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宏安20世纪80年代以前,宁夏城乡青少年都喜欢玩一种叫做“砍尖”的击木游戏,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砍头游戏推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砍头游戏推荐(砍尖年少时玩耍的游戏你还记得吗)

砍头游戏推荐

文/刘宏安

20世纪80年代以前,宁夏城乡青少年都喜欢玩一种叫做“砍尖”的击木游戏。

这项游戏流行之广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砍尖”所需器材和场地比较简单,内容丰富多样,有较强的娱乐性、竞技性和较高的健身价值。

200多年来,宁夏各族人民不断改进、充实并传承了这一古代民间体育游戏。

“砍尖”与宁夏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风土人情融为一体,成为一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风土特点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

“砍尖”游戏的由来

“砍尖”在民间俗称“打木尖”“打峁球”“打卵子”,史书记述为“打尜尜”“打梭儿”。

《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尜”为一种儿童玩具,两头尖,中间大,也叫作尜儿。

《宁夏体育志》记载:“一个打梭儿能手,在临近几个村子里人人皆知,成为青年人心中的偶像。据说清朝就有打梭儿这项活动,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砍尖”这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这项活动被称为“打梭儿”。

在明代人刘侗所著《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二月二日龙抬头……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曰打梭儿。古之所称击壤者那。”

清朝,“砍尖”已经广泛流行,当时把这一民间击木游戏称为“打尜尜”。

清人所著《帝京岁时纪胜》中载有当时的童谣:“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活,抽陀螺;杨柳发,打尜尜;杨柳死,踢毽子。”

明清鼎革,宁夏为西北边防重镇,“砍尖”在清代传入宁夏。

据史书记载:“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因防噶尔丹宁夏地方最为重要,二月,命内大臣郎谈和阿南达、硕鼎等领京营兵出驻宁夏”。

据记载,雍正三年(1725年)设宁夏府,雍正年间来到宁夏的满族官兵有5000人,连同家属、工匠共1.2万余人。

由此可知,清初先后有大批八旗军队及其家属、工匠等驻军迁居宁夏。

满族人在宁夏府修建多座满城,对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习俗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满族人既会说满语,又会京腔汉语,在经历多年后仍保持京城的生活习俗与礼节。他们把“打尜尜”这一清代京城体育游戏传入宁夏,自然在情理之中。

“打尜尜”传入宁夏,最初只在满族人中玩耍,后来逐步传播开来。

从宁夏“砍尖”游戏术语中可以发现,打木尖前一方要喊“超了吗?”意思是准备好了吗?对方齐声回答“超了!”意思是准备好了!这一术语明显带有满汉语言混杂迹象。

器具与场地

“砍尖”器具简单、规则明确,民间打法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

“木尖”均为自制,一般由长10~15厘米的一节木棍将两头削尖而成,因中间较粗形状如同枣核。

击板长30~40厘米,宽10~15厘米,两侧削钝,下端略窄,便于抓握,形状类似切菜刀。

击板选用硬度强的木材,最好为柳木,结实而不易破裂。

游戏场地要求一侧靠墙,在墙根下画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圈,称为锅或城。

在锅的中心画圆形标志叫做锅心。在锅前方开阔地10米左右处画一条横线,为投尖线。

“砍尖”是一种男孩子喜欢玩的集体游戏,比赛双方人数相等,比赛以“打沙锅”决出胜负,胜队为攻方,负队为守方。

比赛开始后,防守队员脱下上衣,把前衣襟朝后反穿,双臂由衣袖伸出捧起后襟,呈簸箕状,站立在距锅15~30米的场地上分散进行防守。攻方派出一名攻手,一手握板另一手持尖,站在锅旁准备打尖。

游戏过程

攻手将木尖打出后,如果没能越过投尖线,则攻方为败;在落地前若被防守队员用“簸箕”接住,即为截杀,攻方与守方截杀成功者对换,重新开始游戏;若击出的木尖在空中未被防守队员截击而落地,则可继续游戏。

这一阶段攻手总是尽力把木尖由空当打得远远的,不让守方触及,而防守队员须敏捷地快速奔跑,尽量在木尖落地前将其截击。

木尖顺利落地为有效,防守队员捡到木尖后站在投尖线上,游戏进入投杀阶段。这时守队派出最有经验的投手掷尖。

投手四指并拢将尖持在掌心,拇指由上握住尖的一头,然后垂手由后向前摆臂掷尖。攻手则站在锅前全力以赴防范投杀,奋力将尖击出。

投手掷尖讲究准确、快速,且能巧妙避开攻手的防范,有时也可以做假动作来迷惑攻手,出其不意将尖投入锅内叫直接投杀;投手也可把尖投到墙上坠入锅内为间接杀,只要投杀成功,攻手即被淘汰而成为守方队员。

投手投出木尖遭攻手拦击或尖投在锅外即为投杀失败。

这时攻手在尖落地处,用击板刃敲击尖头,尖从地上蹦起后,然后迅速用击板将尖击远,待尖落地后再次击打,用同样的方法可连打三次。

若投出的木尖正巧落在锅线上,攻手须两腿左右分开,然后后下蹲用击板伸入腿下裆内用板刃砍尖,等木尖弹起再用板击由空中将尖击远,名为“掏打”,第二三次恢复正常击打。在第三次击打木尖落地后开始丈量成绩:以攻手击板单位,丈量木尖落点至锅线之间的距离。10板为一丈,丈量的距离不足一丈时,攻手即淘汰出局,换下一名攻手上场。丈量距离的数量,即为成绩。

特别的受罚方式

一轮比赛结束后,两队开始计算各轮次总成绩,多者为胜。赢队惩罚输队的方式叫作“喝闹”。

这时胜方会选出一位力气最大的队员,从锅前把木尖打出几十米以外,越远越好,输队队员轮流以“喝闹”的形式受罚。

木尖打出后,输队一名队员须从锅前迅速跑出去,将木尖捡回来扔进锅里,往返途中一边学着驴叫的声音喊:“闹……闹……闹……”一边往回跑,如果中途间断则为“断气”,胜队可以重新实施惩罚。

施罚也可以变换花样,以增加难度,如:倒退快跑、背着人跑、向后翘起一条腿,单腿一瘸一拐地跳跑,或腿在地上画着叉跑等等。

此时,游戏达到最精彩的时候,胜利者往往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输者垂头丧气,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如今“砍尖”这项极具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体育游戏已逐渐消失远去,民间已经没有人再玩起,甚至面临失传境地。

作为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它将永远留在那个年代人们的记忆里,令人难以忘怀!


文章作者系灵武市文物管理所长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