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杭定

2016年8月17日下午,我们从新加坡经停多哈转机飞抵罗马。飞行时间超过十四个小时,大家疲惫困倦,只想尽快到酒店安顿休息。先前网上订好一家叫“PROFUMO”的公寓酒店,在罗马斗兽场地铁站附近,交通方便闹中取静。

威斯敏寺大教堂钟声(圣克莱蒙特大教堂的钟声)(1)

意大利城市的街道上。CFP。

酒店进门台阶长而宽大。拾阶而上,抬眼就看到酒店职员端坐前台,颔首微笑正等候我们。台面上一部褐色老式打字机和磨得发亮的黑漆皮登记薄,透出了这家酒店的年纪也许不小。

我们住二楼朝北房间,进房推开北窗,探头向外眺望。窗下是一条窄窄的弹石路,叫圣乔迈尼路。绿树浓荫,行人寥寥。

这是一条安静悠闲的步行小街。南面的罗马斗兽场人声鼎沸,相距不远的小街却如此清幽,二者之间的反差非常明显。宁静之中带点儿威严和肃穆,似乎有些不一样的氛围。但只是片刻感觉,没有仔细多想。

是夜旅途劳顿,高臥酣睡一宿无话。

罗马的早上,晨光熹微,我还在熟睡之中,突然被洪亮的钟声惊醒。阵阵钟声传来,越敲越响。惊看手表,不过早上七点。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我起身冲到窗前,探头向外四处張望。

洪亮的钟声,来自马路对面房顶上的钟楼,与我们酒店仅为一路之隔,难怪钟声会如此震耳欲聋。只见钟楼上,有一口通体漆黑硕大无朋的大钟,在钟座转轴上飞快地摆动。大钟摆动速度渐渐加快,上下角度也越来越大,嘡……嘡……的钟声激越而悠长。

接下来钟声频率渐次加密,由单响变为双响,一声未歇一声又起,主次分明,互相应和。

钟声自九天苍穹而来,声震寰宇。震聋发聩的钟声直击胸腑!敲得灵魂快要出窍。那钟声,声声急促催人醒,记记铿锵向天惊。

钟声响起,给人以正义和大无畏的力量。

钟声响起,敬畏天地,内心充满浩然之气。

钟声响起,光明驱散黑暗,魑魅魍魉远避消遁。

看着大钟上下翻飞,听着钟声阵阵激荡。近在咫尺之处,对视觉和听觉都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以前,只听过中国寺庙的遥远钟声,就如家乡杭州南屏山下的晩钟,悠悠远远。近距离感受教堂的宏大钟声,于我还是第一次。钟声带来了震撼和冲击力,刹那间许多感慨涌上心头。一时思绪飘荡,竟难以准确言喻。

我对西方宗教史并不熟悉。听钟声,只能从声音本身去体会它的意味,再以一个东方人的思维去感受理解。这有点像与众亲友分享一瓶佳酿醇醪,不求饮得一样多,只求一样醉。我相信还是听出了钟声里所蕴含的仁爱、宽容和善良。就如音乐是人类无国界语言一样,人人都不难领悟。其中主要含义和东方佛门从善如流的教义基本是一致的。

但中国和西方又不太一样。在中国,僧人以钟杵撞击钟沿(钟唇)是为敲钟。双臂扶杵击钟,每撞一次仅为单响,人工撞击的力量毕竟有限。与教堂大钟内铜锤撞击钟体相比,以钟杵撞钟的声音不夠洪亮。又因没有借用大钟摆动的力量和利用机械装置来连击,钟声很难有惊天动地的效果。

但是中国的寺庙钟声,却完全有自己独到的悠远精神象征。铿锵浑厚,清扬激越。

“三百年前钟尚在,可怜阅遍几兴亡”。

寺庙钟声传承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纯厚古朴,禅意绵长。中国佛教文化崇尚含蓄内敛,重视修身养性和勇猛精进。梵铃声声,钟声缈缈。晨钟暮鼓具有更多明心见性和普渡众生的象征意义。

我爱家乡杭州的湖光山色,从小听惯了南屏山下的寺院钟声。每当听见人们唱起《南屏晚钟》,夕阳暮色就会在眼前浮现。袅袅钟声悦耳动听,黄昏山林郁郁葱葱。这是世上使我心潮起伏和难以忘怀的钟声。

佛门梵钟长鸣,讲究连击一百零八下。佛教所用数字大多与九有关系,一向来在意九的倍数。一百零八下钟声,据说可以帮助业道众生破除一百零八种生死烦恼。佛家常说“闻钟声,菩提生”。钟声也许能让凡夫俗子悉发菩提心,永远脱离“贪、嗔、痴” 的无边苦海。

东西方截然不同的敲钟方式和意义差别,真实反映了东西方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

威斯敏寺大教堂钟声(圣克莱蒙特大教堂的钟声)(2)

Basilica of San Clemente, Rome。据CFP。

听完窗外汹涌澎拜的钟声,我巳经猜想到钟楼的下面,应该是一座教堂。但不知教堂其名,更没想到这就是意大利大名鼎鼎的圣克莱蒙特大教堂。后来专门向酒店老板请教,完全证实了我的猜想。这是位居意大利前八的圣克莱蒙特大教堂(San Clemente Church),一座以罗马帝国第三个教皇圣克萊蒙特而命名的古老教堂。

初到酒店,看到圣乔迈尼路清幽肃穆,曾经觉得奇怪。其实人的第一直觉往往不会骗你,因为那是教堂的缘故。联想到我们所住酒店紧邻教堂,可能与教堂也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十二世纪时,也许它就是教堂的附属建筑之一。

再想想酒店进门的宽大石阶、那种高耸的穹顶,与圣克莱蒙特大教堂有非常相近的风格。外敛内收,含而不露的建筑基调也是一样。想到二者之间的相近之处,心中豁然贯通。

被摄人魂魄的神秘钟声所吸引,我们当即取消了当天上午去梵蒂冈参观的计划。改为先去对面圣乔迈尼路,参观赫赫有名的圣克莱蒙特大教堂。听钟声,觅出处。今天我们与教堂有缘。

大名鼎鼎的圣克莱蒙特大教堂,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教堂。若以它的年龄去对应历史,那个洋人年代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在中国,我们可以用寻找与它同年代寺庙的方法来理解它的古老悠久。

威斯敏寺大教堂钟声(圣克莱蒙特大教堂的钟声)(3)

Basilica di San Clemente al laterano。来自arrivalguides。

中国陕西扶风有座唐代的“法门寺”,声望与圣克莱蒙特大教堂伯仲难分。二者所处的年代较为接近,并且都以神祕的地宫而闻名于世。

圣克萊蒙特大教堂的地宫,可能比“法门寺”更显幽深,更具神秘色彩。它的出名之处在于教堂的地宫下面,还有一座暗无天日的教堂和阴森的神庙。

曲径通幽的地宫下,隐藏着分属于两座不同年代的教堂和神庙,教堂上下相叠,历史相互依存。地下地上的三层不同建筑,虽久经沧桑战乱,格局至今却保持基本完好。

只可惜地下教堂的内部,经过兵燹洗劫,早巳空空如也,只剩下墙上的马赛克镶嵌画。这些精美壁画因无法带走,幸能保持至今。它们最经得起岁月侵蚀的考验。壁画大多描绘宗教故事和史上传说,多数已斑驳脱损,残缺不全。但仍然是今天研究古罗马宗教建筑和历史的珍贵遗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我们沿甬道继续往下,圣克萊蒙特大教堂的最底层,有正在挖掘中的古罗马尼祿时期的祭祀神庙。年代实在久远,仅神庙下遗存的古代给排水系统,就可以向前追溯到西元前二世纪。神庙上面是一座大部完好的四世纪教堂。

圣克莱蒙特大教堂,正好位于四世纪教堂的上方。这地宫里上下垂直三位一体的教堂和神庙建筑群,便是古罗马时代留给后世的伟大杰作。

上下两层教堂之间,居然相隔了八个世纪。800年太漫长,其间发生过多少改朝换代的巨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神秘的建筑格局?相信每个人身处此地,都会提出同样的问题。

凡事皆有出典,超常必有原因,只是我们还不知道。或许还有惊心动魄的历史章节蕴含其内而不为人知。我们想了解的东西很多,可惜参观时竟无一人前来作讲解。不讲也罢,留在心里慢慢琢磨,兴许我们的参观会因此更加用心,更加有趣。

这上下三层宗教历史建筑的重要价值,在于书写了古罗马宗教史上的三个不同的重要时期,它们前后所跨越的时空,足以拼凑成一部古罗马断代史。

我们慢慢往下走,小心翼翼地经过狹窄湿滑的栈道,来到最底层二世纪遗址挖掘工作面,这里是正在考古挖掘中的神庙底部。

地底深处的闷热空气中,有一股难闻的霉腐味。挖掘中阴暗潮湿的神庙遗址,令人感到心情压抑和呼吸不畅。冥冥之中,仿佛还有古罗马暴君尼禄时代遗留下的诡秘和不安气息。像出没无常的幽灵一样,在地底下四处游荡。

古罗马的贱民生如蝼蚁,微如草芥。投生世上即如跌落于黑暗地底,朝不保夕,命如朝露。能不能从地底爬将上去,过上似人般的生活,不仅要看命,更还要看运。

再往深处的古罗马地下给排水系统,至今保持完好无损。暗渠中汨汨流淌着清澈山泉水,令所有参观者赞叹不已。两千多年过去,世代更迭,山泉却依然源源不断地流过水渠。

用心细听,悦耳的淙淙流水声,在寂寥无边的黑暗里,仿佛像生命脉搏跳动和来自人世间的呼唤。黑暗中最不可以绝望,流水意味着生命还在延续,只要有延续,就孕育着希望和未来的光明。

寂静之中,耳边似乎有钟声隐隐传来,时有时无,断断续续。深沉而又辽远。在光明所不能抵达的至暗之处,钟声照样可以无所阻挡地勇敢穿行。

也许,这是早上教堂响亮钟声所带来的幻觉,人在地底下,钟声却在心头回荡。参观者在与世隔绝的黑暗里,还能从山泉汨汨中,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和渺小生命的存在。十分庆幸,没有被古罗马帝国的历史黑洞所吞噬。

我们又循老路攀行回到了地面,从地底深处的古罗马尼禄时代又重回到今世。抬头向天昂仰间,看到了蓝天白云丽日当空。从阴暗地底下带来的心理阴霾,被阳光一扫而空。禁不住仰天长叹,原来生命有如此的美好。好好活着,值得好好珍惜。

地獄、教堂和天堂之间,彼此祸福相依。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许非常遥远,也许只有一步之遥。

威斯敏寺大教堂钟声(圣克莱蒙特大教堂的钟声)(4)

大教堂内部一瞥。

时近正午,秋日教堂沉重的钟声正在响起,肃穆而悠远。静谧的圣乔迈尼路上浓荫蔽日,不时有路人停下脚步。他们面带虔诚之色,翘首凝望钟楼。

蓝天下,秋日阳光里,钟声像飞鸟般在教堂内外左盘右旋,穿梭飞越。俯仰之间,无处不在。

从地底深处的暗渠,到万里晴空下的钟楼;从生命之水的绵延不绝,到回肠荡气的悠扬钟声。古罗马至今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隧道,就这样,被圣克萊蒙特大教堂洪亮的钟声从容穿越而过。

大教堂洪亮的钟声,除了带给我震撼之外,后来还留下耳边时有钟声的幻觉。及至后来我们去到锡耶纳,听到了那里教堂不同凡响的钟声齐鸣,当初的幻觉才渐渐淡出消逝。

两天后的8月20日下午,正好礼拜六。我们去北部伦巴弟大区的锡耶纳古城。火车穿行在托斯卡纳的无垠原野上,葡萄园和橄榄树在车窗外不断掠过。远山城堡耸立,时有黑色尖顶的教堂闪现,疾行的火车中听不见悠远的教堂钟声。

威斯敏寺大教堂钟声(圣克莱蒙特大教堂的钟声)(5)

典型的托斯卡纳景观。CFP。

夕阳西下,我们到了锡耶纳。去市中心的田野广场(又名贝壳广场),找到那家著名的露天餐厅。月光下,我们享用托斯卡纳的美酒与佳肴。

天空早已暮色苍茫。孩子们在绿草如茵的广场上嬉戏奔跑。深蓝色的天幕上,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给近旁的教堂和市政厅镀上了一层清辉。晚风徐徐吹来,拂过一缕花草带来的清香。

良辰美景,天上人间。已是尽善尽美,但总觉得似乎还缺了点什么东西,是什么?是广场乐队的背景音乐吗?说不出,好像也不是。

没有多想也来不及多想。静谧的夜空中,教堂的钟声忽然不期而至。

就在彼时,就在此处,教堂晚间弥撒(Missa)钟声,从四面八方同时骤然响起。

先是近处的教堂钟声乍起,继而古城中远近不一的所有教堂,钟声纷纷敲响。一唱一和,此起彼伏;远若空谷迴音,近如黄钟大吕。

庄严的钟声笼罩天空,穿越大街小巷。象大海波涛汹涌澎湃;似潮水奔腾势不可挡;更如那飓风穿越森林,轰响雷呜。

此时整个锡耶纳古城被暮色钟声包围,钟声远近交错,铿锵有力,像是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在演奏。我们仔细倾听着这天籁之音,无处不至的钟声回响飘荡,翻越逶迤的山岭,掠过广袤的原野。敲开了千家万户的门扉,送去仁爱和虔诚的祝福。

我们放下酒杯刀叉,静静聆听这穿透人心的庄严钟声。钟声里孩子们奔跑着,争相把手中的彩色小灯弹射向夜空,去迎接钟声到来。夜空中缀满晶莹闪烁的彩灯。它们和激越的钟声相遇,交相辉映;满天繁星,宛若璀璨天国。

钟声终于慢慢由大变小,又似潮水般退去,直至最后渐渐地消失。广场重回宁静之中,孩子们欢乐的嬉笑声又从远处传来。大家缓过神来,七嘴八舌纷纷开言议论。有人说,这教堂钟声真是清亮好听,我的心都被敲得溶化了。

我没作声,我的心还在钟声袅袅的余音里行走。一门心思,跟着钟声缭绕越走越远了。

我又想起了圣克莱蒙特大教堂无与伦比的钟声。教人魂不守舍的钟声敲响时,极易灵魂出窍。那钟声特别深沉浑厚,即便是锡耶纳扣人心弦的钟声,也难以望其项背。其区别可能在于它们之间的历史内涵各不相同,二者之间的厚重和表达方式,当然很不一样。

万古行人离别地 ,不谌吟罢夕阳钟。

离开罗马古城后。我们到过锡耶纳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和米兰大教堂。

威斯敏寺大教堂钟声(圣克莱蒙特大教堂的钟声)(6)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CFP。

在意大利,我们到过的这些个大教堂,个个气势宏大,金碧辉煌;钟声飞扬,高亢激越。常教遊人驻足聆听,流连忘返。

但有圣克莱蒙特大教堂的钟声在先,后来这些气势恢弘的教堂钟声,大都印象不再深刻。钟声互相重叠融合后,就渐渐模糊了。

离开罗马后,再也没有听到过如圣克莱蒙特大教堂那样撼动心灵的浑厚钟声。先入为主的大教堂钟声占据了我的记忆深处,从此不绝如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