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在我内心是不是潜藏着改变别人或者说想改造别人的意识他说他发现我的一个明显的处世特质,就是当别人的言行符合我的期许和要求时,我往往会表现得亲切友好,葆有一种和善与热情而当别人的言行显示出对立冲突的时候,我往往会冷淡沉默,甚至会明显地表现出回避与疏离我承认他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很中肯到位,但是对动机的表述有点背离改变他人是这个世界最不可能的事,我早就领教过好为人师带来的苦涩和痛楚,也曾品尝过试图改造他人的遗憾和伤痛在人的天性里潜藏着反感别人主宰摆布自己的基因,这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过好自己?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过好自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过好自己

朋友问我,在我内心是不是潜藏着改变别人或者说想改造别人的意识。他说他发现我的一个明显的处世特质,就是当别人的言行符合我的期许和要求时,我往往会表现得亲切友好,葆有一种和善与热情。而当别人的言行显示出对立冲突的时候,我往往会冷淡沉默,甚至会明显地表现出回避与疏离。我承认他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很中肯到位,但是对动机的表述有点背离。改变他人是这个世界最不可能的事,我早就领教过好为人师带来的苦涩和痛楚,也曾品尝过试图改造他人的遗憾和伤痛。在人的天性里潜藏着反感别人主宰摆布自己的基因,这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

在我的为人处世准则中,我一直要求“我活我心,我做我自己”。我不会委屈我自己,但是我还有一个比这更重要的底线就是我也绝不去伤害别人,特别是刻意伤害更是绝不被允许。我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求同存异。求同需要热情,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存异需要胸襟。尊重对方的观点立场,尽可能的包容。相左相异并不天然走向你死我活的对抗。无法忍受,回避远离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生活。建立清晰的界限,各自安好,彼此和谐,为何不是上策?

在我世界中,坚持认为人和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朋友,能够友善的相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得有相同的志趣。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场与观点比较接近,处理问题的方式与途径相对一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乃至理想追求,或者说应该是同道中人,尽量避免鸡同鸭讲的尴尬和难堪。我做过老师,干过共青团工作,当过秘书,特别是大型企业六年老总经历,更是一生最宝贵的体验,从内部员工,到外部客户,天南海北结识了许多人,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银行工商税务,国企外企私企,各式各样。后来又从事宣传、组织、行政等不同行当。长期与不同人打交道的经历也告诉我不要说什么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许主动积极的沟通解释是必要的。但有时候,被人误解,不想争辩,选择沉默也是必须的。本来就不需要所有的人都会了解你,因此你也没必要对全世界解释。做真实的自己就好。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何况“此之良药,彼之砒霜”。相反的情况,古人称之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三观不合,不相为友”。这“三观”不合的人是真的不太可能做成朋友的,勉强不来的。相反会好心当成驴肝肺,反而搞得彼此误解,尴尬相处。既然从来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这样的一条原则还是必须遵守的:守住自己的边界,说给懂的人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