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的历史背景是满洲入关以来的一项国策

1668至1860年,为维护东北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下令对关东实行禁封政策。这期间,关内和关外的移民,以及文化交流骤然停止。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满人倾族入关,关东人口剧减,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关东实行封禁政策。顺治开始,满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东北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康熙中期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曰“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边”(《辞海》)。故,在民间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

清朝鼓励闯关东(揭秘你所不知道的)(1)

清代柳条边遗址

1861至1911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从此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这期间,闯关东的百姓已经大规模向黑龙江地区迁移,例如哈尔滨市的小西屯,一部分河北百姓迁移到那里,并且把河北文化带到了那里,繁衍生息。

日俄战争之后东北局势严峻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此为“闯关东”来历。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全国解放后,统计的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17%,而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所以说闯关东“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清朝鼓励闯关东(揭秘你所不知道的)(2)

清末中原百姓为谋生路闯关东

西汉时期开始就有了“闯关东”

我们上面了解了清末时期闯关东的历史背景,然而实际上类似闯关东的事件在历史上早已有之。

《汉书 匈奴传》记载: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西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南迁入汉称臣且娶王昭君为汉婿,单于上书汉元帝愿意承担起保卫长城内外边疆的任务,请求拆除阻碍双方交通的长城。

清朝鼓励闯关东(揭秘你所不知道的)(3)

呼韩邪单于

《汉书 匈奴传》接着记载:天子令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上问状,应曰:.........自中国尚建关梁以制诸侯,所以绝臣下之凯欲也。设塞徼,置屯戍,非独为匈奴而已,亦为诸属国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旧逃亡,四也。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吏民贪利,侵盗其畜产、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畔,世世不绝。今罢乘塞,则生嫚易分争之渐,五也。往者从军多没不还者,子孙贫困,一旦亡出,从其亲威,六也。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然时有亡出塞者,七也。盗贼桀黠,群辈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则不可制...............。

上面那段话的大意是,熟悉边事的大臣侯应疏言不可,举出十条理由,其中有三条都说长城有防止汉族人民向北方少数民族地区逃亡的作用:一是可以防止那些讨匈奴做了俘虏的将士的子孙因贫困而逾境投奔亲人;二是可以防止附近的奴婢因不堪愁苦羡慕“匈奴之乐”而向北逃亡;三是可以防止被迫起义的汉族人民,在情势危急时北奔投敌。

清朝鼓励闯关东(揭秘你所不知道的)(4)

朔方郡遗址

古代修筑长城,最初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然而随着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和阶级压迫的日益深重,长城逐渐具有另一种隐形作用——防止汉族人民向北方少数民族地区逃亡。长城的这一种作用,今天很少为人所知。

自先秦以来,长城以北始终是少数民族生活栖息的地方。那里的少数民族虽然经常变换,因时而异,但其兴起时多半处在原始的部落社会,剥削制度还不发达;由于那里水土十分肥沃,既利于游牧,也利于耕作,因此,如果不发生战乱,那里人民的生活比内地相对要安定。鉴于此,汉族人民在遭受压迫和动乱时,自然就视长城以北为乐土,而趋之若鹜了。

清朝鼓励闯关东(揭秘你所不知道的)(5)

长城之外因为不发达没有剥削,成了中原地区被压迫民众心中的乐土

从两汉起,直到明朝,因长城有缺口,汉族人民投奔少数民族的事例史不绝书。这说明各代的统治者修补长城,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而且也是为了防止汉族人民向北方少数民族地区逃亡。

清朝鼓励闯关东(揭秘你所不知道的)(6)

长城千载空悠悠,谁知不仅是防范入侵,也是防范中原百姓投奔塞外之用

谢谢阅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