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

The Returen of the King

在我还年轻的那会儿,也就是别的姑娘迷恋席绢、琼瑶的时候,我却“变态”地沉溺于希区柯克、X档案、世界侦探故事、世界未解之谜以及各种惊悚恐怖故事。“恐怖小说之王”,可以想象当时读书少的我看到这几个字样的时候,心跳是如何以重力加速度狂奔的。

由此我认识了斯蒂芬·金这个名字,只是当时抱着看恐怖、血腥、悬疑的渴望读完全书的时候,内心大骂了一顿图书编辑,因为那本书连《X档案》的十分之一恐怖都没有。此后我不仅忘了那本书的书名,更是把斯蒂芬·金抛在了脑后。

到了大学,在不同的课上看了《闪灵》和《肖申克的救赎》,开始从电影分析角度查资料的时候,再度看到了斯蒂芬·金这个名字。两部风格如此迥异的故事竟然都出自他之手实在不可思议,尤其是后者,我甚至在豆瓣上留了评论“自由不在于你身在何处,而在于你的心向何方 ”。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2)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不过这种巨大的差异并没有真的让我对斯蒂芬·金有所改观,直到《小丑回魂》再度掀起斯蒂芬·金作品的改编热潮,然后我开始回溯他的《迷雾》《伴我同行》,我才意识到一直以来我一直误解了斯蒂芬·金,被当时为了销量而把“恐怖小说之王”写的比书名还大的图书编辑“坑”了。

斯蒂芬·金远比所谓的“恐怖小说之王”来的复杂和有趣的多,而这位畅销书作家作品的改编难度也远比大家想象的难得多。为什么他的作品改编要么是经典要么是垃圾呢?因为多产到如他这般,他作品中的恐怖片元素已经被广为借鉴,以至于改编时若不抓住真正的精髓,你便不会再有新鲜感。

在这几年《穹顶之下》《黑暗塔》《宠物坟场》《剧版迷雾》《剧版尸骨袋》《小丑回魂2》的接连改编失败后,终于HULU用一部《城堡岩》,HBO用一部《局外人》让王者再度归来,也让我这样的围观群众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愚蠢。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3)

▾《局外人》海报

50多年的写作生涯,金爷绝对是不折不扣的高产作者,63本小说,超过200篇短篇,还不包括他的影视剧本、戏剧、广播剧、漫画、舞台剧、音乐剧等等。在被问到为何写恐怖题材时,他的回答是:"Why do you assume I have a choice?"。

这个看似挑衅带点无奈的反问,恰恰说出了金爷之意从不在恐怖和惊悚,它们只是他故事的一个外壳,童年和成长、失败和死亡,才是他永恒的主题。正如他自己说的:“I had written the world's all-time loser”,《局外人》亦是如此。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4)

▾《小丑回魂》剧照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5)

▾《局外人》剧照

若你爱怪人,其实我很美

如果你试图在史蒂芬·金的作品中,找一个完全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正常人,那么你不仅是在和自己过不去,也是对作者的一种蔑视,更是对自我的否定,因为人人都是Loser。

边缘人或者说Loser,无疑是史蒂芬·金的舞台光一直在追加的形象。《闪灵》中的杰克,《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城堡岩》中的安妮,《魔女嘉莉》中的嘉莉,《小丑回魂》和《伴我同行》中的少年Loser组,不胜枚举。

在刚刚播完大结局的HBO高分剧《局外人》中的10个主要角色,从本·门德尔森饰演的警长拉尔夫到辛西娅·艾莉佛饰演的带有灵媒性质的私家调查员,无一不是所谓的怪人,或者说边缘人,被主流否定和排斥,长期处于自我怀疑的高压精神状态之下。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6)

▾《局外人》剧照

与其说金爷独爱Loser,不如说他敏锐地嗅到了所有人内心深处最深层和最基本的一种集体性的恐惧——被集体唾弃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恐惧大体是因为我们无数的祖先被同伴遗忘在山洞深处的黑暗之后,植根在大脑和身体之中的吧。

而《局外人》中对于看多了惊悚剧的人来说,《局外人》的故事似乎可以用一集就写完(参见《邪恶力量》《X档案》)。但HBO却用了十集把看似毫无新意的双重生的设定,延展出了双倍上述的心理和生理恐惧。

如果说杰克·尼科尔森是通过他著名的“鲨鱼笑脸”去释放《闪灵》的惊悚张力,本·门德尔森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全十集不下300分钟的表演里他用几乎“零表情”的克制不苟言笑和冷眼旁观,让惊悚张力的弦绷紧到极致。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7)

▾《局外人》剧照

虽然并非人人都有幽闭恐惧症,但密闭空间佐以适当元素足以让每个人脱轨,《局外人》和大部分斯蒂芬·金作品遵循了一样的恐怖片“密闭空间”原则,更出色的是在编剧和导演的配合下,明明已经现代化的佐治亚小镇却呈现出一种古老的原始气息。

大量阴影和冷色调的运用,大量低机位和充满疏离感的慢速推拉镜头,充满窥视感和压抑的构图,永远不明朗的前景、后景和特写,加上管弦乐制造的和手指划过黑板一样的不安噪音感和几乎完全自然光的室内、森林和山洞以及黑夜戏,都使得镜头中的故事看起来平静,却让镜头外的悬疑感丛生。

更妙的是,《局外人》用带着《真探》现实风格的罪案剧方式来切入和讲述整个超脱现实的故事。从一桩残酷的男孩凶杀案起,引入对客观真实的现实抱有绝对信仰的警长拉尔夫,用不到20分钟就“破了案”,用一集就把了90%的主要角色介绍出场。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8)

▾《局外人》画面截图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9)

《局外人》截图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0)

《局外人》截图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1)

《局外人》截图

在第二集则同样不到20分钟就让“凶手”死去,制造了一个极强的冲突和反转,从上帝视角引入绝对超现实的“局外人”——面相恐怖“弗兰肯斯坦”式的变形人,在众多惊悚片中亮相过的Shape Shifter,不仅大胆地把所有线索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还故意用极少笔墨去直接呈现超现实的部分。

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变形人看似在暗,实在在明,因为观众视角下他都实实在在的存在,反而不相信他存在的警长看似在明,实则在暗,巧妙地调转了捕食者和猎物应有的位置和角色,让他们互为“局外人”。这种反转事实上还打破了心理上的第四面墙,让镜头外的观众成了参与其中的真正的“局外人”。

最后无论你是如警长一般的理性存在,还是如辛西娅一般的非理性存在,都会在对现实和自我判断的怀疑之中深陷剧中的现实,使得此刻你所处的现实有了一丝荒诞感。正如文学巨匠加缪在他的《局外人》中所说的“确认生命中的荒诞感绝不可能是一个终点,而恰恰是一个开始”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2)

▾《局外人》截图

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

史蒂芬·金在提到他的写作技巧时,说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写作公理的东西,叫做所有故事都从“What If……”开始,正如每个生命都源于一场意外,也正如每一场死亡。

没错,死亡,史蒂芬·金的作品无一不涉及到这个沉重的话题,而他也从未试图让这个话题变得温和,反而总是以一种极端方式来描摹,甚至于产生了一种基于死亡的毁灭性的美感,好比耶稣殉难一般。

或许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对自己的评价:“I have a special cold spot in my heart for it”。我们很难推断他对于死亡的痴迷是源于孩童时好友意外身亡的震惊,还是父亲不告而别的缺憾、或是母亲含辛茹苦的苦难。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3)

▾《魔女嘉莉》剧照

但我们的确可以从每个故事和角色中看到他自己的影子。或许是那些不可言喻的黑白记忆的多重叠加,对青春、成长、家庭、男女和现实的不解,让爱伦坡的种子在史蒂芬·金的脑中生根发芽,从《魔女嘉莉》的身体里第一次迸发出火焰。

非常有趣的是,在史蒂芬·金的故事中,孩子的世界尽管充满了恐怖、迷惑、伤心,但却又是美妙、冒险、英勇的,无论是《小丑回魂》《城堡岩》还是《伴我同行》,每个孩子都在逃亡的路上和死神对视过,重新校准了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而相反大人们呈现出来的确是麻木、单调和危险的样子,介于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大孩子们更是面目可憎。每个会在床头因读史蒂芬的故事而颤栗的孩子,都能明白青春转变过程中的窒息感,正如《魔女嘉莉》开场嘉莉对于月经出血表现出的歇斯底里,惊恐地双眼、无助地大喊“我要死了”。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4)

▾《魔女嘉莉》剧照

恐怖故事,这种充满死亡、鲜血、暴力和不安的隐喻方式,以一种夸张的、戏剧的面貌恰到好处地呈现了青春期的血腥与躁动,而即使我们不再青春,但那个阶段的回忆则是永痕不褪色的,也是萦绕在脑中趋之不散的一段主旋律。

而《局外人》出色的地方就在于,这个看似是侦探故事的超现实惊悚故事,在一开始就杀死了孩子,也把史蒂芬·金故事中本应最温暖的部分杀死。而大人们在追寻和解开死亡谜题的过程,更像是对童年的一种回溯,以阴魂不散的方式,甚至于编剧们这次不惜真的杀死原著中未死的警长之子。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5)

▾《局外人》台词

在对未知、死亡、神秘、传说的恐惧不断的倾斜和屈服中,所有人的思维都被以大人形象包裹却有着孩童般视角的辛西娅带回了孩童般开放的、无边界的无限可能性思维中,即传说中的疯狂(Out of mind),而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也超出了成年人的认知范围。

当警长和吃孩子的“睡仙”,即所谓的Shape Shifter面对面的那一刻,史蒂芬·金小说中最鲜明的高潮片段再度到来,就如《伴我同行》中他们走过漫漫铁轨、闯过森林山谷在那个孤独偏僻、无人知晓的彼岸看到那具尸体一样,当传说变成现实让你眼见为实的一刻,才是最致命的一击。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6)

▾《局外人》台词

《局外人》的大结局也可以堪称是继《真探第一季》“Form and Void”和《权力的游戏第六季》“Battle of the Bastards”之后最令人窒息的单集。在看似沉闷无爆点的多集,通过审问、辩论、质疑、陈述等带着哲学思辨的解谜和对话,或是多时间线、多视角的、琐碎的细节铺垫之后,终于在第十集爆发。

先是一系列代表着成人角色的悉数死亡、几近团灭,然后山洞场景中与恶魔的正面对峙、充满言外之意的对话,接着警长的回马枪和刻意留白的两个孩子站立尸体的恐怖场景以及意味深长的特写,随后所有人集体撒谎对口供掩埋真相,到最后全片用辛西娅的幻觉和伤口再追加一个回马枪。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7)

▾《局外人》剧照

这一系列编排都不禁让人想起了《迷雾》《魔女嘉莉》《闪灵》甚至是《肖申克的救赎》,对于HBO的《局外人》我打9分,它改编出了史蒂芬·金真正的惊悚恐怖内核,正如辛西娅对拉尔夫半问半答的说:“在洞穴里,睡仙问我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就接受了他的存在……一个局外人才最了解局外人。”

死亡、毁灭、未知、怀疑、过去、未来、救赎、重生,什么都不会真正结束,正如我们生活的现实,犹如彭罗斯阶梯一般,亦如如同莫比乌斯环、克莱因瓶,永无宁日,这才是生活,这才是史蒂芬·金。而抽离出核心用镜头语言解读,这才是从文字到镜头最为重要的一点,而不是Shape Shifter而已。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8)

▾《局外人》台词

END

Stephen King生平资料来源:en.wikipedia/wiki/Stephen_King

文字版权属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谢谢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19)

关于火星的剧集(火星影评LOST)(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