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王无竞《北使长城》

长城,可以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所熟悉的,极具有中国色彩的代表性建筑了。

烽火戏诸侯,孟姜女哭长城等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很多人也都不陌生。长城凝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术和智慧,更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城那么矮到底挡住了什么(高度仅有7.8米的长城)(1)

历史上也有很多名人大家对长城发出赞美,魏了翁就曾经在《安宣抚生日·知是皇家几世仁》中写到“知是皇家几世仁,天开人物作长城。

”伟人也曾经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可见长城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过有人却提出了疑问,据历史记载,长城城墙的平均高度才7.8米,那么长城到底防住了什么呢?

长城具体作用

说到骑兵,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匈奴和蒙古铁骑了。

在秦汉时期,匈奴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兼并的土地,一路烧杀抢掠逐步深入腹地,想要掠夺中原地区

而中原地区无论是在地形上,还是在和骑兵对抗的作战技术上,都非常吃亏。匈奴人屡屡骚扰边境,政府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时候,长城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虽然长城的城墙平均只有七点八米,但还是给侵略的骑兵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首先长城绵延万里,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匈奴来犯,这个时候长城上的烽火台就会发挥作用,以烽火为信号,一一传递下去,各个关口城门可以迅速的安排战士准备作战,在战斗准备上,中原地区赢得了胜利

长城那么矮到底挡住了什么(高度仅有7.8米的长城)(2)

而且长城城墙凹凸不平的建筑方式,也为守城的士兵提供了良好的防御系统,减少了守方的伤亡,自上而下的攻打方式对于守城将士也有着极大的优势

而到了明朝时期,外敌则变成了蒙古族各部。蒙古铁骑的作战能力令各个民族闻风丧胆,没有蒙古铁骑踏不平的地方。

不过,就是这样一支铁的队伍,在宏伟绵延的长城面前犯了难。明朝后期,明政府沿袭前人智慧,将火药大规模应用于军事战斗,建造火铳,火炮等,大大加强了攻击力。

包括在明末的时候,明政府同样有效的反抗了金的侵袭。

1644年清军入关,在此之前满清大军也是对长城久攻不下,就算清军摸清烽火台的规律,尽可能的规避腹背受敌的风险,不过借助崇山峻岭的地势,想要随便攻克长城关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军也是在六次的侵扰之后,才孤注一掷大军出击,对长城进行强攻,也算费尽了心思入得关内。

长城那么矮到底挡住了什么(高度仅有7.8米的长城)(3)

长城并不是一道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兼有大量的障、亭等元素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在战斗的过程中,长城还可以作为临时的军事基地,作为一个为士兵提供物资和休憩场所的据点,将士们在这里休整调节,为更好的战斗做准备。

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等人,就在抵抗匈奴的战斗中,良好的利用了长城的“据点”作用,最终大获全胜。

“害惨”匈奴,从何而来?

从历史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匈奴也好,蒙古族也好,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犯中原,除了他们对于土地扩张的需求,又为什么草原牧民对中原地区如此执着呢?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长城“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意义了。在战争打响的时候,长城为守城士兵的攻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样,在没有战争的时候,长城的防御作用依然不容小觑。

西方学者认为,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的区域,由于气候等原因,每年的降水量非常少,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草原游牧民族的农作物生长条件,自然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也就很难维持,如果再不幸遇到干旱或者洪涝等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天灾,几乎可以导致整个民族的灭亡。

长城那么矮到底挡住了什么(高度仅有7.8米的长城)(4)

而游牧民族饲养的牛羊和马匹等,终究是数量有限,而且由于天气恶劣并且变化无常,牛羊马匹等也很难存活较长时间,古时候又没有良好的贮存生肉的方法条件,牧民常常也很无奈。

马匹更是需要抽调一部分给军队骑兵作为战马好好养护,因此草原游牧民族的日常物资非常缺乏

这样一来,匈奴便将算盘打在了长城以内的中原地区。

可长城绵延万里的一道防线实在是让匈奴人头疼不已,久攻不下,一次次的劳民伤财让匈奴开始重新思考侵犯方向。最终,游牧民族将方向定在了欧洲,长城成功了防御住了匈奴的侵袭。

万里长城,中华瑰宝

任何事物都是双面性的,长城于中原地区而言有利就有弊。长城在抵挡住外族侵袭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的的文化经济的良性交流,缺失了民族融合的益处。

就现代社会而言,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它依然驻立在那,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奇。

长城那么矮到底挡住了什么(高度仅有7.8米的长城)(5)

长城用它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含义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优秀的诗人作家,甚至是建筑学家等,王琼的“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晁补之的“我无懋功突厥名,横身为国作长城”。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也曾经毫不吝啬的赞美长城,“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更是认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许许多多的赞颂万里长城的文艺作品广为流传,让更多人对长城心向往之。

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和高超技术,更是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力量的宏伟建筑,是中国古代人民为世界,为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宝贵遗产

长城那么矮到底挡住了什么(高度仅有7.8米的长城)(6)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万里长城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证明长城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已被世界所承认,长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