闻许久,还未曾亲眼见过操作,以后若是有机会看到,定当完整记录视频与文字,整理独立成篇。

图1、2 来源于成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图3、4 来源于《图说中医 · 针灸》

图 5 来源于网络

内容摘自成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及《图说中医 · 针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