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算是苏联的一个“多事之年”。

年初,刚当选才两个月的安德罗波夫大病一场,虚弱的连苏共十六届五中全会这样的关键场合都不得不缺席。

同年8月31日,苏联防空力量又击落了一架误入堪察加半岛上空的大韩航空波音747客机。

美韩联合提供的“证据”表明,这架波音747在9000多米的高空爆炸,机上240名乘客和2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1)

事发地点

面对美、日、韩等国要求赔偿的照会,苏联方面坚持认为这起事故是西方拼凑起来的“阴谋”,所谓的大韩航空波音747其实是美军“侦察机”的掩护,并理直气壮地在安理会动用了一票否决权,废掉了美国等16个国家联合提出的处理这一事件的决议草案。

为了表达不满情绪,美国立即牵头北约各国,在巴伦支海周边进行一次模拟核导弹攻击演习,大搞对苏的武力威慑。

一时间,苏联和西方世界再一次陷入僵局。拥有互相摧毁能力的双方都绷紧了神经,时刻关注着对手的“异动”。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2)

美苏核武器数量变化曲线


1983年9月26日凌晨,莫斯科郊外,苏联防空预警基地。

这天的带班领导是44岁的中校彼得罗夫。

突然,遇袭警报突然响起。

这是雷达的检测器警报系统oko发出警报。

气氛瞬间陷入了紧张。

要知道,oko警报预测的,可并非是普通空袭,而是核武器——美国洲际弹道导弹来袭的预警!

根据作战程序,一旦收到目标为首都的核弹预警,苏联方面将会迅速做出核反击。

具体操作大致是,核实预警并向上级汇报,高层紧急通知安德罗波夫,通过核密码箱,下达发射命令,启动作战数据链,激活密码。

指令从苏军总部层层传达下去,各军区同步给对应的核武器平台加上各自的发射码,完成核弹的发射。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3)

美国绘制的苏联核武器分别图

因为,在冷战比较紧张的时段,苏军方面会有大量日常战备值班的核打击力量,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

收到指令后,装载核弹的轰炸机迅速起飞,同时开启陆基核弹发射井和发射车,水下的核潜艇也会马上就位,进入反击模式。

这通操作下来,顺畅的话,也就是一刻钟的功夫。

毕竟,在核战中,讲究的就是“发现即摧毁”,行动速度决定一切。

只要动了核武器,就得尽量保证能在第一时间打击到敌人的所有关键核设施。被袭击国家采取的“核报复”,也是同理,越快,越能掌握先机。

所以,可能第一波核弹还没有真正落地爆炸,对方还击的核弹就已经在路上了。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4)

更可怕的是,一旦恶化到动用战略核武器的地步,绝境之中,某方很可能会横下心来启动“末日武器”,选择“同归于尽”。

不出意料的话,战争的结局不是“两败俱伤”,就是全世界直接毁天灭地了。

基地官兵们对这种结局都心知肚明,在红色预警灯光的闪烁下,整个控制中心瞬间笼罩在了一片紧张气氛之中,有的人情绪激愤,有的人则开始惊恐的低声哭泣。

按照苏军反导系统的预警时间,如果这次真的是美国核弹来袭的话,命中时间应该在28分钟后,留给他们的反应时间,不到20分钟。

一旦超过这个时限,苏联方面将几乎再无做出有效反击的能力。

作为当天的带班领导,彼得罗夫中校就是这个做出最后决定的人。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5)

军校毕业后,刚被分配到基地任职的彼得罗夫

彼得罗夫极力平复了心态,按流程,要求工作人员迅速核实警报。

防空系统再次进行了检查,确认攻击属实,有五个核弹来袭。

但是,地面雷达方面,却没有任何动静…因为缺少 “目视判定” 。

而且,反导卫星监控荧幕无论怎么放大,都抓取不到导弹的具体踪影,光有信号,却没有带坐标位置的成像图,即便启动末端反导,也很难命中,这相当反常.....

按照彼得罗夫的经验判断,核攻击的概率,应该在50%左右,这次毫无征兆的预警,也有可能是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的误判。

如果直接将预警上报克里姆林宫,联系此时紧张的国际环境,回复很可能就是:开启全方位核报复模式。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6)

双方阵营一旦动了核武,很可能,那就是毁天灭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人类与死神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

可以想象,彼得罗夫中校的压力之大,选择之艰难。

如果袭击是真的,没上报的话,自己必定也躲不过这次目标为莫斯科的核袭击,身死后,还得背负着国家罪人的骂名。

这时,又有工作人员告诫他,预警系统不会说谎,你难道不相信我们的系统吗?

但是如果选择上报,正如前面说的那样,所谓的“美国核导弹”,有50%的概率根本不存在,苏联方面一旦进行“核反击”,造成北约成员国大规模毁伤事件,作为二战后最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苏联将会异常被动。

而且,面对美国各个方向的核报复回击,苏联还得用核武器还手,这么一折腾,定将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7)

反正就是,无论他做出了什么决定,对个人而言,后果都不乐观。

最终,根据经验和直觉,彼得罗夫中校认为在地面雷达和卫星图像都没有采集到“美国洲际导弹”信息的情况下,系统误判的可能性比较大。

于是,在基地值班人员的质疑当中,他拿起话筒发布了指令:

“根据综合分析判断,此次警报为错误警报,不用向上级报告,各部门继续监测”。

随着28分钟最后十秒倒计时的结束,一切平静如往常。


要知道,在两大阵营疯狂的核军备竞赛的岁月里,尤其是到了冷战后期,美苏双方手握的核武器已经足够把地球毁灭多次,全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东西方阵营的老百姓们就开始积政府号召,认真地在自家后院 “深挖洞、广积粮”。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8)

一个美国中产社区在建的“核弹庇护所”

关于如何判断核袭击,怎样在袭击中自我保护,属于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社区也经常宣传囤积生活物资的必要性,专门培训主妇如何判断被核尘埃污染的食物等等。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9)

家庭版“核弹庇护所”内部

因此,在这种全社会公认核大战随时可能爆发的气氛中,那些身处冷战一线的军官们,更是每天神经紧绷,高压和周边情绪的影响,很容易让他们对一个普通事件做出过激的反应。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全世界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到,一位不起眼的中校曾经顶着巨大压力,冷静地阻止了一场毁灭性的核大战。

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爱因斯坦他老人家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预测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来,但是我知道的是,到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人们又开始用棍子和石头打仗了。


据本世纪初俄罗斯方面解密的资料显示,当年被系统误判成“美国核弹”的信号,其实是苏联卫星的发射信号,又被云层的反射回来的结果.....

然而,做出了最明智选择的彼得罗夫中校,不但没能受到上级的褒奖,还被当成了给苏联反导系统误判“背锅”的那个人。

彼得罗夫中校被上司找了个小毛病——“值班记录有隐瞒信息”,扣了工资,很快调离一线岗位,没几年,就被要求提前退休了。

毕竟,这个系统误判,属于苏军非常不光彩的一段过往,彼得罗夫中校作为第一当事人,显然知道得太多了....


苏联解体后,在“休克疗法”的“治疗”下,俄罗斯卢布贬值得如同卫生纸一般,彼得罗夫原本就打了折扣的退休金(因为是受处分“被退休”的),一度缩水缩的连解决温饱都困难。

威风的苏军中校沦落到了社会底层,为了吃上饱饭,彼得罗夫到处打零工,吃了不少苦。

经济稍有状况转好,妻子又被查出了癌症,身体每况愈下。彼得罗夫悉心照料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妻子的去世对彼得罗夫的打击很大,让他对生活再也提不起什么精神头来。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10)

老年彼得罗夫

而彼得罗夫那段“英雄事迹”,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在很长的时间里,被算成了一起“值班事故”——因为,系统就是在他当带班领导那晚产生的误判。

直到本世纪初,在俄罗斯陆续解密苏联时代的档案后,沉埋许久的往事,才终于见了天日。

彼得罗夫不但在国内被“平反”,还成了全人类的英雄。

他获得数个国际大奖和荣誉称号。趁热,西方特意拍了部纪录片《那个拯救世界的男人》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11)

纪录片截图

面对镜头,彼得罗夫显得很局促,话少,情绪没太大波动,也不愿多谈家庭私事。

纪录片播出后,票房惨淡,反响平平,基本没什么存在感。

因为题材本来就冷门,拍摄方式也比较“作”,再加上彼得罗夫性格过于严肃拘谨,不善表达,闷葫芦一个,面对主持人充满激情的提问,他往往只会简短的回应两个字,或者一句话,双方很难互动的起来。

人类接近灭亡 可能爆发核战争(惊魂28分钟1983年人类曾与核战争擦肩而过)(12)

纪录片中,除了情景再现,就是面无表情的彼得罗夫像看耍猴一般,平静面对眉飞色舞的西方记者的花样提问

2017年5月19日,彼得罗夫逝世,境内外媒体一片静寂,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这个老人家…

直到当年9月份,德国电影制片人卡尔.舒马赫打电话向他祝贺生日时,才从其儿子口中得知,彼得罗夫早已辞世。


纪录片中,面对记者的提问,彼得罗夫很实在地说,我不认为我是个大英雄,因为,一旦核战争开始,我也很难活下去。

当被问到自己今生最难忘的一刻时,彼得罗夫并未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谈及1983年9月那个游走于生存或毁灭边缘的夜晚;而是落寞地说,是在妻子去世的时候,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就好比生命的一部分被突然拿走了一般,从此,自己再也不完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