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绝境之中人更容易开悟(掌握变数)(1)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释义:治理人的事情和为天道服务,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珍惜。只有珍惜,才能为将来早做服务、打算。早做打算称为重视积德,重视积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没有战胜不了的就不能揣测他能量的极限,不知能量极限,可以治国了。国家有了根本依托,就能够长久。这被称作根深蒂固、长存永明的道。

应用:当今我们惯用的“道德”都是狭义的理解,而在《道德经》中,道是永恒循环的大规律,而德是次于道,用于为人处世的大规律(相对于道小点,但仍然算大规律)。本章核心意思是:懂得珍惜,早作打算。

案例:先生:“你为什么要学习?”学生:“为了有技能,为了懂道理。”先生:“技能何用?道理何用?”学生:“技能让我具备付出的能力,付出才有回报,对人有用,才能用人;道理让我反思过去,看到未来。”先生:“你反思了什么?”学生:“年轻时懵懂,接受父母的爱、接受爱人的情、接受亲友的关怀和帮助,是我欠下的债。”先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了责任,对父母的责任、对爱人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和对亲友、社会的责任。”先生:“那你有什么打算?”学生:“蹉跎就是无情、就是逃避责任、就是欠债不还、就是自私!天道不仁、天道公正,优胜劣汰,不容醉生梦死,唯奋斗不息!”先生:“你出师了,为官为商皆可,但愿将来你不会因尘世迷乱而丢了今天的初心!”

分析:这段师徒的对话表明,先生所教学生的并不是什么具体的文章和技术,而是一个理念,一个做人的大方针。学生观念到位了,先生就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了。这个观念也适合每一个人,很多人觉得当下生活不如意,但须知人生运数当中,随时可以产生“变数”。这个“变数”可以是外界因素造成的,但更多还是因为自身观念的转变。只要人在内心的迷茫中找到方向,生活就会立刻不同。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那么,就算有外界的机会到来,一样把握不住。

结论:如果你总觉得生活坎坷、命运不公,想要扭转乾坤,掌握运数当中的“变数”,就先反思一下自己的不幸是因为不公还是因为自己没有早作打算?没有早作打算就说明曾经还不够珍惜,不过人生“变数”只在一念之间,什么时候明白都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