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书信被喻为“锦鲤”、“飞鸿”、“青鸟”、“彩云”。书札,就是亲笔写的信札,是书法家们的手迹得以保存的重要形式。明代初期,长江以南的文化中心逐渐由浙江杭州转移到江苏苏州,这一时期有大量文人雅士聚集于此,形成“吴门派”。其中的“吴门书派”作为一个地方流派,其艺术成就之高、历史之久、人员之众、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在中国书法史中纯属罕见。

吴门书派的兴起离不开时任礼部尚书的吴宽,其工诗文,精书法,书学苏轼,是吴门书派中少有的身居高位、仕途平坦之人。吴宽时常提携后辈、爱才惜才,令吴门得以聚集人才,形成了一个影响广大的艺术流派。

明代吴门书派代表书家(吴门书派信札中的情深意切)(1)

《祝允明刘姬词及致朱凯札》

这件展品其实是两件作品装裱在了一起。其一是祝允明代一刘姓女子写怀失约情郎的小词,行文之中透露着淡淡的哀愁,“解衣斜对影,欲寝恨床空。凄断银缸浑欲灭,数声窗外孤鸿。”道出了女子孤寂的心理状态。

另一件是仿照齐梁时期的宫体诗而写的诗歌,向友人朱凯求教。“美女在东邻,容与寡情亲。倚风还自笑,对月更含颦。罗袂暖犹薄,蛾眉娇未匀。安得花上日,长照洞房春。”体现出祝允明风流不羁、随心所欲的个性。

祝允明去世后,文徵明成为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其不仅诗、书、画兼擅,而且德高望重,独领吴门书画文坛30余年。

明代吴门书派代表书家(吴门书派信札中的情深意切)(2)

《文徵明致妻札》

此件展品是文徵明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内容虽然极其家常,但可看出他的行文依旧规矩整肃、一笔不苟,体现了文徵明写字作画态度谨严,少有潦草敷衍,同时也彰显出其行草书法深厚的功力。

《文徵明致妻札》则表现出了这位当时的大人物私下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不知出殡事如何,曾砌郭不曾?前银不彀用,今再二两去。凡百省事些,再不要与三房四房计,我当初两次出殡,不曾要大哥出一钱,汝所见的。千万劝二官不要与计较,切记,切记。徵明付三姐。”短短几句,不仅询问了妻子家中的各项事宜,并且还叮嘱妻子叫家人在银钱上不要与大房计较,体现出文徵明精细又不失内敛儒雅的文人形象。

明代吴门书派代表书家(吴门书派信札中的情深意切)(3)

《王宠致王守札》其中一通

王宠在历史上是一个才气很高、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形象,但从这封家书中可见王宠的生活非常坎坷,人也不是那么绝俗,甚至需要亲自种田。他在信中向哥哥诉苦:家里多方面举债,为此一直处于忧虑与不安之中。信中揭示了王宠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让人了解到他的书法艺术是在忧烦日常生活之外,为自己营造精神上的桃花源。

“吴门三家”中的王宠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王宠致王守札》是王宠留存于世的书札精品。这是王宠致兄长王守的一系列家书中的一通,因是家书,不仅言辞直白,而且书法也轻松随意。王宠的书法受蔡羽的影响,学习晋人,崇尚韵味,这件信札虽然写得随意,但字形体势舒朗,用笔爽利,字与字之间少有连笔,清爽淡宕,格调萧散,充分表现出王宠的书法风格。

明代吴门书派代表书家(吴门书派信札中的情深意切)(4)

《王宠致王守札》其中一通

祝、文、王以下,追随者很多,仅文徵明家族中就出现了多位书画家。其中以文彭最为突出,他继承家学,不但能画善书,而且是“吴门印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奉为“印家之祖”,在中国篆刻史上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明代吴门书派代表书家(吴门书派信札中的情深意切)(5)

明代吴门书派代表书家(吴门书派信札中的情深意切)(6)

《文彭致钱榖札》

作为文徵明的长子,文彭能画,工书,善于治印,精通鉴赏,堪称全才。这一通写给好友钱榖的信札里,前面略说了朋友之间的近况琐事,其后都是与钱榖(读音:[gǔ])讨论新近见闻的书画、印章、古玩,因为钱榖喜欢收藏书籍,也告知他一些稀有的图书讯息。

明代吴门书画家的书札,不仅能领略到“吴门派”众多名家的书法艺术,同时,还能看到他们与各色人等的往来,周旋在各种事务之间,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他们过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一样冗繁,一样艰辛,时代的风云与碎屑他们无不沾染,生活的甘醇与涩苦他们俱都承担。一通通书札,看似普通却极具历史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原文作者:栾尚元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2017年10月刊《双鲤迢迢一纸书 看遍吴门万种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藏】头条号!

海外遗珠:堪萨斯的“中国庙宇”,历史难回味

欲知晓更多请前往App Store或应用宝搜索“中国收藏”并下载《中国收藏》杂志App。

明代吴门书派代表书家(吴门书派信札中的情深意切)(7)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