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桑阴学种瓜(时绕麦田求野荠)(1)

已是初冬,又到挖荠菜、吃荠菜的季节了,抽个冬阳暖暖的日子,我和爱人到城郊田埂、林间,寻寻觅觅挖荠菜,一棵棵荠菜长得青秀秀、鲜灵灵,散发出缕缕特有的香味。我爱吃荠菜,可凉拌可清炒可煲汤可做粥,用荠菜调馅儿包饺子、做馄饨、摊煎饼,味道更美,品不尽的是那种诱人的清香味儿。

荠菜,又名荠、地菜、地米菜、鸡心菜、护生草,十字花科荠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冬春寻常的野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还可入药,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是一种药食兼备的野菜。

古人对这种甘甜爽口的野菜早有记载,《诗经·邶风·谷风》中写道:“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中的主人公说,谁说荼菜味苦难下咽,我吃来却像荠菜那样甘甜。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采食荠菜了。

月半桑阴学种瓜(时绕麦田求野荠)(2)

荠菜耐寒,是一种越冬野菜,它和冬小麦一样,秋天绽芽出苗,越过漫长的冬季,不畏霜雪严寒,甚至顶着一层冰凌都能生长,展现它那清爽鲜灵的模样。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在《荠赋》中写道:

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

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

永安性于猛寒,羌无宁乎煖燠。

齐精气于牧冬,均贞固乎松竹。

意为一般草木只有等天气缓和了才破土而出,荠菜却凌寒而出,长势茂盛,鲜灵之气勃发,其精神可与松、竹比肩,可见其品格。南朝宋人卞伯玉也写有《荠赋》,诗中有句:

终风扫於暮节,霜露交於杪秋。

有萋萋之绿荠,方滋繁於中丘。

赞美荠菜凌寒傲雪,成为冬日田野上一道绿意盈盈的风景。

月半桑阴学种瓜(时绕麦田求野荠)(3)

荠菜的风味之所以令人喜爱,更在于它有故土味、乡思情。盛唐时的大宦官高力士一生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后被诬陷而流放黔中道。行至巫州时,高力士见其地荠菜多而人不食,感伤不已而作《感巫州荠菜》云: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荠菜不论生于何地,不论贵贱与否,它那鲜美香甜的味道不会改变。作者借物言志,表明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永葆本色,表达了这位老奴对主子的赤胆忠诚。另一方面,也说明荠菜在唐代已是人们爱吃的鲜美野菜。

到了宋代,食荠之风更盛。北宋诗人苏轼不仅是大文豪,也是有名的吃货,他对荠菜这种鲜美的野菜钟爱有加,盛赞其为“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在贬官外放时,他生活窘迫,常与乡邻漫山遍野采挖荠菜,用荠菜、黄豆和粳米煮粥食用,谓之“东坡羹”,并在给友人的信中赞道:“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他在给弟弟子由的诗中,提及采挖荠菜做粥羹: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因为旱情严重,园中种菜不行,那就去麦田里挖荠菜吧,做出的荠菜羹堪比寺院老僧做的美呢。

月半桑阴学种瓜(时绕麦田求野荠)(4)

闲来挖荠菜、品野味的,不仅苏轼一人,宋代有此爱好的大有人在。南宋诗人韩㴲冬日蹲墙根晒太阳,闲来无事找荠菜,找到了满满的小快乐:

柱杖墙阴润,闲寻荠菜挑。

不禁芳草外,初日下梅梢。

虽然没有芳草如茵,可荠菜的鲜味与梅梢上的韵味更美气。采挖来荠菜,韩淲还要自己制作荠菜羹,他在《正月二十八日》写道:

随地挑成荠菜羹,只和淡水入瓶罂。

春风不负闲人腹,赢得勾勾饱后行。

这荠菜羹好啊,吃完心满意足,只觉得满肚子都是春风荡漾了。

南宋文人许应龙也喜挖荠菜,不过他是踏着簌簌积雪寻觅荠菜的,他吟道:

拨雪挑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

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

诗人拨雪寻来清灵灵的荠菜,择洗干净煮菜粥自品,品出了味外之美,原来这荠菜在宝阶香砌、温室菜园寻觅不到,愈是寒冷蛮荒之地,它愈生长得随性恣意啊!

月半桑阴学种瓜(时绕麦田求野荠)(5)

不仅自己吃荠菜、吃荠菜,诗人们还把荠菜作为美食招待客人。南宋诗人刘克庄新年来临之际,和友人一路徐行,看到凋敝的村庄,感慨道:

免骑朝马趁南衙,五见空村换岁华。

旋遣厨人挑荠菜,虚劳座客颂椒花。

——《丙辰元日》

在这兵荒马乱、世事维艰的日子,我们就用荠菜粥庆贺新年吧。

对荠菜这种来自山野的天然之珍,最为钟爱者,不得不说宋代的另一大吃货陆游。他喜爱的程度之深,从其所写的一首长长的《食荠十韵》可见一斑,最为精彩的诗句是:

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

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

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

侯火地炉暖,加糁沙钵香。

尚嫌杂笋蕨,而况污膏粱。

炊粳及煮饼,得此生辉光。

吾馋实易足,扪腹喜欲狂,

一扫万钱食,终老稽山旁。

他赞美这天赐佳物,青青凌凌绽满山冈,不喜欢吃它简直对不住大自然了。诗人不耐其烦记述荠菜的做法,先从采挖荠菜,然后处理、烹饪整个过程,连配菜都写上了,这是全过程写实啊!“吾馋实易足,扪腹喜欲狂。”可见其对荠菜是多少的痴迷。最后还说,那些万钱可得的金贵之物都不要提了,我只要这棵棵鲜灵的荠菜终老山庄!

月半桑阴学种瓜(时绕麦田求野荠)(6)

陆游简直是“荠菜控”,其诗作中不止一次提到荠菜。他在《食荠》中说:

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

传夸真欲嫌荼苦,自笑何时得瓠肥。

又说:

小著盐醯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

风炉歙钵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

意思是荠菜之美,蕨菜、瓠瓜都比不上,烹饪荠菜他有独到的技术,却不轻易示人。他又说:

荠菜挑供饼,槐芽采作葅。

朝晡两摩腹,未可笑幽居。

——《幽居》

我吃着荠菜饼,品着腌槐芽,摩挲摩挲肚子,美着呢,你们还敢笑我幽居乡下?他在《食荠糁甚美盖蜀人所谓东坡羹也》还云:

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

蓴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

异味颇思修净供,秘方常惜授厨人。

午窗自抚膨脝腹,好住烟村莫厌贫。

月半桑阴学种瓜(时绕麦田求野荠)(7)

分明是忍不住把他烹制荠菜的技巧说了出来,用荠菜及米糁做粥,或用莼菜羹加上豆豉,那味道简直是比牛乳红酥还要好!他又摩挲着肚子,自夸:都来乡下住吧,都来挖荠菜吧,可不要嫌弃这生活的清贫哟!他一直吃到荠菜开花了,变老了,不能食用了,还是念念不忘,写了首《春荠》:

食案何萧然,春荠花若雪;

从今日老硬,何以供采撷?

从中可见陆游对的一往情深。

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说:“东风消尽门前雪,又见墙阴荠菜生。”到冬日洒满阳光的田野上,采挖一篮青鲜水灵的荠菜,品一品冬天里的春滋味,你会觉得阳光甚好,微风不寒,时光未老,我们都会殷殷期待,期待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